分卷阅读303
是不在意,说:“还天天有人跟我吹口哨呢。”
叫她带人打过一次,屁都不敢再放一个。
这事赵秀云是不知道,有些慌张说:“没事吧?”
她最怕的就是这个,眼瞅着晚上又要做恶梦的样子。
方海赶紧说:“没事没事,我让人看着呢。”
这种小流氓,怎么收拾都不过分。
看样子他还是知情的,赵秀云没好气道:“你们父女还有秘密了?”
禾儿是怕妈妈太担心,嘿嘿笑不说话。
她能躲过去,方海却不能,夜里得说好话哄着。
赵秀云也知道自己平常是有些爱忧心忡忡的毛病,最后只说:“反正没有下次啊。”
哪还敢有下次,方海心里发苦,等人睡着才长舒口气,第二天起来还小心翼翼赔笑脸。
赵秀云都把这茬忘了,只顾盯着禾儿看。
她今天要上台领奖,打扮得比昨天更靓丽,一心想让妈妈拍下最好看的时候。
这些天,赵秀云是用光好些胶卷,不过一点都不心疼,今天也是,恨不得连孩子上台的样子都拍下来。
方海也坐在观众席,凭着好视力说:“又在扒拉她的头发。”
禾儿站在舞台一侧,等领导讲完才要上去领奖,她自以为这片没什么灯,殊不知一举一动都被人看在眼里。
她宝贝她那乌黑亮丽的长发,有时候上课都老碰,小动作不少,也就是老师没批评她而已,回回开家长会都要跟大人说。
打小就这毛病,赵秀云都不愿意说了,叹气道:“也不算什么大毛病。”
跟人家逃课、偷钱的坏毛病比起来,这简直是不值一提。
方海也是这么想的,又看伸长脖子的小女儿说:“苗苗就从来不留这么长的头发。”
顶多过肩,能绑起来就行。
两个孩子不相像的地方岂止这些,赵秀云已经见怪不怪,正要说话,忽然听见领导发言的最后几句,奇怪道:“什么意思啊?可以提前被外国语录取?“
顾着说话,夫妻俩都没听清,还是前排一位观众回过头来说:“对,说是一等奖、二等奖不用高考,可以直接上外国语。”
赵秀云之前都没听说过还有这项奖励,有些惊讶道:“要是这样,明年参赛的人一准多。”
禾儿他们今年报名的人都不多,大家都以为只是能来首都一趟,外加有奖金而已。
高中生,课业都挺紧的,抽不出那么多时间来。
不过禾儿也不想上外国语,只是高兴于两百块奖金,说:“不是说一百吗?怎么这么多。”
赵秀云支着耳朵听人说话,分析说:“今年估计是动静没办起来,这才加重奖励。”
她本来也以为是全国性的大比赛,来之后才知道,也就沪市、首都办得热闹,好些地方根本都没人来参加。
禾儿也不细究,很是大方说:“我们可以用一百块来吃好吃的。”
剩一百,她得攒起来,不然会心疼的。
赵秀云早知道自己生只貔貅,只进不出,说:“那可真是谢谢你啊。”
禾儿挥挥手说:“不客气不客气。”
不管怎么样,总算比赛的事情圆满结束,可以专心致志地玩。
一家四口又用好几天的时间四处转,逛故宫、爬长城一样不落,这才启程回家过年。
第220章 规划 第三更
沪市的冬天, 和首都比起来显得平静很多。
禾儿对雪有些意犹未尽,等这次出门拍的照片都洗出来以后, 四处显摆自己和雪人的合照。
从小到大都爱炫耀,有点成绩恨不得在巷子口挂横幅。
估计是遗传她爸。
正是正月里要走亲访友的时候,方海跟人聊聊,就得说起去首都玩的事情。
人家肯定得问一句,怎么好端端跑那儿去啦,他就得顺理成章说:“嗐,陪老大去参加个比赛, 太远了,放心不下。”
话赶话, 人家肯定得问说:“参加什么比赛啊?有成绩没?”
就这一通,不够他炫耀的。
赵秀云都叫他适可而止,才收敛几分。
方海不是没拿过奖的人, 不然怎么升职,人民大会堂还受过表彰,但孩子的每一点成就都让他万分激动,考个满分都得四处宣扬, 一点不知道低调怎么写。
也多亏他们父女,来家里问学习方法的人一下子多起来。
禾儿好为人师,不管谁来问,都倾囊相授, 恨不得把饭嚼碎给人家喂下去。看看这不藏私的劲, 街坊四邻夸得都快没话夸。
偏偏她是个爱听夸奖的,加上小麦他们忙着复习,最近也不出来,便更加卖力地在家开课, 还像模像样弄了张黑板。
家里热闹得不像话,赵秀云有时候回家都被院子里乌泱泱一帮人给吓坏,更别提有的人家一大早就送过来,拿这儿当托儿所,还是免费老师,不占的便宜白不占了?
赵秀云颇是不悦,又觉得禾儿没有这样傻。
果然,很快她就不再这么干,恢复早出晚归的作息。
正月里,忙是正常的,倒没人好意思嘀嘀咕咕,再加上禾儿很快开学。
十四岁的大姑娘,主意更正,功课更多,有时间也都拿来督促妹妹。
苗苗小学最后一学期,得准备小升初考试,关系着她能不能上好中学。
读书这种事情,有时候差一步,就是错一步。
赵秀云改成见天盯着小的。
苗苗很怕自己成绩不好,妈妈把她的画画课停掉,打起十二分精神。
她不像姐姐,小学的时候偶尔还有几次成绩起起落落,这些年来是一直很稳定,开学后连着两次考试,都是第一。
二小也是沪市最好的几所小学之一,赵秀云才放下心来,把自己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毕业论文上。
这学期同学之间聊得最多的就是就业,还有是否读研。
今年元旦,首都发文明确学位制度,开学之后震旦就发了恢复高考以来第一届研究生的招生简章,原则上还是唯成绩论,也要看各教授的意见。
赵秀云也被问过几次,她入学以来一向勤奋、成绩名列前茅、积极参加活动,深得教授们的偏爱,是不少人的心里首选。
她很是犹豫过几天,毕竟还要几年不上班,哪怕现在家里不是很急着用钱也一样。
夫妻俩为此正经讨论过。
方海肯定是支持的,他一想到家里能有个研究生,那是整个人容光焕发,恨不得现在就定下来。
没办法,就是这么喜欢文化人。
赵秀云也反复思考过自己的人生规划,其实她在学术上没有多大追求,读书于她而言,更像是过好生活的手段,觉得自己大概是不配接着往下读,最终放弃这件事。
她追求现实大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