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
台走去,“不是替换,如果对方手里真的有一封找不到归处的信,播出来绝对能出其不意,带来超乎想象的关注。”
“那,读信的人怎么办?”一个萝卜一个坑,做个节目不是拍脑袋今天想明天就能录的,从选信到找合适的人读信,到一切准备就绪没有几个月根本搞不定。
“放心,有人选。”周晴在国家电视台做了这么多年,还是有些人脉的,找个当地的朋友来救场完全不是事。
助理还是有些忧虑,不过做决定的人是周导,到时候出事承担责任的也是她,自己提醒到了。
周晴从后台出来绕着舞台走一圈,指向上下场台阶,“刘老师老毛病犯了,到时候可能不方便,找个带坡的放旁边。“
助理忙低头记下。
见周导走远,灯光师左右看了一眼,低头匆忙在手机上发了一句话。
周晴刚走到观众席,手机上传来一条消息,“来了,我去看一下,这里交给你,把剩下的再检查一遍。”
助理诧异,没想到周导竟然要亲自去接人,原本并没有过多在意,现在也开始好奇信的主人了。
……
温荑站在国家电视台门口,看着对面的几栋大楼,那是首都最繁华的商圈之一,其中的商场也是全国范围内都数得上号的奢侈品消费殿堂,娄今不止一次在她耳边向往的念叨。
如果是她来了这,一定忘不了去考察一下市场。
不过如果这趟顺利的话,倒是可以去看看,顺便拍些实地考察的照片给她参考。
正在心里计划,就听有人在喊她。
转头一看,不知什么时候一辆车正停在马路边。
“我?”温荑指了指自己,细看一眼车里的人。
是个看起来三十多岁真是人生好年华的女士,容貌中色打扮却很精致,上身着休闲西装,齐肩短发披散着却一丝不乱,一边压在耳后,视线扫过来会给人不由自主立正站好的压迫感,看着就是个职场精英。
“小温?”周晴上下打量一眼一身汉服顶多二十出头还是学生样的女孩,眸光闪了一下,心里不由产生几分怀疑。
“你是周导?”电话里确实是位女士,这人的长相也符合她在网上查到的样子。
快走两步来到车旁,拍拍挂在臂弯的手包,“信我带来了。”
周晴目光锐利的看着她,眉峰一挑,“再问你一遍,能确定这封信的真伪吗?”
这档节目是她第一次挑大梁,很是费了一番功夫才拿下来,如果出了差池,除了她可能会被连降三级,就连力挺她的领导都会受到影响。
野心她有,谨慎也不能缺。
温荑看出周晴的认真,紧抿着唇,目光坚定的看着车里的女人,丝毫没有因为对方在车内坐着她在马路边站着就弱了气势。
注视着她用力点了一下头。
周晴又看了她两秒,一甩头,“上车。”
第23章
这是温荑第一次来首都, 对周晴开车的路线完全摸不到头脑,也不费心记,只是饶有兴致的看着沿途的建筑。
直到车子停在一所大学门口。
温荑瞪大了眼睛看着门上的字。
“怎么是这?”
周晴看了她一眼, 见对方只是单纯的好奇, “人大有个家书博物馆,里面的展品横贯古今。”
温荑了然,要确定冯希云家书的真伪,想找专家这里确实是最好的去处。
可能是跟门卫提前打过招呼, 没受到阻拦一路直通位于人大校园内的一栋高校博物馆楼前。
两人一路上了三楼, 温荑只来得及看一眼墙上四个字“尺翰之美”就被带着直奔副馆长办公室。
看得出来周晴很急, 脚步飞起来似的。
“砰砰砰!”
“请进。”
周晴一把推开大门,迈进去的一瞬间, 温荑就感觉到她的背影松了一瞬, 显然和办公室的主人关系不浅。
进门也不多寒暄,开门见山, “张馆, 我把人带来了。”
温荑从周晴身后走入, 这才看清“张馆”是何人。
看起来不过是个走在大街上都不会让人多看一眼的中年男子, 四十岁上下, 中等身高相貌也不出挑,身材已经有些发福了,可见她进来时眉眼一弯, 一颔首,尽显儒雅。
温荑也不爱无谓寒暄, 把包放在会客的沙发扶手上, 轻手轻脚的拿出装著书信的盒子。
周晴这才见到温荑口中的无主家书, 见她如此郑重, 倒是让心头的五分怀疑降低了三分。
最后两分就看东道主的水平了。
张馆诧异的看了温荑一妍,对她如此郑重的对待一封书信产生了些好感,当初他通过好友周晴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和她的想法一样,都是带着几分怀疑的。
实在是故事太过离奇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无意中得到封来路不明不辨真伪的信,就奔波千里去寻找收信的人,这种传奇故事若是往前推几十上百年在什么都慢的社会,可能会有这种人。
现在嘛,听了都会当个笑话摇头。
不过当他打开盖子看到里面带着烧灼痕迹的信封时,面色一变。
拉到面前,目光凝重的一遍遍描摹上面的字。
另两人都被张馆突变的态度惊了一下,“张馆,这封信有问题?”
张馆抬手止住她的话,从办公桌上拿来放大镜,细细的看上面的字。
周晴心底疑惑,以她对书信的了解,断代的话不是应该先看邮票吗?
张馆越看呼吸越急促,突然将纸盒盖子合上,抬头激动的看了一眼周晴,转向温荑的时候眼中甚至盈上潮意,“孩子,这信你看过了吗?”
温荑抿唇,不知道他为何这么问,眼神闪烁了一下不由自主的扫向纸盒。
周晴见状心里狠狠一跳,难不成……
“我,我看过,但信是用繁体写的,而且用的是铅笔,很多字迹辨认不清,只能连猜带蒙。”温荑把最后一句念了出来,还有落款和年份,心里却不免发虚。
经过影像里的那一幕,她从来没有怀疑过书信的真伪,脱离之后心情起伏过大,也就忘了把信拿出来读一读这件事。
可能也是出于对冯希云隐私的一点复杂心情吧。
当初站在人家头顶是产生过窥探的想法,可过去之后又有些抗拒了。
张馆听她这么说,没有过多怀疑,他经手数万封各个年代的家书,第一感就觉得温荑这话没毛病。
“为什么是用铅笔写的?这封面不是钢笔吗?”周晴疑惑。
张馆失笑的看了好友一眼,“你真该好好看看我这的展品,虽然办了节目,也只是拿到影印版和打印版的书信,原件你是没见过的。”
节目组安排好上节目的家书,也不是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