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3




科举换成考时政了,岳父应该会主动派人出去打听,回来说给他听。

众人看他这样,不知道为什么,都同时升起想要打他一顿的冲动。

这就叫什么?

叫命好啊!

他们也好想有一个这样的岳父。

“有消息我会给大家分享的。”段佑言也不吝啬,反正消息都一样,早晚都能打听出来,考的是大家相互各自的见解罢了。

“我也有个办法,”许怀谦见他们这样,也不再掩饰自己了,“时政考的无非就是民生、政、策、论,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全部例举出来,然后逐一破解。”

说着许怀谦就沾墨在纸上写了起来:“就好比华阴水患考了防疫,肯定还有防洪,治理措施等等。”

然后许怀谦继续写:“以此类推,还有干旱、雪灾、地震、海啸、蝗虫等等……”

“这些都是天灾的,还有人为的呢?”许怀谦换了张纸继续写,“瘟疫、火灾、叛乱、战争……”

“除了这些不好的,那么还有好的,”许怀谦一边想一边写,“比如治理国家、改善民生、鼓励教育、推广医疗等等一系列措施……”

“这些都有可能是时政会考到的,”许怀谦一口气写了好多好多,“我们只要未来两年半把这些题都做熟,到时候就算是考一些我们没有打听到的时政,也不害怕。”

等他说完,抬起头,见其他三人都以一种难以置信和惊诧异常的眼神看着他,许怀谦满头问号:“这样看我做什么?”

许怀谦这相当于是把所有要考的时政题全都例举了出来,只要照着这些题练就行了。

段佑言和孟方荀对视了一眼,同时摇摇头,还挺复杂地说:“没什么,突然发现,你好像是挺有当官的天赋。”

许怀谦扬了扬下巴:“当然!”

呜呜呜呜,也不知道诸天神佛谁听到了他的祈求,让皇帝改革了科举,不考诗词歌赋文章了,改考时政,不然他还不知道要在学渣里打转多久!

“不过也不能全用标准答案,”许怀谦还给他们提了意见,“自己也要多下乡去看,时政时政,都跟当时的民生百姓离不开,只有倾听他们的诉求,才能写出最符合你自己理想的时政。”

有了学习方向,许怀谦终于从无尽地背书折磨中脱离了出来,得以喘口气了。

有效学习的时间,是过得最快的,感觉还没有学习多久,就到了金秋八月。

又是一年一度的院试时间。

给还在青莲院那边的裴望舒加油打气,祝他今年得以顺利考上秀才进入他们乙班和他们一块学习后,许怀谦这才回号舍收拾了自己的行李,跨上他的小挎包,迫不及待地飞奔回了家。

也不知道他的阿酒想不想他?!

还有家里的生姜有没有成熟?这个季节正是嫩姜出土的时候,要是都成熟了,他就可以请他的朋友们来品尝他的美味生姜了!

第37章 把酒话桑麻37

许怀谦在书院读书的这半年, 陈家人也没有闲着。

首先是陈小妹的小鸡,一年四季都在孵,孵了一年多, 现在已经打出了名气, 好多外县人都知道杏花村有一家用火炕孵小鸡的作坊。

坊主是个十岁的小女孩。

能干得很, 每个月都要孵好几千只小鸡,供不应求。

他们村的人在她这里买了小鸡, 回去养到下蛋了,再把鸡蛋卖给她孵小鸡,不少人都富裕了。

这不, 秋收了, 家家户户灶房里都飘着鸡肉香, 可馋死人了。

好多人就恨自己没有生在杏花村, 不然这秋收时节,他们也能杀只鸡来吃吃。

可惜,他们不仅生在外村, 连抢鸡苗都抢不过杏花村的人,也不知道他们本村人怎么那么吝啬,明明每家每户都养着十几只鸡了, 怎么还要跟他们抢鸡苗?

因为养鸡好,养鸡能赚钱啊!

且不说, 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每个月都能把鸡蛋卖给陈小妹孵小鸡赚钱,就说这卖不完的鸡蛋也能自己吃补身体啊。

三五个鸡蛋炒一炒就是一盘荤菜了, 不比上县城割斤十几文的猪肉强?

现在杏花村的人, 人手十来只鸡,没有粮食喂, 就让家里孩子去地里捉虫子,什么蚂蚱、蝗虫、菜叶虫,反正鸡也不挑食,给什么吃什么,还越吃越长得好。

家里小孩喂了鸡有蛋吃也乐得捉虫子,地里没了虫子,今年庄稼也长得好,鸡吃好了,蛋下得多,家里日子越过越好了,近一年村里打孩子的人家都少了许多,大家如何不愿意多喂鸡?

要不是喂太多鸡需要的粮食不少,且容易引发鸡瘟,有些贪心的人甚至都想一次性喂个几百只算了,这样想吃肉的时候就杀一只鸡,连肉都不用买了,多好。

杏花村天天有蛋吃,月月有鸡吃的日子,叫外村人羡慕,他们也想跟他们一样喂鸡。

喂鸡嘛,又没什么技术含量,撒点米,捉点虫,它自己就能长。

可是抢不到鸡苗啊。

每个月的新鸡苗一孵出来就被他们本村人抢着给这个亲戚买,给那个亲戚买了,像他们这种隔得远的,在杏花村没有一点沾亲带故的外村人,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嫉妒使人疯狂,实在抢不到鸡苗的他们怒了,直接杀到了陈小妹的火炕房堵住她:“我们也要买鸡苗!”

“凭什么就卖给本村人?!”

“我们也买得起鸡苗!”

一只鸡苗三四文钱,顶天了五文钱,养好了一只鸡能卖到百文,还不算期间下蛋挣的钱。

说实话,陈小妹被他们这来势汹汹的架势给吓到,不过听到他们都是来买鸡苗的又有点犯愁。

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波来找她买鸡苗的人了,在他们前面还有好几波人来找过她。

她只有九岁,也只有两只手,一个月孵三千多只鸡苗已经是极限了,再孵多一点,岂不是要把她给累死?

而且许怀谦给她修的火炕房,顶天了也只能孵四五千颗鸡蛋,再多的也孵不下了。

这她哪敢随便答应。

陈小妹在犯愁的时候,王婉婉也在犯愁,许怀谦教给她的络子,她现在会的花样已经不少了,每日闲暇时打两个,练出手艺来了,她就去绸缎铺子问收不收。

刚开始,绸缎铺子给她的工价是三五文左右,大半年过去,随着她的手艺越来越好,现在的工价已经涨到了五十文一个。

接的也不再是吊坠一类的小络子,而是像许怀谦挂门窗上的那种超大的络子。

她一个月闲暇时间,能打五六个,每个月能挣两三百文,虽说挣的没有小妹他们那么多,但放在村里这都不是一比小数目了。

王婉婉已经很知足了。

知足的同时,麻烦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