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2




没几天,军营内大家都有些心浮气躁了。

因为襄州城里的反民也不是吃素的,他们逐渐觉察到朝廷的军队不知什么原因,目前并没有认真要对付他们的意思。

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个机会。

城里的反民开始试图逃跑,只要逃出城,逃到大山中,朝廷就拿他们没办法了。为了避开朝廷大军,他们经常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半夜活动。

于是,黄思严和喻百胜的大军也不能好好睡觉了,每天晚上都要安排士兵盯紧了四个城门并巡逻。

现在天气还不算冷,等到十冬腊月,天气严寒,晚上还要苦逼地守夜,只怕时间长了,将士们都会出现惰性。

黄思严故意当着喻百胜的面抱怨了几回。

喻百胜虽然喜欢跟黄思严对着干,但这事他也讨不到好,他心里其实也不乐意,所以一开始,他还嘲讽黄思严吃不得苦,到后面,他也不吱声了。

见他不开口,黄思严就知道时机到了,立即给晋王写了一封信。

大意是,长时间围而不攻,士兵懈怠,城中的反民却日益壮大,许多原本忠于朝廷的百姓恐怕都会被他们说动。因此,黄思严恳请晋王给个机会,放平民百姓出城,若担心其中混杂了反民,可将其分批送往南越垦荒种地,为大景增加粮食产量。

同时,也能避免战争给八万大军带来的伤亡。

他没挑明,但晋王又不是傻子,看完就明白了他这封信背后的含义。

黄思严这是提议将这些反民或是牵涉其中的族亲都送去南越垦荒种地,为江南驻军屯粮,等将襄州城掏空之后,襄州也可不费一兵一卒就不攻自破。

这个点子真是戳到了晋王的心坎上。晋王现在隐隐有脱离朝廷,自立为王的倾向,但要跟朝廷对着干,他欠缺名正言顺的借口,也缺银子和粮食,前者还可以寻找时机,后者却不可能凭空跳出来。

这次襄州之乱持续的时间虽算不上很长,但波及四个州府,涉及造反的便有七八万人之多,虽然其中有一部分是混混,趁乱牟利的,但真实的反民数量也不小。

而且这些人都有亲戚朋友,若是要株连,只怕要牵扯出几十万人。

这些人可都是劳动力,都杀了未免太可惜了,他们每年可是要为朝廷缴纳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两银子的赋税。

不杀吧,又不能杀鸡儆猴,震慑这些刁民。万一其他州府的刁民见状有样学样怎么办?

黄思严这个提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若实施得好,还能为晋王提供不少后勤支援。

而且于子林就在南越,直接将人送到他那儿。

按照官府规定,开荒前三年不用缴田赋,这些人开垦种出来的粮食,都是他的。甚至他还可以联合于子林,隐下这批人的存在,以后都不用向官府缴纳一文钱。

晋王当即提笔,给黄思严、喻百胜和于子林各去了一封信,着令他们处理此事。

当然,对朝廷也不能瞒着。

这么多人,要去南越,途中必定会经过不少州府,肯定是瞒不住朝廷的。

所以晋王又写了一封奏折,言明这些人的身份和处置方案,最后还在奏折中加了一句:命其南下发配至南越,修路筑桥,开垦荒地,再造鱼米之乡,以充国库。

这回打仗的时间虽不如上次红莲教那么持久,可一打仗总是要花数以十万计的银子,再持续一段时间,百万两也要花。

所以若能找补一点回来,寻找到新的开源方式,朝廷必定也乐意。

晋王写好四封信,立即让人送去了各处。

黄思严接到信,嘴巴都块咧到耳根了,他弹了弹信纸,乐呵呵地对郭迁说:“还是殿下有办法,这就成了。”

此次南下至少十万人,而且大多都是青壮年劳动力,真是太划算了。

郭迁也笑了起来:“晋王应该给喻百胜也来了信吧?”

黄思严点头。

郭迁说:“喻百胜不是喜欢跟你抢功劳吗?这事他肯定抢着干,你假意抢抢,最后让给他,让他给咱们办事。万一事情哪天暴露了,咱们完全可以推脱都是喻百胜办的,跟咱们可没关系。”

黄思严竖起大拇指:“军师你这心眼可真多,难怪殿下当初让我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听你的。”

说完,他兴冲冲地举着信跑出去找喻百胜:“喻将军,殿下的旨意,这事交给我吧,我保证完成得漂漂亮亮的,让殿下满意。”

喻百胜翻了个白眼,扬了扬手里的信纸:“殿下也交代我了,这事我来。你不是前几天抱怨个不停吗?现在让你歇歇,怎么还不满意?”

“你行不行啊?别弄得一团糟。”黄思严挑眉道。

喻百胜冷哼一声:“不用你操心。”

唯恐黄思严抢了这个表现的机会,他回了军营,立即派人去各大城门口宣传这事,又设立了关卡,严查出来的人的身份。

看到这一幕,黄思严乐坏了,假装没抢过,不服气地派了几个士兵去盯着,这事若是喻百胜办得不好,他马上抢过来,然后才故作闷闷不乐地回了营帐。

第104章

晋王写给于子林的信,转了一圈,最后又落到了刘子岳手中。

甚至,于子林也从连州赶到了并州,与刘子岳商议这事。

一次性涌入十数万百姓,而且还都是跟反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这里面可能就暗藏着一部分反民,于子林有些担忧,怕这么大批人会引起动荡和事端。

对于他的顾虑,刘子岳笑道:“子林考虑得是,这事是得提防,但也不必太过担忧,只要能让他们在南越安居乐业,好好生活下来,问题不大。”

这些人说到底都是普通的百姓。

普通百姓求什么?就求一个生存罢了,只要能有口吃的,一家老小饿不死,他们都不会铤而走险去造反的。

所以即便这次来的人中可能混杂着一些不安好心又或是野心勃勃的家伙,但只要百姓的生活还过得去,他们就没有任何的民意基础和活动空间,无法煽动百姓。

南越恰好有满足这一点的物质基础。

南越即便是冬季,气温也很高,种植的作物长得也非常快。虽然冬季没法种植水稻这样能长期储存的粮食作物,但可以种一些芋头作为主食,再种些成熟周期比较短、产量比较大的作物,比如萝卜、青菜等等,这些一两个月就可收获。

他们现在要做的就两件事,一准备粮食,二准备人手。

南越这几年囤了不少粮,匀一部分出来,借给这些百姓度日,未来三五年内还清即可。此外,多种植周期短的蔬菜,主粮不够就白菜、萝卜、青菜等凑数,也能垫垫肚子。

至于人手,当然是要震慑这些百姓,以防被有心人蛊惑作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