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
拮据,还是闺阁姑娘的白雪便早早的得出一个结论,便是孩子越多越穷,越穷还越生,迟早全家都得喝西北风住茅草屋去,其次,她并不想做一个“贤惠”“大度”的妻子,她想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是夫妻同进退,是平等的生活,她也可以出去谋生,她也想有自己的爱好和本领。
因此白雪苦练绣艺,和祖父学医术,大冬日去街上卖木樨花,都是为将来做打算,若遇不见愿意让她自由生活,不逼着她生许多孩子的心仪男子,她就做一辈子的老姑娘,为此,她已经攒下七八两的私房银子了。
顾北安的出现打破了白雪的计划。
他既有意娶她,白雪便约了他一起出来逛夜市,有些话好当面说清楚。
她可不是那等贤妻良母,顾大人不要打错了算盘才好。
顾北安想到孤男寡女一起外出,终究不好,于是临时捎上的沈家两兄弟,算是今日的陪客。
两只小陪客兢兢业业的做著称职的绿叶,开开心心的混吃混喝。
白糖糕、枣泥糯米饼、桂花汤圆、云片香糕、炸小肉丸等等小食叫人目不暇接,顾北安一会买这个,一会买那样,佳人尝过后,自然就到了沈长林沈玉寿的手里,白糖糕软香,米饼脆甜,炸小肉丸又酥脆又多汁,今夜简直大饱口福。
一直逛完了整条街,顾北安在馄饨摊前叫了四碗馄饨面,叫两位小陪客等着摊主煮面,他和白雪往旁边稍远处待一会。
也不知说了什么,一刻钟后回来,白雪脸上已是娇羞的笑容。
沈玉寿还不明白,懵懵懂懂的吃着滚烫的大肉馄饨,直叹好吃,沈长林却瞧明白了,只怕先生好事将近喽。
他猜的不错,第二日顾北安便修书一封,向家中长辈禀告此事,该有的三媒六聘,纳采下聘,该有的礼仪他会一样不缺,将白姑娘迎进门。
一转眼,县学放假了,钱氏老早就算好了日子,当日清晨就套上牛车来接兄弟俩回家。
秋日买的牛回家时已经一岁半了,又养了半载,如今已能拉车,但是拉不得太重,所以是钱氏一个人前来,她将两个小的抱上车,带上行李,欢欢喜喜的归家。
“还记得去年,咱家舍不得杀年猪,就买了几斤肉凑合过了年,今年可不一样了,手头富裕了,咱们也过个痛快年,家里的猪上个月就宰了,卖了一半的肉,留了一半,足有一百多斤,今年整年咱家都不愁肉吃了。”
“还做了好些肉肠、腊肉,以后隔三差五炒上一盘,捎去给你们加餐。”
钱氏甩着鞭子驾牛车,哪怕寒风呼啸,也挡不住她一直嘀嘀咕咕说话的热切心情,一是想到两个宝贝孙子放岁假,会在家里待大半个月,心里高兴,二个是今年的日子过得顺风水水,做什么都顺心意,她心里痛快。
“奶奶,你快别说了,说的我口水都流出来了。”
过了年沈长林就八岁了,这副小身板到了生长发育的时候,吃嘛嘛香,还总吃不饱,看来以后还要加强营养才好。
钱氏爽朗一笑:“你娘在家做饭呢,一回家就能吃到奶奶做的腊肠啦。”
从县城到咸水村本就不远,何况还坐着牛车,一路摇摇晃晃,还有几里路就要到村里了,遥遥的,钱氏望见一个人扛着一袋子东西走在前头,等近了一看,才认出来是周氏。
对头见面,各自都没什么好脸色,钱氏加快了车速,超过了周氏。
“呸,不就是买头牛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周氏对着牛车远去的影子翻了个白眼。
从前她家不仅有牛,还有两头,分家后一头归了沈大郎沈三郎,但规定要养在沈三郎家,另外一头归沈二郎和沈四郎,但主要归周氏两口子养和用。
原本相安无事,但后来周氏不是送沈玉堂去县里书馆读书了嘛,文智书馆收费昂贵,住宿加学费就要六百文,还不包伙食,最终伙食费学费住宿加一块,得一两银子一月,这还不包括书墨纸笔。
周氏这才发现,自己攒的那点财产,还真不够沈玉堂读书的。
一琢磨,她就将老二老四共有的牛给卖了,心想还有一头养在老三那,他们这边要用牛的时候,去找老三就成,谁知道那老三两口子也是坏胚,如今变的和老大一样冷血,去借牛的时候总有千万种理由推脱,真气人,养的什么玩意。
还没到家,沈长林就闻见了一股浓浓的饭菜香。
罗氏今日蒸了米饭,米饭上面盖着切成薄片的腊肠,等米饭出锅时,腊肠也熟了,饱满的米粒充分吸收了腊肠的油脂的香味,就算吃白饭也是香的。
除了腊肠蒸饭,罗氏还用野菜炒了腊肉,里面加了不少野葱和辣椒,还有一些酸萝卜丁,开胃下饭。另外,还大方的敲了四个鸡蛋,蒸了满满一碗鸡蛋羹,出锅前滴上几滴香油提味,又营养又好吃。
此外还炒了粉糯的老南瓜,焖了豆角,等钱氏驾车到家门口,最后一个菜刚刚出锅。
“爹,娘,我们回来了。”
看着两个孩子跳下牛车朝自己跑过来,罗氏眼眶一热,险些哭出来,上月放假,两个孩子为了专心备考,没有回来,算起来已经两个月没有回家了。
钱氏栓好牛,瞪了罗氏一眼:“高兴的好日子,哭哭啼啼像什么样!”
婆婆虽然语气不好,但心思是好的,罗氏也没见怪,擦了擦眼睛,憋住想哭的冲动:“快进屋暖和一会儿吧。”
沈长林拿着包袱进了屋子,先将被褥衣裳书本归置好,接着和沈玉寿一起捧着礼物进了灶房,灶房有火暖和,冬日里一般都在灶房取暖。
“奶奶,爹,娘,我们给你们捎了东西。”
“啥?”钱氏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两个小家伙这般年幼,就知道孝敬长辈了?
真是她的好孙儿,没白养。
包袱打开来,是两瓶梳头发的水,一瓶桂花味给钱氏,一瓶茉莉花味给罗氏,另外还有一袋烟丝,那是给沈如康的。
三人得了东西,细细看着,简直比过年还高兴,东西倒在其次,难得的是孩子的这份心意,见爹娘奶奶嘴上说着破费,嘴上却笑开了花,两个小的决定往后年年都要给家人买礼物。
“饭烧好了,去你玉平堂哥家喊一声,叫他们一家子一起来吃饭。”
这大半年钱氏和沈大郎一家越走越近,经常在一块吃饭,像今日这样的日子,家里置办了好些菜肴,钱氏自然要喊他们一声的。
只不过沈大郎夫妻一想,自家五口人一齐来吃不像样,就只叫了小儿子宝全,和二女儿文姐儿来吃,大儿子沈玉平算是个成人了,也没让去。
“哎呀,这两个人,玉平来吃一顿又怎么了。”钱氏安排宝全和文姐儿坐下,和沈长林道,“方才见玉平往山上砍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