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
婚,现在虽说是过去了,可还是后怕,怕万一将来……
“不会的,爸。”姜露斩钉截铁的道,“都过去了,siren帮都被打倒了,历史是不会倒退的,往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姜父抿了抿唇,若不是没了一条小腿,哪用得着女儿女婿去雇别人,‘雇佣’这个词让他不安:“别说雇不雇的话,我给你张叔拍封电报,让他把强子送来。”
“强子?”姜露艰难的从记忆中把这人扒拉出来,跟老公和女儿解释,“张叔是我爸的老战友,退伍后回老家务农了,强子应该是张叔的小儿子,好像不会说话。”
“是不会说话,但能发出声音,只是说不了字。也不是天生的哑巴,小时候也好好的,两三岁年年发高烧,等送到医院去人就已经听不见了,好歹捡回条小命,但既听不见,也不会说话。”
姜父和要好的老战友每年都有通信,强子只比她女儿小两岁,可到现在也没结婚。
“听你张叔说,强子在他们生产队能拿十个公分,力气大,人也老实,还很爱干净。”
老张最心疼的就是这个小儿子,每次来信,有半张纸都是夸强子。
以至于他虽然没见过这孩子,可女儿女婿需要保镖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孩子。
强子来京市,别的不说,伙食肯定有改善,他们家现在这伙食快赶上以前的地主老财了,天天有肉,顿顿白米饭白馒头。
站在雇主的角度考虑,力气大,以探亲为理由才能待在京市的外地人,还不会说话,双方父母都认识,算知根知底,而且还是退伍军人的儿子,确实很适合做保镖。
林二少看了看老婆,又看了看女儿,既然母女俩都没意见,那他也同意。
“不说雇佣,那也不能亏待了人家,咱们管吃管住再一个月付二十块钱,您觉得怎么样?不过一个保镖还是少了点,至少也得俩吧。”
毕竟不是专业会功夫的保镖,纯靠力气大,只有一个可能不够保险。
姜父看着女婿:“你……不也得算上一个?”
二十几岁的大男人,又在乡下干了七年的农活,而且据说还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力气肯定不小吧,应该不比强子差。
“我?”
林二少心说老岳丈还真是看得起他,原身力气是不小,胳膊和肚子上还有肌肉,不是上辈子他在健身房练出来的样子货,是实打实的肌肉,但……他有力气没胆子,真遇上小混混打劫,他肯定跟小吴一样,要什么给什么。
“还是多请个人吧,人多了,小混混来都不敢来。”
他也就能充个人数,还是得请个胆儿大的来。
除了强子,姜父一时还真想不到合适的人选,寻思了有一会儿才道:“年纪大点儿的行吗?”
“多大?”
“六十,但身上有真功夫,年轻的时候在少林寺待过,人绝对可靠,刚正不阿的老革命,几十年的老交情,是我的老上级,在部队是我的连长,退伍后是厂里的副厂长,后来又转了正,前两年才退下来。最乱的那几年,多亏了有他护着。”
“可靠,这世上没有比刘伯伯更可靠的人了。”姜露赞同道,就是有些太可靠了,让老同志给她们当保镖,这也太让人心虚了。
林二少对这位的来头也有些发怵,在战争年代当过兵,还干过厂长,是老岳丈的上级兼恩人,按理这得供起来才是,而且人家能愿意吗。
“这位刘伯伯退休前都已经是厂长了,能愿意出来护送我们几个小辈儿吗?”
人家又不缺钱,何必干这丢面儿又累人的活儿,更何况还有风险。
姜露也担心这个:“刘伯伯平时挺严肃的。”
原身对这位长辈是又敬又怕。
“我去问问。”姜父能在孩子面前提到老连长,心里对这事儿就已经有八成的谱了,老连长不缺钱,只是退下去后没事做,孩子们又不在跟前,这两年老的特别快。
作者有话说:
晚安,明天见~
第22章
在俩‘保镖’到位前,小夫妻俩和林年年都‘闲’ 了下来。
一如姜露预料中的一样,她和老公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包括但不限于做饭、刷碗、整理房间、买菜、打扫楼道公共卫生……
本来小两口回城后不是憋在家里不出来,就是出门时间跟大家的上下班时间错开,整个服装厂家属楼的人都没怎么见过小两口,只知道夫妻俩回城后都没工作,男的入赘老丈人家,正在带着孩子出去溜达,女的连家门都不怎么出。
老姜这个人呐,命苦!
“小姜啊,你爸这辈子不容易,你妈工作忙,是你爸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带大,好不容易养成大姑娘了,你却跟着林家小子报名去做了知青,一去就是七年,如今总算是回来了。你在家多帮帮你爸,他的腿不利索,买菜这种事儿还得你们年轻人做。”
“小林,你一个大男人,不能总在家看孩子,还得出去找工作,打零工也比在家看孩子强啊,总不能让老人养着吧。”
“还有你们家那闺女,小孩子家家的,不能太宠,哪家的孩子也不能整天穿新衣新鞋。”
更何况这一家四口都指望老姜一个人养家。
齐耳短发,扎着蓝色围巾,目光炯炯有神的老婶子是住在姜家对门的邻居,服装厂二车间主任的妈,一位姜露不曾从原身记忆里找到的新邻居。
“大婶,您是街道办来的新干事吧?”姜露故意道,管的也太宽了,原身都没见过这位,据说是这两年才搬来的,能有多少交情,跑到她们夫妻跟前来上赶着‘当妈’。
许凤兰一下子就笑开了:“你看我像新来的干事?小姑娘真会说话,我可不是什么干事,我是孙宝柱的娘,二车间主任孙宝柱的娘,就住你们对面。”
姜露跟着笑了笑,但她刚刚真不是在夸人。
“大婶——”
“叫我凤兰婶就好。”
“行,凤兰婶。”姜露很是无奈,“我们去买菜,您要不先让让。”
别堵在门口了。
“去去去,赶紧去吧,再晚人家都要收摊了,你说你们图什么。”许凤兰让开身子,心里十分同情对面的老姜头。
家属楼里每天天黑才去买菜的也就只有老姜的女儿女婿,等到天黑,摊上剩下的都是卖不出去的烂菜,虽然味道不好,可是便宜。
老姜工资不高,翻倍都比不上她儿子的工资,老婆还搬出去,据说早就在闹离婚了,女儿女婿又不成器。
可怜呐,不像她,虽然没工作,老头子死的也早,但孩子们个个能干,尤其是老小,进城当了工人不说,如今都是车间主任了。
林二少和姜露踏着月色,先去国营饭店买了几个馒头,又去菜场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