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2


留了一道符书,帮忙探看那人的痕迹。

在那些年的符书回音里,云骇落回人间后过得其实还不错,他忘记了曾经仙都的所有,像世间万千百姓一样,过着普通而平静的日子。

他就住在春幡城边角,在花家日常可以探寻到范围里,学了一些简单的术法,但一直没有再入仙门。

仙都之人不记年岁,但明无仙首是个例外。倘若有人突然问起,他连想都不用想,就能答一句如今是人间多少年。

明明他作为仙首,必须常守灵台,很少得空去人间。

***

曾经,花信觉得这样的日子会持续很多年,直到云骇在平静中慢慢走完凡人的一生。

可实际却并非如此。

所谓的“平静”比他所以为的要短得多。

某一天,他在花家的符书回音里收到信,说云骇跟着车马行经大悲谷时碰到了邪魔作乱,花家已经在往那里赶了,但是恐怕凶多吉少。

很久以前,在他还不及弱冠之龄的时候,教习先生曾同他聊起过生死。他当时回答说:“那自有一番机缘,短命或长生都各有造化,我不在意。”

而不久之前,他甚至还想过,凡人自有生老病死,云骇免不了这些。

可真当他看见符书上“凶多吉少”四个字时,他才发现自己先前所说皆为空话。在他反应过来之前,他已经负剑直下了人间。

他心想:倘若云骇尚有一丝活气,他无论如何也要将其救回来。

倘若云骇已经身死……

那一瞬,他正穿过大悲谷上方的云烟。明明没到隆冬却凉得心惊。

他忽然发现,自己根本没法去想后一个“倘若”。

第105章 后半

对于负剑下人间的花信来说, 最不敢想的事就是“云骇已经身死”。

可后来他才明白,原来“身死”还不是最坏的结果。

最坏的结果,是他亲手杀死对方。

那天的明无仙首跪在大悲谷的山道上, 看着自己剑下钉着的邪魔长着云骇的脸。那双眸子永远阖上之前, 对方无声说了最后一句话。

他说:“你会记得我吗……”

那个瞬间, 明无仙首忽然理解了他曾经不能苟同的许多事。

他满心只有一个想法:只要能让剑下钉着的人活过来,怎样都行。

他把云骇的灵魄拘进躯壳里, 就地埋进大悲谷底,用灵藤缠住,又以阵法镇之。

那阵法乍看之下, 仿佛是要被镇的邪魔永世不得超生, 可事实是借阵法让云骇的灵魄不要飞散出去。

他圈禁了那个人, 等一个契机。

做完所有, 花信收了剑、在大悲谷庙宇前加了封,然后回到了仙都。

后来,仙都众仙偶尔提及那天, 总说:“明无仙首是去替弟子报仇的,但斩杀邪魔是天宿的职属,仙首算是违了仙规, 他回到仙都后,自行去灵台领了罚, 又在宫府闭门静修了一段时间,再之后便一切悉如往常了。”

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事实就是如此。这也是花信希望众人所相信的。

但凡事总有那么一些例外。

比如礼阁。

礼阁专掌仙都杂务, 所处理的皆是登不上台堂的琐碎小事, 不甚起眼也影响不了什么。

仙都众人都如此觉得。

早先花信也是这么想的,但那次从大悲谷归来, 他却变了想法。因为在他领罚闭门静修的时候,他忽然意识到,在仙都,有一些人他无论如何也避不开——

就是遍布仙都的仙使和仙童。

灵台有、宫府有,仙都每一个角落几乎都有。

那时候花信身上沾着邪魔气,而那些邪魔气里带着云骇的踪迹,他不想被任何人察觉蹊跷。

越是这么想,他就越觉得身边所有人都是妨碍。

妨碍最多的就是仙使、仙童。而那些仙使、仙童,都来自礼阁。

于是那时候的明无仙首对礼阁颇有些防备,有一回他与人说起杂事,淡声提了一句:“若有不解,与其问我,不如向礼阁两位仙官请教一二。”

对方纳闷道:“为何这么说?”

他答:“礼阁操劳,与仙都众仙皆有往来,知悉之事甚多,比我这灵台要灵得多。”

对方恍悟,附和道:“还真是,礼阁同灵王和天宿两位大人都有几分薄交呢。”

那时候花信心想,谁没有秘密?哪怕是独立于灵台之外的那两位,恐怕也免不了。甚至于那两位就是秘密本身。

说不定连看不见、摸不着的天道都有。

而有礼阁在,仙都有多少秘密能被长久守住?若想知道什么,抓着桑奉、梦姑聊问几句,说不定就能窥见几分天机。

那次闲话之后没过多久,礼阁的桑奉就因为插手了一些人间事,违背仙规受了罚,从礼阁调出,成了执掌不动山的山神。

再之后又是十数年,桑奉作为不动山神,去人间处理杂事时惹了些麻烦,梦姑出手相帮时也违了一些仙规,同样从礼阁调出去,改为执掌京观。

对于众仙而言,不论是罚还是调令,都得经过灵台仙首。

花信看过每一道调令和每一次处罚,其实挑不出任何问题,确实是他们违犯仙规在先,无甚可说。

但他自己心怀诡事,便看什么都会深想三分。在他眼里,那两位调出礼阁就像天道有意为之。

但天道无形无相,并不会真的去操控谁,所以花信慢慢摁下了这种猜疑。

此后依然偶有仙人违犯仙规,受罚的受罚,听调的听调。他仔细看过那些调令,依旧没有再去多想。

直到有一天,一则颇有些例外的罚令从他手里经过。

那道罚令罚的不是受灵台调遣的众仙,而是人间仙门,那仙门对于花信来说并不陌生,甚至还有一些浅淡的渊源。

那个仙门就是封家。

就是那道不痛不痒的罚令,让花信窥见了一些所谓的“秘密”。他发现,数百年前传说中“只有婴孩和将死之人才能得见”的神木确有踪迹,就被灵王封禁在落花台,而封家就是奉天诏秘守禁地的人。

那道罚令是因为封家看守不严,差点让封禁之地被人钻了空。

虽说是虚惊一场,但这件事若是成了,便是极大的祸患。然而如此大的祸患,罚令却不痛不痒。

那天,花信因为罚令罕见地下了一趟人间,不过没有现真身。

他隐匿身形去了一趟梦都城,从封家门前经过。

那天于花信而言,颇有些白云苍狗之感。当年那位儿女夭折的后辈已经成了封家家主,在高位稳坐了好多年,甚至渐渐有了暮年之相。

而人到暮年、功成名就时,便会祈求更多曾经得不到的东西。那位家主也不能免俗。

花信听闻,这些年,那位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