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7
任时鸣这才知道,原来死掉的人就是那夜不久前才与他一起喝过酒的杜高峻。
席间杜高峻因着晨间被周檀羞辱一事,还口出狂言过,他听得不舒服,也没有开口反驳,这才短短的一会儿功夫,他怎地就成了小舟中一具冰冷的尸体?
有人询问,他就照实回答,那日他从宴席出来被叶流春扶回房间,随即在汴河边醒酒,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人便被推了下去,正好落在那只乘了尸体的小舟上,他落下去的时候,小舟上似乎还有人,只是听见声响,立时便跳入了水中。
不过当时没抓到,如今他的话更是无从考证,连他自己都没底。
简单的几句话,来询问他的人却死活不信,反反复复地问话之后,他终于隐约听出了对方的意思。
对方居然是在问,他是否是受周檀指使,杀掉了杜高峻。
任时鸣自然是矢口否认,他与周檀势如水火,凡是认识他们的人都知道,他怎么可能为周檀行这样的危险之事。
有人来给他上刑。
奇怪的是,似乎被打过招呼了,他本以为这神神秘秘的簪金卫手段合该比刑部更加可怕,可掌刑之人下手极有分寸,鞭子抽在背上,只是浅浅泛红,破了些油皮。
他在这狱中待了有大概五六日。
期间无论怎么问,他都是同一套说辞——这本来就是事实,他再不喜周檀,也不可能顺着旁人的意思说是受了他的指使。
终于有人将他放了出去。
虽然不曾受致命伤,但狱中的生活极为难受,不得沐浴,缺衣少食,终日昏昏,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恐慌情绪弥漫在空气之中,任时鸣几乎不敢想,当初父亲是怎么在牢狱中过了如此之久的。
还有……周檀,燃烛案时,听闻他在诏狱遭了整个皇城内最恶毒的刑罚,他是如何撑下来的?
接他出狱的人却并没有直接将他放出去,为他带上兜帽之后,先带他在簪金狱中转了一圈。
任时鸣随着那人到了簪金狱的最深处。
他看见周檀正在上刑。
与他之前不痛不痒的刑罚截然不同,为周檀上刑的鞭子都带着倒刺,所幸也只有鞭子,没有旁的奇怪刑具。
周檀从前住在他家里的时候,他就知道对方身体不太好,遇刺之后更甚,如今被抽了几鞭子就面色惨白、冷汗涟涟,死咬着嘴唇就是不说话,逼得狠了,才低哑地说了一句“我要见陛下”。
不过,听说这是这些时日周檀第一次受刑,而且他受刑……是因为他出了狱。
为他引路的人告诉他,之前案情尚未查明,不敢多问,如今春娘子出面为他作证,才敢对周檀真切地进行第一次审问,若他是无辜的,那极有可能,就是周檀杀人之后栽赃到了他身上。
彼时那人已经将他从簪金馆里带到了一处府邸之前,任时鸣闻言后如遭雷击:“可……这不可能,当日我栽下桥之前,分明看见周檀和他的夫人坐船从汴河刚过……间隔如此之短,怎么可能是他杀人栽赃?”
那人有些惊讶地看了他一眼,随即一个懒洋洋的男声传来,略带惊讶:“哦,是吗?”
任时鸣抬起头来,见面前一个浅金长袍的男子正在逗弄廊前的鹦鹉。
为他引路的人立刻恭敬地弯腰作拜:“殿下,人带来了。”
殿下……
能被称为殿下,还能穿浅金皇子袍服的人,汴都之内有几个?
任时鸣腿一软,立刻拜了下去:“参、参见太子殿下。”
“起来吧。”
宋世琰拍了拍手,以眼色示意旁人下去,于是廊前很快变得空空荡荡,只有那只聒噪的鹦鹉在重复:“起来吧,起来吧。”
“你方才说,你在汴河上看见你那表兄了?”宋世琰走近了些,在他身侧的石桌前坐下,“这话,你可在狱中提过没有?”
“没有,”任时鸣小心答道,“我想着既是牵扯命案,也就没必要说些无关的人,免得混淆,况且那日他并未看见我,我说了也是枉然,不如少了这一桩事。”
“你倒是护着他。”宋世琰掀着眼皮看他,很有意思地笑道,“若带你再去簪金馆作证,你会为他去吗?”
任时鸣有些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可是太子与高则向来亲厚,高则是傅庆年的死对头,与周檀交情也不错,他从前一直以为周檀已经为太子心腹,可如今听来好像不是那么回事,所以他也没有多话,只是回道:“若是需要,自然会去。”
“甚好。”宋世琰意味不明地赞了一句,“你回去吧,这次孤寻来了春娘子,救了你一命,你可要记着孤的恩情才是。”
这话说得蹊跷,任时鸣立刻跪伏下去:“多谢殿下相救,只要殿下吩咐,我万死不辞。”
跪了许久,宋世琰才懒懒“嗯”了一声,叫人将他送出了府,他踏出府门时觉得自己出了一身冷汗,可还有许多事不曾想明白。
远远地隔着三重深宅,还能听见那只鹦鹉在叫。
“傻瓜,傻瓜。”
作者有话说: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水颜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橘子草莓酱 38瓶;江慎之 9瓶;毛球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1章 苦昼短(三) ◇
◎身世◎
苦昼短(三)
深夜时分, 曲悠才将韵嬷嬷从房中送出去。
从前她只是听说周檀的父母在临安意外身亡,如今听韵嬷嬷细细讲述了一番,倒是百感交集。
大胤年间,家族门阀虽已衰落, 但累世功勋的世家大族尚在, 白家就是金陵城内的第一世家。
周檀的母亲白湫是白家正房长女, 自小受尽百般疼爱长大, 据说能文能武、聪明活泼,到了议亲的年纪, 求亲之人更是踏破了门槛。
白氏祖上配享太庙,有人在朝为官,有人生意做得大,多年来帮扶的外姓旁支也不少, 是真正富贵的簪缨世家,白湫的父亲任金陵知州, 也十分受爱戴。
白湫在这样的家族中长大,眼界自然就高了一些。
韵嬷嬷从十五岁便跟着白湫,常听她说要嫁一位当世的英雄。
宣帝刚刚继位时,与他争夺储位的兄长谋反, 兵至金陵, 将城困了七天。
七天之内,金陵城内流血漂橹,不少世家大族满门被灭,就此消失, 韵嬷嬷还记得, 叛军当时已经打到了白氏府邸的门口。
但是整个白家被一位少年将军救了下来。
时局太乱, 韵嬷嬷并不知道那将军姓甚名谁, 只知他是整个白家的恩人,白湫对此人芳心暗许,时局一平定,便追着那人离开了金陵。
三年以后,她才回来。
彼时韵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