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4
肉。重拳落在身上砰砰作响,几乎能砸碎骨头。
几个来回,两人脸上挂彩,身上多出不少淤青拳印。
队正观察部民,发现大多抬起头,紧张关注场中胜负。在己方首领踉跄倒地时,控制不住发出大呼,望向对面,表情中满是愤怒。
队正达到目的,命卒伍去场内拉开两人,停止这场搏斗。
“胜负已分。”
山蛮首领技高一筹,将藤蛮首领击倒在地。趁对方没能爬起来,曲起膝盖,狠狠压住对方脊背。如果队正不叫停,很可能会压碎藤蛮首领的脊椎,使其当场瘫痪。
“你随我来。”
队正令山蛮首领跟上自己,其余的蛮人被聚到一起,由卒伍带入大营。
藤蛮首领从地上爬起身,盯着远去的山蛮首领,狠狠啐出一口血沫,还吐出一颗被打掉的牙齿。
此仇早晚要报!
藤蛮首领不恨队正,却对山蛮首领恨得咬牙切齿,恨不能啖其血食其肉。
猎物不会怨恨猎手,只会感到畏惧。在藤蛮首领眼中,北安国大军就是猎人,他和部民身为猎物,落在对方手中没什么需要怨恨。山蛮首领和他地位相当,从他手中抢走好处,会让他牢牢记在心里,迟早要报复回去。
山蛮和藤蛮被被带入大营,遇见迎面走来的巡逻队伍,都是大气不敢喘。
经过一片竖起的木架,发现十名林卒被吊在上面,仿佛一个个血葫芦。被这一幕惊吓,藤蛮山蛮无不寒毛倒竖,不约而同收回目光,不敢再看一眼。
两名中大夫负责询问,奈何手段用尽,鞭子都打折两根,始终没问出多少有用的消息。面对空白的竹简,两人眉头紧锁,不知该如何向公子交代。
史官言录走出帐篷,径直来到两名中大夫跟前,将一张绢递了过去。
他本来不想插手,实在被吵得心烦。提笔难以落字,工作效率太低,令他无法忍受。
“照此做。”言录言简意赅。
一名中大夫展开绢布,从头至尾看过一遍,当场倒吸一口凉气。将手中绢递给同僚,数息后,对方的表现别无二致。
言录达成目的,朝两人颔首,转身回到帐篷。
两名中大夫留在原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同时庆幸言氏专出史官,若非如此,各国不知会有多少令人心寒胆战的酷吏。
第187章 第一百八十七章
史官出手, 自然是非同凡响。
林卒之前铁骨铮铮,打折鞭子也不开口。这此没能坚持半个时辰,绢上的手段没用到一半, 一个个就熬不住,开始鬼哭狼嚎, 争相要求招供。
中大夫朝卒伍示意,后者分批放倒木架, 解开架上的绳子。林卒被放到地上, 缓过一口气, 再被带到一旁询问。
“说。”
为防林卒串供, 两名中大夫分开记录。事后将录下的口供仔细核对, 确认没有任何问题才整理到一起,亲自送到大帐。
赵颢刚刚放飞信鸽, 目送圆滚滚的灰影消失在云后。
中大夫联袂前来, 恰好遇见赵颢归帐。
三人进入大帐,中大夫拱手行礼, 送上整理好的供词。
“不负公子之命。”
酷刑之下, 林卒几近崩溃。不想继续遭受折磨, 全都老实招供,问什么答什么, 没一人敢继续嘴硬,更不敢遮遮掩掩胡编乱造。
问出林卒的军职, 中大夫重点记录前方城池及各城布防。
林卒乃三军精锐,对南幽国境内各城了如指掌。尤其是大氏族的城池, 有人专门潜伏其中,对城池规模、城内驻军以及物资储备全是一清二楚。
关于南都城,林卒也知之甚详。
据几人口述, 此乃掌控下军的氏族密令,要求他们分散各处搜集情报,特别是各家大氏族,必须掌握得清清楚楚,不能有任何疏漏。
这些情报有何用处,林卒有所猜测,却不能宣之于口。不想舍弃财富地位,不想全家被诛,必要老实从命,强压下好奇心,完成卿下达的每一道命令。
林卒成为俘虏,酷刑之下全部招供,情报落入赵颢手中。
掌控下军的卿辛苦多年,依靠林卒搜集大量情报,还没用到实处,全给北安国大军做了嫁衣。
“过河之后,前行百里有大片私田,属三家氏族,一年能种稻三季。”
大军远征,本该重点关注城防,中大夫有些走偏,军情之外,几次提及南幽国的粮食产量,语气中充满羡慕。
在此之前,他们从未想过粮食能种三季,更没想过亩产能超过三百斤。
南北交通不便,导致信息不畅,加上南幽国刻意隐瞒,严禁粮种流出国,世人仅知南方种稻,亩产较丰,从不知能富裕到如此地步。
难怪南幽侯和氏族敢随意造作,闹得国内乌烟瘴气。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手握三季丰产,底子厚得超出想象,造作起来自然全无顾忌,从上到下有恃无恐。
中大夫异常羡慕。
如果北安国有类似条件,三军数量能翻上一番,各家私军也将猛增。氏族无需担心养不起军队,国人也能完全脱产,放心去战场上撒欢,去草原上放浪。反观南幽国,手握财富密码,没想到对外开拓,一直窝里横,吵闹起来没完没了,白白浪费丰厚资源。
中大夫实在气不顺,恨不能大军马上开拔,狠狠教训这群无能之辈。
关于三季稻,赵颢曾听郅玄提过。
在草原新城时,郅玄看到开荒进度,不只一次感叹种粮不易。
他试过多种方法,从改进农具到深耕堆肥,再到改良粮种,专为提高粮食产量。
深耕堆肥颇有成效,农具在全国推广,起到不小的作用。改良粮种始终没有进展,巫医多番尝试,一直收效甚微。
每当这时,郅玄就会想起南方的稻米。
“双季稻,三季稻,亩产最低也有两三百斤。”
在后世人眼中,这样的亩产量完全不够看。但对亩产不到两百斤的北方各国而言,这样的产量足以让国君氏族们赤红双眼。
粮食的诱惑实在太大,赵颢难得感到好奇,问得十分仔细。
郅玄没有隐瞒,谈性大发,从改良粮种开始说起,中间提到南幽国禁止粮种流出,他派人南下搜寻一无所获,碰巧得知南幽国有三季稻,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粮产如此之丰!”
那一刻的赵颢无比震惊。若非知道郅玄不会虚言,更不会无的放矢,八成会认为对方在说笑。如今看到中大夫的反应,赵颢回忆当日,仍能清晰记起加速的心跳,嗡嗡作响的耳畔。
如果他有这样的粮种,如果北安国有这样的粮食产量,如果……
多种设想闪过脑海,从那一天起,赵颢就坚定了挥师南下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