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4


向郅玄、赵颢以及接收的氏族传递消息,让众人有所准备。

郅玄接到信鸽,恰好在早朝之前。

看过信上内容,郅玄心中大喜,走进前殿时步履生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氏族们感到疑惑,不明白喜从何来。

郅玄没有卖关子,不待群臣开口询问,直接道出将有人口填充玄城,数量多达十余万。

多少?

十余万?!

数字太过震撼,卿大夫们现出惊容,殿内落针可闻。

“人移自庸国。”郅玄进一步解释。

庸国发生国人-暴-乱,庸侯被逐,大部分氏族出逃。这么大的事情,西原国氏族自然有所耳闻。庸国人有意投诚公子颢,事情没有遮掩,在庸国人的有意宣扬下,周边国家几乎传遍。

但和当初的北安国氏族一样,众人都认为事情难为,中都城那一关就不好过。

不想赵颢大方接受庸国人投诚,仿佛不担心人王会有不满。

消息传来没多久,国君竟在朝堂上宣布要接收十万余人口,全部来自庸国。

种种消息串联起来,卿大夫逐渐明白过来,事情背后怕是有自家君上的影子。

“接收庸国人,不占庸土。”郅玄看向群臣,笑道,“十余万人抵达玄城,还需诸位协助。”

前一句告诉群臣,庸国不灭,土地尚在,中都城就挑不出毛病。后一句明示会给大家分润好处,基本上见者有份。

前一句尚罢,后一句直接让卿大夫们双眼发亮。

十多万人,既有国人也有庶人,怎能不令人眼馋。

庸国人擅长种植,手中还有良种,分到自家封地,好处完全能够预见。只要能多分一些人,别说两年不收税,五年都可以。

有人就有田,有田就有粮。田地规模扩大,粮食丰收就不担心会没有税收,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庸侯就是不明白这一点,才落得今日下场。

西原国代人王牧守西方,数百年屹立不摇,氏族们不会竭泽而渔,都清楚怎么做才对家族最为有利。

四个卿交换眼神,看向上首的郅玄,连向来自持的范绪都不免心头火热。

英主在位,国之大幸!

国战之前喜从天降,实为吉兆。此次同东梁国开战,西原国必胜!

郅地中,羊琦等人奉命前来,查验过身份,被准许加入军营。

入营之前,跟随前来的家臣心存傲慢,自诩几经杀阵,非新军可比。结果到军营数日,目睹新军训练并亲自参与进去,最傲慢的家臣也学会了闭嘴。

庞大的攻城器械令人震撼,包裹全身的甲胄使人心惊。

普通卒伍竟能着半甲,还配有削铁如泥的利刃,在任何一个氏族麾下都难以想象,如何不令人大吃一惊。

新军的训练方式也别出心裁,令人眼前一亮。

军阵演练之外,全军上下竟要负重奔跑。全副武装的甲士、身着半甲的卒伍乃至军中伙夫都要参与进去。

羊琦等人的家臣不服气,尝试扛起圆木跟着队伍一起奔跑。路程不到三分之一就接连掉队,被远远甩在后边。

甲士卒伍也就算了,竟连伙夫都跑不过!

家臣们回到驻地,看到跑完全程继续投入训练的新军,一边剧烈喘气一边心中惊骇,这究竟是怎样一支军队,体力竟然恐怖如斯

第161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羊琦等人入营数日, 各家抽调的精锐陆续抵达。

新军军营占地极广,初建时即为万人规模。如今尚未满员,闲置的营房正好用来安顿这些远道而来的甲士。

为感谢郅玄对家族子弟的提拔, 也为彰显各家实力,凡是有子弟在新军的氏族,最少也送来甲士百人。皆全副武装,配齐战车粮秣, 随时都能拉上战场。

队伍抵达后, 由专职营内的下大夫安排,严格确认身份,方才准许入营。

范氏和栾氏精锐最先抵达。

两家实力强盛, 各派遣四百甲士,依军制配齐战车兵器,还运来数车粮食, 专供军中所需。

下大夫不厌其烦, 带人逐个查验身份。确认没有任何问题,方才给众人配发木牌。

木牌有巴掌长,长方形,正面背面均刻字, 并有图案。

配发木牌时,下大夫同众人说明, 今后出入营地、领取装备都要凭此木牌。排队领餐也要出示木牌。

“一日三餐, 去饭堂就食。”

一日三餐?

范氏和栾氏甲士不禁哗然。

不打仗时,三军都是一日两餐, 早为粥,午后为饭。遇到战事才会多加一餐,往往也只能吃个五六分饱。

这样的条件不是每支军队都有。

除非大氏族, 很难保证粮食供应充足。士兵想吃饱,多数还要自备口粮。

听对方的口气,新军不是这样。

非到战时就一日三餐,战时将会如何,难不成还有更多粮食?

甲士们面面相觑,全都感到不可思议。

发完最后一张木牌,下大夫召来几名吏目,命其下去准备。

“多备热水,更换的麻衣,还有药汤。”

吏目详细记下要求,各自下去安排。

营内有奴隶专门烧水,日夜不断。还有懂药理的药仆。伤药之外,药仆能配制多种特殊药丸,其中两三种融入水中用来洗澡。

“沐?”

听到下大夫的要求,甲士们面露不解。

他们被召集起来是为打仗,提前加入新军为彰显实力,也为壮自家声势。不想抵达半日全用来查验身份。以为查完就能搬入营房,结果还要被催着沐浴?

“然。”下大夫袖手点头,告知众人营内规矩,“三日一沐,每日擦洗。”

啥?!

甲士们以为自己听错,都想掏掏耳朵。

见到众人表情,下大夫就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一点不觉得奇怪。

新军建立之初,对郅玄定下的种种条例绝大多数人都不习惯。不提其他,三日一沐就令人匪夷所思。

军中都是糙汉子,又不是香喷喷的女娇娥,哪需要洗这么干净。

不料郅玄铁了心,要求新军严格执行条例,胆敢阳奉阴违必予以重罚。屡教不改上军棍,棍子打不服直接踢出去,十年内不许战场。

对以武立身的西原国人而言,这个处罚无异于掐住七寸。身为国人不能上战场,不只是个人,全家老小都抬不起头,甚至还会连累族中。

从国君麾下被踢出来,还是因为不守令,简直就是作大死。家中长辈知晓前因后果,抡起拐杖砸破头都是轻的。

严厉惩处数人,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军中风气焕然一新,再无人胆敢违令,全都老老实实按规章做事,刺头都给磨平。

想起当初的种种,下大夫颇有恍如隔世之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