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5


这是每一个进士,一生都只有一次的场景。

百姓们为他们欢呼,热烈地追逐着他们的身影,新科进士们所到之处,两边的街道上很快就挤满了人群。

还有人朝他们扔鲜花、绢花、手帕、荷包等等东西。

全部画完之后,许淙拿去给家里人看。

对于《科举记》这本画册,许家人都很熟悉了,从它还是《许家村二三事》的时候,这本画册就在家里广为流传。

王老夫人看到《科举记》完结了,也很高兴。

“乖孙呐,你可算是画完了。”

“祖宗们都等着呢,今晚啊你就将它们放到祠堂去,让祖宗们都好好看看,这可是你画的第一本画册。”

许淙脸色微红。

三五岁的时候他觉得这种事很好玩,但如今年纪大一些了,想法就有了些许改变。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大事,所以他还是答应了下来。

许淙不但答应了王老夫人的建议,他还打开了刚画完的这两本画册,像小时候那样仔细地跟王老夫人讲解。不同的是,他现在已经不能趴在王老夫人膝上了,而且旁听的除了王老夫人、许明成和金氏之外,还多了浵姐儿和泽哥儿。

“奶奶,你看这是许大林,他已经长大了。”

王老夫人看得直点头,“是长大了,长得真俊。这后头就是他去考会试了吧,哎呦这就是皇宫吗?可真大啊。”

“是啊,这就是皇宫。”

许淙指着最宏伟的那栋建筑道:“这就是金銮殿,还有这是保和殿,我们殿试的时候就是在这里考的。”

说话间,第十四册已经翻到了底。

默默听着的泽哥儿突然眼前一亮,喊了句,“状元!”

许淙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对,许大林考中了状元,一甲第一名就是状元,泽哥儿你以后也要努力考状元啊。”

已经开始读书的泽哥儿顿时皱起小眉头。

他现在已经知道状元意味着什么了,若是别的小孩怕不是马上点头,但他的性子谨慎,从不胡乱许诺,而如果说出口了,就要做到。

所以想了一会儿,他才为难道:“我努力。”

看着他的这幅表情,全家人都笑了起来。

至于《科举记》的第十五册,除了跨马游街之外,就是许大林等三人衣锦还乡,临走去别的地方做官之前在家乡建了三座进士牌坊的事了。

王老夫人看得津津有味,还给两个小的讲了当年一家人去勉县,路过村口牌坊的时候许淙说过的孩子气话。

“淙哥儿当年啊,还说将来要挣一座比他爹那座更大,更好的牌坊回来……”

“还说要考第八十八名……”

……

在许家人其乐融融的时候,云光霁也没有闲着。

他亲自打听了本次会试的第三名张元蒲,然后便回家跟云夫人商议起来,“我觉得这个张元蒲不错,他家中虽然没有人做官,但也是书香门第。往上几代还出过进士和举人,只是如今没落了而已。”

“最要紧的是他为人上进。”

“此子前些年为了读书,还在寺庙里待过一阵子。可见他心性坚定不为外物所动,对于他们这样的年纪来说,实在是难得啊。”

云光霁最开始是没有把张元蒲列入女婿人选的,因为在会试开始之前,这人的名气就算大,乡试的名次也不高。但现在再看,却觉得这人虽然比不上自己的弟子许淙,但对于年轻的进士而已,也还是不错的了。

最重要的是他和祖父还有一层隐忧,那就是如今因为还没到一年,所以不管是宫内还是东宫,都没有传出要选新太子妃的消息。

但再过两三个月,恐怕宫里不提,朝臣们就要上折子催促了。

毕竟太子已经加冠,陛下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先太子和大公主都已经出生了,所以太子的婚事实在不能再拖。

而参考前一任的太子妃人选,也就是胡家姑娘,那可是胡首辅的亲孙女。这说明了陛下和皇后娘娘,还是更看好文臣家的女儿。

如此一来,是阁老亲曾孙女,又是家中嫡长女的蕙姐儿,就有可能会被宫里选中,成为新的太子妃。

这对于云家而言,是不利的。

母仪天下虽然尊贵,下一任天子的外家也很有诱惑。但不管是云光霁还是云阁老,以及云家下一代的云麒都以为,云家兴盛多年靠的是族中子弟努力读书科举,而不是靠姻亲和别人的提携。

所以为了避免选新太子妃的消息传开之后,自家再匆匆为女儿定亲引得旁人关注和帝王猜忌,云光霁想着不如就趁此次春闱,也学其他人家那样来一次‘榜下抓婿’。如此一来姐妹俩嫁的还是同年,今科最为出色的两位年轻进士都是自己的女婿,传出去不但不会显得婚事突兀,还能赢得一桩美名。

但他的这个理由说完,云夫人却有不同的意见。

“老爷,我觉得这个张元蒲不妥。”

云夫人道:“虽然他考中了会试第三,但其家里人性情如何我们却是不知道的,如此定下婚事终究是仓促了些。”

“老爷你的打算,估计是看着他读书和性情不错,觉得他家里如何不要紧,顶多我们嫁女儿的时候多陪送一些嫁妆吧。”

“但万一他也是一个赵承业呢?”

云光霁愣住了。

“这……”

这的确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赵承业虽然被夺去了乌纱帽,赵家全家也被赶出了京城,被驱逐回乡了,但他们父子引起的风波却还没有停歇。

充州赵氏一族会如何反应,会不会跟以前的‘假状元’案里一样将赵承业全家除族,以撇清关系京城这边不得而知,但与赵家有关系的人,最近都倒了大霉。

首当其冲的就是赵家所在县的县令,也就是当年将赵胜点做县案首的那一位,因为现在朝廷已经查明赵胜考县试的时候,他的身份还是庶子。

赵承业给儿子改族谱是在赵胜考了县案首之后。

因为发现儿子在科举上很有天赋,然而周家却不肯将他认下,所以赵承业才动了改族谱的心思,以求他在后面的科举路上有个好名次。

如果没有周家敲登闻鼓这一出,估计赵胜会顶着嫡子的名头考完科举,直到后来才会找机会恢复庶出的身份。

但凡事没有如果。

如今赵家的事被揭露了出来,朝中无人帮忙说话的那位县令,也没人在意他当时是一时失察,还是收了赵家的好处,总之他被罢官了。

而受到牵连的不止他这一个,基本上与赵承业走得近的人,都被弹劾了。因为在外人看来他们就是一丘之貉。

跟个小人关系好,能是什么好人呢?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赵胜一路考来的那些主考官们,人人都没能幸免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