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0
理起来很是快速。
等到日落时分,大部分难民已经寻到了去处,城门口黑漆漆的人头少了大半。
现在还留在城外的,都是无处可去,无人投奔的。
丛白揉了揉发酸的肩膀,很快看向剩下的人:“诸位也不必着急,漳州知府赵大人已经安排了医药和清粥,诸位稍作休息,日后大人自有安排。”
话音落下,漳州府城门口就架起来十个临时的灶台,上头大铁锅开始熬煮清粥。
闻到清粥的香味,难民们的骚动慢慢平息下来。
虽说不能进城,但有一口吃的至少饿不死,难民们的要求实在是不高,要不然青州府每日一顿能挡镜子用的薄粥,也不能留他们这么久。
“公爹,你坐下歇一歇吧,我带着孩子过去排队领粥。”
黄老汉实在是撑不住了,不得不靠坐下来。
方才那当官的已经给他们分配了屋子,若是拖家带口的,五口人能分到一栋小竹屋,挤一挤,住下一家人绰绰有余。
若是没有家人,就得拚一拚,也是五个人一栋。
黄老汉微微松了口气,一坐下来只觉得浑身酸痛。
他只面无表情的捶打着双腿,不让自己露出痛苦的神色,因为他心底明白,自己要是倒下了,那他们家就真的完了。
儿子已经没了,但他还有孙子孙女,为了他们,他还得撑下去。
很快,外头传来一阵骚动。
黄老汉心底一惊,下意识的想爬出去看看。
还没等他爬出去,黄家媳妇却小心翼翼的端着破碗,带着三个孩子回来了:“公爹你看,漳州府给的粥居然是稠的。”
黄老汉连忙去看,这粥果然很是浓稠。
里头似乎还加了一些野菜之类的,颜色并不好看,此刻却是救命药。
“公爹你快喝,吃饱了肚子身体就能好起来。”
黄老汉忙问:“你们可喝过了?”
“咱家只有一个碗,我让孩子们当场喝了,这才打了回来。”
黄老汉这才珍惜的喝起来,热乎乎的粥下了肚子,整个人都觉得舒展不少。
“漳州府的父母光是个好人啊。”
这样的感叹,在城外的难民营此起彼伏。
赵云安此刻正在招待申金等人。
难民们觉得浓稠的粥,其实是跟青州府作为对比,赵云安自然不可能真的用浓稠的粥来喂养难民,否则日子久了,漳州府的粮仓吃不消,难民也容易养出惰性来。
他心知难民长途跋涉的过来,身体定然虚弱,让人在第一天的粥里头加了一些强身健体的药材,所以看着才格外的浓稠。
相比起来,赵云安置办的接风宴才叫真正的丰盛。
赵云安知道申金等人的口味,不弄那些精致花哨的假把式,大块大块的肉炖的、煮的、炒的、烤的,摆了满满当当的一桌子。
申金吃得满嘴是油,跟他碰了杯,感叹道:“不瞒赵大人,自从离开了漳州府,兄弟们就没吃得这么痛快过了。”
赵云安喝下酒,笑道:“不瞒申大人,您要是一直在漳州府,这么吃我也供不起。”
申金哈哈一笑:“若能为赵大人办事,不吃肉也是可以的。”
赵云安认认真真的为他倒了一杯酒:“申兄,这次多亏你与周团练出手相助,否则计划不会如此顺利。”
申金直笑:“我一个粗人没帮上什么忙,还是您与周团练算无遗策。”
两人又碰了一杯。
等到吃饱喝足,申金打发了兄弟们离开,才沉声道:“赵大人,大魏怕是不妙了。”
“我们出发之前,王指挥使意欲让周团练带兵上京护驾,前往山北剿除叛逆。”
赵云安脸上并无意外。
青州营的王指挥使是王家人,到了如此境地,他也只能旗帜鲜明的站在皇后和太子那一边。
赵云安冷笑:“谁是叛逆还没有定论。”
“周团练也是这么说的。”
申金笑道:“他与那两位虚与委蛇,只说要等陛下圣旨。”
神仙打架,下头遭殃,周昌能做到这个位置上,自然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让王指挥使一句话,就冒头去当炮灰。
赵云安淡淡笑道:“既然如此,不如静观其变。”
除了担心京城的亲人,事发之后,赵云安反倒是有一种终于来了的安定感。
伸手帮申金又倒了一杯酒,赵云安笑道:“倒是眼前,本官还有一事相求。”
第134章 号令
“大人,申大人已经带着人离开漳州,赶往青州。”
赵云安点了点头,又问:“接下来时局动荡,江南各地知府可有回信?”
马贵躬身道:“陆陆续续都有回音,瞧着诸位大人的意思,都是要等陛下圣旨。”
赵云安笑了一声:“这就够了。”
从青州往北,凉州、山北、北疆、京城,如今都陷入混乱之中,连年来天灾人祸,民不聊生。
可从青州往南,百姓们的日子就好过了许多,主要还是因为这边鱼米之乡,即使这几年略有减产,但也没有到食不果腹的程度。
这一点从青州放开难民后,除了漳州方向,其余各地也多少能接容难民可以看出。
赵云安对申金的请求,便是让青州营成为从北往南的一道关卡,暂时拦住混乱的时局,给南方一个喘气的机会。
同样,南方若能稳定生产,出产的粮草便能回馈青州营,使得脱离朝廷粮饷之后,青州营不会无以为继。
甚至,赵云安猜测,如果大魏内部继续混乱,北疆军的粮草也成问题,需要供给。
赵云安不管皇帝死活,却不能对匈奴置之不理,眼睁睁的看着北疆军惨死沙场,大魏国破家亡,他家岳父大人和三哥可还在北疆。
这样的计划,只靠赵云安一个人自然是不够的。
他愿意做这个中间人,用程青松弟子、孟青霈学生的身份,与南方各地知府商量联络,还需要青州营扮演白脸。
双管齐下,才能达成目的。
心思一转,赵云安又问道:“常顺那边如何?”
“很是顺利,两封讨伐檄文下来,百姓们心底不安,反倒是更愿意成为蓝袍。”
赵云安松了口气,青州营是他的助力,那么成熟起来的蓝袍军才是他的底气。
“这些日子南疆可有消息递过来?”
马贵摇头:“暂时没有动静。”
没有动静,反倒是好消息,若是南方也乱起来,大魏只怕是会四分五裂。
布置完漳州府的安排,赵云安才拿起那两封檄文来:“檄文已经送过来,毫无反应也不好。”
“派人前往京城,质问皇后太子丁家叛逆一事。”
“再派人前往山北,要求面圣。”
“是。”
等处理完公务,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