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5
听说了,非要跟来,但替黛玉送帖子的媳妇却不卑不亢的当着贾母等人的面笑着拒绝了。
“我们姑娘请了不少世家贵女,到底不是咱们家的姐妹,不好见外男。宝二爷不妨改日再去吧。”
宝玉一听这话,当场就变了脸。很没规矩的指着黛玉派来的媳妇一通好骂。可惜那婆子早就得了黛玉的话,并不怵这位太妃胞弟。
行呀,到底是自家亲戚,宝二爷若决定要去了,我们姑娘就只能跟那些姑娘小姐们提前说一声了,至于人家还来不来府里赏花赴宴...总要看各家的规矩了。
这话一出,别说宝玉了,就是贾母的脸色都不怎么好了。
把她的宝玉当成什么,这般嫌弃?
既然嫌弃,那我们也不登这个门讨人嫌。
于是贾母直接当着一屋子太太奶奶和三春的面拒绝了黛玉的邀请,理由竟然是太妃娘娘省亲在即,姑娘们要在家里学觐见的规矩。“……林丫头是娘娘嫡亲表妹,若有心,不妨也过府跟着姐妹们学些子去,虽不知省亲时娘娘是否会宣召。若娘娘赏脸,也是她的体面。”
贾母这话一出,林家的媳妇当场就变了脸,而和她一样变脸的还有三春。
就因为宝玉,她们都去不了了。再被老太太这么一说,就以林妹妹/姐姐的性子,怕是以后都不会再给她们下帖子了。
“到底是老太太深明大义,送了娘娘进宫这才有了阖府的荣耀,让人都不知道怎么羡慕好了。哪像我们老爷就舍不得我们姑娘。”那林家媳妇一脸羡慕又无奈,“我们老爷就是太疼我们姑娘了,就连我们府上的两个小爷,也天天被老爷耳提面命的说着要争气,要给姐姐撑腰,不要给姐姐丢脸。您老说说,我们家的小爷今年才多大呀,能知道个什么。”
黛玉在荣国府住了一阵子,然后经历了王嬷嬷和其他卑劣下人的各种洗礼后,对下人的要求别提多高了。
春纤知道黛玉有些小洁癖,但没想到黛玉的洁癖还能在这上面体现。
什么主辱仆死,什么一荣俱荣,什么一损俱损,什么忠心不二等等,等等的想法都被黛玉以编教案的方案编了个洗na课程。
跟个传xia头子似的。
不过也正是这般,林家下人的忠心和凝聚力都是无可挑剔的。就说今天来荣国府的这个媳妇吧。在贾母意有所指抬高身份贬低黛玉的时候,直接炸毛了。
主辱仆死的哇~
虽然不知道这位林家媳妇是不是因为口齿伶俐被黛玉重用的,但此时她却真的口舌如刀的将贾母的话给撅了回去。
见天的说心疼这个,心疼那个,真心疼你那大孙女你咋还特么无理取闹的将她嫁给个糟老头子?
哼!
黛玉过生辰的时候,荣国府没半个人记得她的生辰。若不是有些同情荣国府的三春身不由已,她才不会给三春下帖子呢。
本来是想叫三春出来散散,也认识些别家姑娘,积些人脉。但她也想到了宝玉如今不上学,见天在家里混日子,说不定听说了也要来凑热闹。
宝玉今年十岁,于她来说就已经算是半个外男了,那于别家姑娘来说,岂不更是外男?只要想到宝玉见到漂亮姑娘就双眼发直迈不动步的样子,黛玉心里就嫌弃的不要不要的。
对了,他还喜欢往姑娘们身边凑,像个登徒子似的献殷勤。
想到这里,黛玉是绝不肯叫宝玉来林家的。
将可能发生的事情都想了一遍,然后黛玉才叫了个说话办事都得她心的媳妇去荣国府送帖子。
并且告诉他,别惯着宝玉那臭毛病。若是外祖母拿身份辈份压人,也别怵,大不了她就挨家再送个致歉函。
上面就说荣国府老太君非要让她年满十岁的孙子参加姑娘们的赏花宴,自古男女有别,七岁不同席,为了不叫姑娘们的受委屈,这个赏花宴就只能取消了。
春纤告诉过黛玉,穿鞋的怕光脚的,只要你豁出去了,就会有人豁不出去。
黛玉那些年没少被春纤影响,当初能想到让人去冒充各府衙门的主意,就可以知道看起来仍旧文静可爱的黛玉,芯子早就受‘污染’了。
跟她比混?哼,那就来吧。
派人去荣国府送帖子后,黛玉因想到了宝玉以及可能发生的后续事件,心情就明显睛转多云,眼瞧着就要阴转雷阵雨了。
于是就在春纤走田园种田风时,黛玉又干了件绝对叫春纤拍岸叫绝的事……
第一百四十一章
黛玉本就聪慧, 又被春纤那个不着调的教导了一堆乱七.八糟有的没的,那心眼手段哪怕是春纤这个看过了各种宫斗宅斗影视剧的,都探不到底。
她心地善良,愿意与人为善, 自是相安无事。反之, 能不能在她的套路中活下来, 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当然,她本质上还是愿意做个善良的小仙女哒~
九岁的黛玉有一颗想要保护家人, 保护春纤的心,当家人和春纤受到威胁时, 她会毫不犹豫的扑上去撕咬敌人,直到他们再不肯露出獠牙。
乐家大张其鼓的立了衣冠冢, 那在明面上他们就再也不是春纤的家人了。黛玉虽然不耻乐家行径,但却不会再将乐家放在心里当盘菜。
但白家...想到前日出府赴宴遇到白家太太,白太太在明知道她的春纤非彼春纤时,还是一副不肯罢休的样子,黛玉不淑女的耸了耸肩,那就别怪她釜底抽薪了。
既然旧的冥婚压下去了,那就让新的冥婚站起来就是了。
林如海虽然赋闲在家, 但他也不是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闲书的养老活法。
朝.廷发的抵报每一份都会准时送到林如海的书房,朝中官员升迁贬黜别说林如海门清,就是黛玉这个管着家里应酬往来的大姑娘也是耳熟能详。
明知道林家要保春纤, 白家还不依不饶,不就是没将林家放在眼里吗?
说白了,若今日林如海依旧是大权在握的封疆大吏,白太太行事也不会让林家父子这么诟病。
林如海与那位白大人都是太上皇的胘骨重臣, 但如今白大人任着两江总督,林如海却还在居家养病。
林如海深知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担心此时重回朝堂最后会成为受夹板气的小媳妇,夹在太上皇和当今之间左右为难,最后里外不讨好,得不偿失。
他有韬光养晦,避风险而浅居的心思,手上还有一套从春纤那里得到启发准备起复时的投名状,所以林如海能不骄不躁静等佳时。但在旁人看来,却觉得属于林如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趁着太上皇还活着回归朝堂,等太上皇咽气了,他就更没希望了。
一般人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