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9
必须放人。反之,就那衙门见。
英莲呢,自打见了她娘,就知道哭。问她什么,她都只一句她命苦,由人做主罢了。
英莲那小模样长的多俏呢,不然也不可能一货卖两家。这会儿英莲还小,她和薛蟠还没圆房,薛蟠没上手,自然撂不开。而英莲...心里记挂着被打死的冯公子,又没和薛蟠有什么,自然是更想跟着她娘回家去。
当然了,甄氏也未必真想要让英莲回家。
回了大如州,就英莲这小模样,估计命运不会比娇杏好。她那亲外祖和舅父一家,定能再卖她一回,换份体面聘礼。
可若不闹,难道还真的叫自家姑娘给个商户做妾?
回想当年...唉,先闹着吧。
镖局的人按着春纤给的线索,还真在大如州找到了封氏。春纤那封信里不但将贾雨村如何判案,以及贾史王薛四大家都交待了一番不说,还特特在里面包了银票。
有了这些银票,再加上这些年封氏做针线背着父亲偷偷攒下来的银钱,虽然不多,却也不算少了。
知道镖局的人可以带着她入京后,封氏便拿了些银两出来,请他们在回京的路上拐个弯。
封氏心里对她父亲也多有怨恨,若非当年父亲落井下石,趁火打劫,说不定她男人就不会心灰意冷跟人走了。好在家里那几亩薄田,虽然由着父亲接管,但地契却仍在自己手里。
于是临走前,封氏直接将那几亩地贱卖给了当地的伢行,都没跟她老子说一声,就跟着镖局的镖师走了。
带着所有家当,封氏先请镖局的人护送她至金陵。
春纤当初编的瞎话,说甄士隐和金陵甄家是一脉。别说,还真□□纤蒙对了。
甄士隐的确出自甄家旁系,不过就是旁的不能再旁的那种。
在金陵一番打点,封氏见了甄家族老,说是当年丢的那个女儿有消息了,她欲将人接回来,又恐那家人不肯放,请族里写个条子,若真不放人,以甄家之势,当地衙门总要给咱们几分薄面,秉公处理了。
这世道,对女人的名节看得极重。丢了再找回来,都容易影响族里其他姑娘的名声和前程,所以姑娘丢了,都是对外称夭折暴毙。族老一开始是不肯的,封氏就跪在那里一遍遍的磕头,额头都磕出血了仍然不起身的继续磕,这才感动了族老,帮其去找了族长,要了一封盖私印的信回来。
甄家现任的族长就是甄应嘉,宫里甄妃之胞兄,他的信含金量自然不必说了。
有了这封信,封氏就仿佛有了主心骨。而也是这封信,叫薛家人以及贾家人束手束脚,不敢妄为。
薛家是王夫人的娘家亲戚,甄家却是荣国府的老亲,这种事情一出来,荣国府一众,还真的只能装聋做哑。
封氏在离宁荣街不算远的小花枝巷里租了间院子,便算是在京城安家了。而别看英莲一味的哭,可这姑娘心里也不是没成算。一见到她娘,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后来又对了一回身上的胎记,英莲便再不怀疑来的人不是她娘了。
当然了,这也跟春纤早前笃定的话有些直接关系。
英莲听她娘说了这些年的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当下就将自己这些日子攒的私房都交给她娘了。
薛蟠是个大手大脚惯的,英莲没开脸,他就更稀罕了。这些日子给英莲的赏银首饰都够普通人家置办几台像样的嫁妆了。
这些东西都给了封氏,再加上封氏手里的那些,日常再做些绣活寄卖,日子到是还能过得去。
在甄氏看来,商户人家规矩松散,瞧薛家这样也知道这话不假。
正经人家是没有那所谓的两头大,但商户人家却总会出现这种奇葩事。
封氏心知女儿就算是归家了,这辈子的前程怕是也毁了。与其嫁到旁人家因着前事被人嫌弃,还不如就嫁到这样的傻子家。
当个两头大的平头娘子,既不怕主母欺负,生下的孩子还是嫡出。而薛家既然嫌弃英莲出身家世,正好还可以娶一门上档次的奶奶。
通过这些日子的接触,封氏发现薛姨妈宠儿子没边,薛蟠也被他娘宠得不知天高地厚,一家子就只那个薛家姑娘是个心里有成算的。
可姑娘家家的早晚是要嫁人的,尤其是薛家姑娘还是个心气高,想进宫奔前程的。
这样一来,还真不怕她姑娘在薛家玩不转了。
不过前提前是名份上不能吃亏,以及她姑娘还得再调/教,调/教......
对了,母女相认后,英莲也跟封氏提起过春纤,封氏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一二来。不过她心里也感激春纤在见到英莲的时候没装聋做哑。毕竟闺女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就算自己没收到那封信,女儿也会想办法联系她。她们母女总会团圆的。
将春纤记在心里,封氏还和英莲说,总不能忘了人家这份恩德才好。
而春纤跟着黛玉在林家住的几日,乐不思蜀之下,还真将英莲的事给抛到脑后了。林之孝家的一时也没想到这事,春纤还是在跟一群丫头聊天胡砍时听她们提了一嘴,这才知道封氏已经入京了。
听完这些事,春纤挑了挑眉,她现在是不是就可以功成身退了。她又不是救世主,报个信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不过...做好事不留名的感觉,好像也不是很亏。
一入府春纤便去打听消息,这一打听就打听到了晌午老太太开席面的时辰。黛玉见众人虽然穿戴不及往日富贵鲜丽,倒也不见任何悲痛之意。因此哪怕心急想知道出了何事,也不好直白问出来。
在她的想法里,这事要是真的很紧急,春纤定然不敢耽误太久。现在...哼,饿死她得了。
和一群丫头聊天聊得忘乎所以,猛的一抬头,这才发现时辰已经近晌了。见荣庆堂那边都传膳了,春纤想了想,仍就没进荣庆堂,而是揉了揉自己的肚子准备先混口饭再说其他。
荣国府里的饭菜,春纤好的坏的都吃过。再加上她有交易系统,又不缺银子,所以春纤这会就跟在现代时一样,不爱吃正经饭菜了。
以前在现代是见天琢磨着吃一顿麻辣烫,KFC的汉堡炸薯条和老街夜市上各种小吃。现在嘛...选择性小了,到也省心。
顺着角门出去,到了胡同口,要了碗凉拌粉皮子。春纤便拿着双筷子开始东张西望。
这家的粉皮子做得特别地道。宁荣两府的下人以及住在这附近的贾氏族人时常光顾,除了那些总是死皮赖脸赊账的,生意也算不错。
铺面不大,摆了六七张桌子。里面像春纤这样的丫头不少,也因此春纤坐这里,一点也不突兀。
每日天不亮,老板娘都会将一筐的土豆去皮,然后擦丝,反复的揉搓,最后再将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