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
店,最大的金店叫杨庆和银楼,听说这家银楼信誉最好,可以做到足金。
足金就是金子的含量能达到99%。
秦无双坐着黄包车到了杨庆和银楼。这楼充斥着华国古典建筑特色,两层楼高,门两旁贴着对联,两侧各有玻璃展柜,上面摆着各式各样展品。
她进了店内,有许多打扮精致的贵妇人正在看柜台上的饰品。这些金饰做工精细,一看就是精工制作。
除了金饰,也有银饰。
秦无双不想要饰品,因为这些需要支付大笔人工费,而她只是为了卖钱。于是她问伙计,“你们这儿卖金条吗?”
对方笑道,“你是想要天足赤吧?”
秦无双哪里知道什么是天足赤,她怎么想就怎么问了。
小二从后面柜台取出一个厚重的盒子,里面放的就是天足赤,也是杨庆和银楼的得意之作。
伙计向她介绍,“就是这个,一两金,足金足两。”
秦无双拿起来,掂量,“这个有一两?老称吧?”
伙计朝她翘了个大拇指,“有眼力。这是前年做的,那时候还没改制。”
就是现在的上海许多地方依旧用的是16两称。
秦无双点头,“我想做成50克一两的天足赤。一次做十个,大概要多少大洋?”
伙计微微一怔,不确定地看着她,“十个?”
秦无双颔首,“十个。”
伙计舔了舔嘴唇,这是个大主顾,人家摆明想讲价,可他根本没有权利给她优惠,他让秦无双稍等,他进去请东家。
秦无双点头。小二将天足赤放到后面柜台。
没一会儿,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走过来,邀请秦无双进旁边会客区谈。
秦无双坐过来,小二端着泡好的茶水给她,随后又给东家也端来一杯。
秦无双浅浅啜饮一口,还是上好的碧螺春。好茶。
两人互相介绍完姓氏,东家笑道,“秦小姐要定做天足赤,50克,没问题。别人是一两金需31个大洋,您买的多,我给您算30大洋。”
秦无双之前问过报社编辑,“我怎么听说一两金是15个大洋啊。您这价格太贵了吧?”
东家摆摆手,“秦小姐说的是去年的事。现今国外在打仗,黄金需求大,去年15个大洋可以换一两金,今年就涨了一倍。要是这仗再打下去,还有得涨。”
秦无双摸摸下巴,“好。那就30个大洋,什么时候能做好?”
“秦小姐十天后过来取。”东家也干脆。
秦无双付了一半定金,签完单子就告辞离开。
第22章
秦无双用同样的方法拜访了另外八家金店。除了杨庆和银楼可以做成足金,其余的含金量都达不了那么高。
当然他们的价格也很便宜。一两金锭只要22块银元。
她每家都定了十个,有的是三天后就能取货,有的是一周后过来取货。
**
翌日一早,秦无双从报童那边买了一份申报,入眼就是她打的广告。上面也有她店的地址。
秦无双去买早点,西餐店老板正在看报纸,叫住她,指着报纸上的广告,“这是你打的广告吗?”
秦无双颔首,“是啊。我得招人帮我啊。”
“招人你得找信得过的人啊,怎么在报纸上打广告,你也不怕招来恶人。”西餐店老板觉得她还是太年轻。
秦无双叹气,“我倒是想找信得过的人,可我初来乍到,不认识人,我倒是认识您,可也不好意思总麻烦您啊。”
西餐店老板被她恭维,手指点了点,“你个滑头!净唬我。”
秦无双笑笑,没再说什么。她不想让其他人发现她的秘密,就只能任由外人。
下午,秦无双就一直守在家里,等人过来应聘。
也确实有人过来应聘,但是来得歪瓜劣枣,只认识几个字,就觉得自己识字了。还有一些酸儒,明明过来应聘,但是看她是个女人,叱责她“不守妇道”。
秦无双原本应该生气的,可是看到他穿着单薄打补丁的衣服,冻得一抖一抖,还一口一句“唯小人与女人难养也”,就让人哭笑不得。
苏锦绣刚好从楼上下来,听到那人骂秦无双,她气得跟对方理论,一扭头见秦无双笑,她又窘迫不已,“东家……你笑什么呀?”
秦无双摆摆手,“我就是觉得他咋这么自信呢?明明都穷成那样了,仗着自己有二两肉,就觉得高人一等。太可笑了。”
那酸儒刚开始还没听懂什么二两肉,等弄明白了她的潜台词,气得脸红脖子粗的,甩着袖子走了。
秦无双掐腰,哈哈大笑,等她笑够了,扭头看向苏锦绣,却见她脸更红了。
秦无双奇了,“你红什么?”
苏锦绣脑袋快垂到胸口,听到这话,提醒他,“你怎么什么都往外说呢。这也太出格了。”
秦无双挠头,刚刚那话出格吗?这就是现代常用语啊?
她打着哈哈,“没事儿。你看我不把他气走了吗?跟这种人,就不能软绵绵的,要不然气得还是你自个儿。”
苏锦绣一想也对,脸上的热意稍稍退散些。
秦无双捧着下巴,“真难找啊。”
苏锦绣想了想,“要是招不到人,我来吧。”
秦无双看了眼她的脚,“还是算了吧。别伤了你的脚。”
苏锦绣抿了抿唇,低下了头,扶着墙慢慢上了楼。
到了下午,秦无双正在午休的时候,有人过来拍门。
苏锦绣敲秦无双的门,提醒她有人来应征了。
秦无双到楼下一看,居然有好几个人站在门口,等着应征。
秦无双在楼下摆了一张课桌,两个凳子,让他们挨个进来,逐一询问他们的个人情况。比如:识字、家乡、在上海有没有住所,住在哪儿,家庭情况,以及的经历等等。
她在里面应聘,外面的队越排越长,没一会儿就排了三十多个。
苏锦绣也过来帮忙维持秩序。
秦无双喝了一口水,重重叹了口气,问苏锦绣还有多少人?
苏锦绣看了一眼,估算了下,“差不多四十多个。”
秦无双转了转茶杯,见了十多个,识字的并不多。有许多只识得几个字。看来她得放宽要求,要不然还真招不到伙计。
秦无双示意苏锦绣,“你喊一嗓子,口齿不凌厉的,不要。”
她一嗓子喊下去,没有人离开。
秦无双不想这样挨个见,于是她走过去,将一些长相猥琐,眼神不正的人剔除。再把说话有浓重口音的人也剔除。瞬间少了十几个。
“你们用京话说‘欢迎光临’。”
她点第一个先说。对方说了一句,说得根本不行,剔除。
第二个,也不行,剔除!
第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