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2


察拉拢一下吧。”

“自是应当,”宗泽抚须笑道,“不过,老夫很是好奇,小公子你要如何拉拢?”

赵士程抬头看了他一眼:“知州还记得,前些日子,我向你要了制甲供应乡军的契券么?”

“自然记得,这是要用甲么?”宗泽好奇道,“但是一甲需得工匠数月时日,你不过才花了半月时间,是买了一具甲么?”

锁甲是用细小的铁片与铁环一块块缝合拼接上去的,可以抵挡刀兵,价格昂贵,一副普通的锁甲,能抵一户人家两三年的收入,所以严禁民间持有,宗泽知道小赵最近的钱都砸新镇里了,应该是没有余钱了才是——这点,他对自己的收刮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赵士程露出自得的微笑:“那么,宗知州,您要一起去看看么?”

宗泽大笑:“这是自然,难得开眼,如何能错过?”

_

七里坡的河边,如今又修起了一座大水车。

水车推动轮毂,涂了油的铁齿轮转动着,推动了两个在滑轮上下运动的铁桩,每次运动间,都能很快将烧红的铁胚锤打成铁片。

铁片被淬火后,由另外一个模具压弯,一个水锤打孔,成为几条不同规格的铁铠,由另外的工人用一排铁环缝合在一起,套在草人身上。

一名铁匠正爱不释手地摸着一副刚刚打好的铁甲,这甲的头盔非常圆,没有什么标志的装饰,反过来放,甚至可以当个铁锅。

他从没想过世上还能有这般的神兵利器,用水推动,就能打铁,可惜这条小河水流不急,推一个铁锤上去要好几个呼吸,否则他就不只是一天生产四五套铁甲了,若是能堆土为坝,抬高水流,他能建起一个有十多个铁锤的大铺子。

以前,他都是用手锤打铁胚,虽然臂力惊人,但毕竟是血肉之躯,一次打上半年时辰,便要休息好一会,而这铁锤就完全不同,只要有人放下铁胚,便能日夜不休,能抵得十个铁匠。

就在这时,一个打铁的学徒过来禀告,说知州派人来查看兵甲了。

李铁匠听闻此言,心中顿起万丈豪情。

于是飞奔而出,看到山水姑娘也在那们知州身边,一时更加恭敬,带着这一行人,来到仓库。

“诸位大人,这就是半个月来,七里坡打造的兵甲。”他推开房门。

一时间近百具铁甲,在阴暗的仓库里,明明是暗淡无光,但宗泽却忍不住伸手,遮了遮眼睛。

第51章 生活不易

赵士程这一手, 别说宗泽韩七,就连种彦崇都被惊得差点掉了下巴。

这甲具一物,真的是大宋的痛点,高级的甲具, 都是极其昂贵, 属于军中将领才有资格穿戴的宝贝, 而普通的士卒, 有一件纸制的护胸, 就已经算是装备精良, 有一件皮甲, 则直接可以当成传家宝, 给子孙立功了。

就算是大宋西军这种常年与的西夏交战的精锐, 都只有三分之一能着甲,而都是各大军将手下的精锐。

至于河北路那些防范辽国的精锐, 那就根本就没法看。

所以, 当这近百具铁甲放在仓库里随意堆放时, 宗泽忍不住吸了一口气,他是州官, 当然知道如今大宋的武备是什么样——诸州作院里的器具工匠极为缺少,有时为了完成的上方交待的数量, 还会直接找市集上的铁匠来做,大多都是粗制滥造, 徒有其表。

而管理武器库的官吏们,只知道计算数量,很少去维护, 所以, 各州武库里的东西虽多, 但百余年来,能用的都不多了。

于是在相互对视数息后,种彦崇仗着自己年轻气盛,唰的一下就冲进库房,腰带一解,在山水震惊的神色中,脱下外袍,拿起胸甲,就往身上怼。

胸甲很硬,一共四块,左胸,右胸,后背上,后背下,中间用细密的铁环相连,第一件有点小,他于是换了一件,然后是披膊,这个是直接几个连接的铁皮套,头上有一个圆形头盔,下袍是十几块连缀的铁片。

并不复杂,和他家里祖传的名光铠还是有所不及。

没有连着头盔的锁片掩颈,铠有些薄,所以还算轻,整套下来也就二十来斤的样子。

但是!

这是铁甲啊,这是十几天做出来的铁甲啊!

苍天在上,这是什么速度,什么产量,就算是最精锐的西军,也不敢夸口给普通士卒装备铁甲啊!

韩七则是直接惊呼了一声,钻进铠甲堆中,反复揉搓着他的独眼,感觉自己快要喘不过气来了。

相比之下,宗泽的养气功夫就要高超多了,他静静站立数息后,一步一步地找了一套铠甲,一一检验,不时敲一敲,提一提,再对着阳光照一照。

然后,这位知州便摆出了最和蔼的微笑,走到赵士程面前,组织了数次语言,才开口道:“小公子果然大才,这铠甲从未见过,不知是如何制出,可否给老夫开开眼界啊?”

赵士程笑了笑:“那就这边请,也不是什么特殊的技艺,也就是擅用水力罢了。”

于是便带着宗泽前往不远处的水车房,走入其中,指着其上由铁链连接的铁柱,这原理并不困难,齿轮加上水车,可以将铁柱提起又落下,以此代替人工捶打。

但缺陷还是有很多,比如落点不那么准,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比如声音太大,比如效率不是最高,可无论如何,这用水利来锻打,效率绝不是血肉之躯可以相比的。

甲片被捶打出基本造型后,有人责任修剪,有人负责绞接,有人负责打磨,但这些都是些简单工作,最繁重的工作被水力代替后,剩下的不困难,甚至可以分包出去。

宗泽看得心悦臣服,脑子里已经很快有了新的计划:“赵小公子,如果将这河堤抬高,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的水锤锻打?”

他是江南人,论利水利,江南自晋朝起,便有人堆坝以集水,然后修筑磨房高炉,以水力磨面吹炉,前些年农田水利法,更是修筑了一大批这样的堤坝,既可以浇地,又可以赚钱。

赵士程随意道:“虽有此意,但我毕竟于水利不熟,此事牵连甚广,便搁置了。”

宗泽不由得摸起了胡须,矜持道:“小公子何须舍近求远,绍圣二年,知府吕惠卿便让吾主持御河修建,次年河成,这水利之事,老夫不才,还是略知一二矣。”

赵士程不由笑道:“知州所学渊博,只是您想修坝,我这一时半会,却是拿不出钱了。”

其实修筑水利,是可以由知州直接征发民夫,然后让人们自带干粮过来服劳役,但宗泽一般不会随意用这种办法,因为动用役法,在大宋的扰民工程里也是最扰民的一种。

宗泽不由得微笑道:“托小公子的福,今年密州在如数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