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5


别动队买一幢二层小楼,带院子,至于必备的牢房也没有太合适的,只好往地下发展一下,挖个地下室用用了。

再到租界去开一家商贸公司,挂个太平洋或是西欧商贸公司的唬人名字,再在报纸上登上一条“于下个月十五日,西欧商贸公司正式开业,喜迎各界亲朋好友前来光顾!”的广告。

办完这一切,他就把这两个地方交到董世昌手里,老老实实的退居二线,半点不再插手情报部的事了。

董世昌觉得赵书理实在是心明眼亮,好用至极。虽然他站在苏纯钧那一边,但他很懂分寸啊。董世昌在这座城市里举目无人,苏纯钧还虎视眈眈,没有善意,要是让董世昌自己找人去办这两件事,绝没有这么轻松就能办成的。交给赵书理,短短一周内就全干完了。

而且赵书理很清楚在什么地方该停下来,他就没有找董世昌问情报人员的事,也没有要插手情报人员的安排和派遣。

看,多懂事啊。

该做的全做好了,不用他再说一句。不该做的一句不问,不用他再警告。

董世昌就算不太满意赵书理没有站在他这一边也要承认,赵书理此人是好用的。

想到日后要在这座城□□事,他还真少不了赵书理,于是对赵书理的态度就温和多了,还留他喝了一杯茶呢。

赵书理也是感激涕零的喝完了茶,再关心两句董公的身体才告辞的。

当天下午,赵书理就在报纸的寻亲版看到了寻亲告示。

董世昌对游离在外的情报部间谍们发出指令了。

从这一天起,每天都有寻亲告示,偶尔也有白事广告,“敬告亲友,泣诉家父于某年月日去世,逝容安详”云云。

当时,苏纯钧干掉的只有别动队的成员,因为这些人都是杀手,只有他们是最危险的。苏纯钧的目标也正是他们。

而大部分情报部的间谍却并不在情报部里面上班,间谍们不会朝九晚五,他们都在各行各业担任着自己的工作,工作间隙做间谍,可能是主妇,也可能是银行职员,还可能是教师、医生、苦力、马车夫,等等。

情报部出了事后,这些散落在外的间谍立刻就知道出了事。不过他们的任务不是立刻找苏纯钧拼命报仇,而是马上把情报传递出去。

一些情报人员立刻就想办法出了城,逃了出去。

没有逃掉的就潜伏了下来。

直到这次董世昌在报纸上发布命令,他们才会浮出水面。

不过,在这场令情报部的人没能反应过来的斗争中,游离在外的间谍们也未必就安全,因为不止是苏纯钧在盯着他们,而且苏纯钧盯的是大局,对这些散落在外的间谍反倒没有太关注他们的下场。可是水面之下暗礁太多了,情报人员之间也是来源复杂。

所以,在董世昌下令召集之后,很快就从报纸上得到了七八条丧信。

白事广告就是间谍的上线或下线向上级汇报,有几个间谍已经死了。

这让董世昌大怒,立刻写报告说这都是苏纯钧干掉的,他发挥了充份的想像力,给苏纯钧编了一套满清十大酷刑,让他抓捕了这些情报人员并严刑拷打,然后,董世昌来了此地后,经过多方调查,从已经不成人形的尸体上得到了他们都受到多少多少折磨的信息,真是闻者落泪见者心惊啊。

这事,赵书理根本不知道。董世昌的报告层级比他高,速度更加快,几乎是立刻就放到了上级的案头。

上面也很关注这边的情况,一看报告,大惊失色。

苏纯钧竟然抓捕了我方的情报人员还用刑?

赵书理也很快被上级给骂了一通,骂得赵书理摸不着头脑。

上级大骂:董世昌找到情报人员的尸体了你为什么不报告!!

赵书理:他找到尸体了??

上级继续大骂:让你去监视苏纯钧,你为什么没发现他抓捕了那么多人还拷打他们?

赵书理:苏纯钧抓人?我们自己人?他抓的?

上级破口大骂:你现在让我很被动!董世昌这个猪脑子刚去就取得这么大的成果,你干什么去了?你还不如董世昌吗?

赵书理的脑子反应很快,马上知道上级的意思不是情报太吓人,而是他需要推锅。

赵书理马上给上级准备锅,说:我怀疑董世昌叛变了。

上级大骂:他有那个脑子吗!你以为有人信吗!

赵书理:他的报告是假的!是伪造的!是对我党的蒙蔽!是对我党忠心干部苏纯钧的污蔑!

上级:哦,那你详细说说吧。

赵书理心道,蒙对了。

第402章 动手7

苏纯钧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并拿到了董世昌报告的副本。

他把副本递给赵书理。

苏纯钧:“蠢货做大事。”

赵书理把写得像武侠小说的报告放下,点点头,叹气:“谁说不是呢。”

正常的敌人想陷害人之前,会需要先布局,制造假证据,准备一两个假证人,还要准备脱身后的替死鬼,以及假如陷害不成后的下一步该怎么做。

蠢货只要想到就去干!

假如是前者,他们无论如何也会有发现的时间。而后者,往往让人促不及防。

苏纯钧仰头靠在沙发椅背上,捏鼻梁。

头痛。

赵书理继续播报坏消息:“现在那边相信董世昌这个报告的人不少。”

苏纯钧:“不奇怪,他们也需要一个看起来像样的敌人。”

苏纯钧干掉别动队——是因为他跟情报部有矛盾!

那这就需要上级自省。

——是因为他是我们对面的人!

很好,有理有据!

赵书理:“不止,你投敌了,他们就可以处分你,解除你的职务。你要是一直是他们的人,他们就不能给你降罪,这会显得不悯功臣,会令人寒心的。”

苏纯钧做得太好了,这其实不符合大局,只有当他失败的时候,才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座城市到现在还能撑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所以可以想像,有多少人都在等这座城市陷落,就有多少人在对苏纯钧不满。

赵书理:“我们可以想办法。”

苏纯钧:“什么办法?”

赵书理:“我们也告状。”

这也是赵书理跟上级商量过后,得出的结论。

董世昌告苏纯钧。

苏纯钧再告董世昌。

两边互告。

官司一旦打起来,火药味就消失了。

苏纯钧想了想,这确实是解决目前这个问题的好办法。

众所周知,在官场上升官,要么当个实干家,要么当个告状家,只要能告会告,就等于是拥有了实绩。

董世昌用这一本虚构的报告证明了他到这里来了以后马上就投入了工作,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