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3
口,说出去的话,却让宋太师瞬间破防。
“宋太师可能会很好奇,为什么我们母子没有死在你的算计之下,下官不妨告诉你这里面的真相,因为你是先帝有心豢养的恶狗,而我们母子,则是先帝派人救下,准备用来对付你的后手。”
这又是一个让宋太师不敢也不愿相信的真相,他试图厉声制止。
“你……你给我住口!这是栽赃、这是诬陷!”
他这辈子费尽心机争名夺利,就算宋家因他的儿子不争气,从而败落,宋太师也不希望自己辛苦维持一辈子的名声,就这么化为云烟,只剩下恶名。
可是郭风远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在暗卫营接受那些残酷训练时,他就是靠着这股执着,才能坚持下去。
做梦都盼着能为自己母子申冤的这一天,郭风远现在怎么可能会听他的。
“是不是栽赃、陷害,宋太师心里比谁都清楚,要不是你这头恶犬确实听话,先帝指谁你就咬谁,连你费尽心思攀附上后,确实给你提供许多帮扶的岳家也不放过,我们母子早就被带到朝堂上,戳穿你在世人面前,编织出的那些假象了。”
听出这段话中再次透露出的巨大信息量,宋老夫人感到有种头晕目眩的感觉,恨不得晕死过后,醒来后,别人告诉她,这一切都只是她的噩梦。
可是郭风远却又接着道,“你给自己的继室下药,让她承受成亲数年没有生子的压力,在你面前变得越来越谨小慎微,再装作不忍让她承受压力的样子,接受她的好意,心安理得的纳妾生子,这种心机,连先帝知道后,都说佩服。”
努力稳住心神的宋老夫人看着自己的丈夫,不愿错过对方的每一个反应。
“老爷,你告诉我,他说的这一切,到底是不是真的?”
若是真的,她过去所拥有的让人羡慕的一切,她这一生,岂不是活成了笑话,还连累了她的娘家,所以此刻的宋老夫人比宋太师更希望这一切都是假的。
可是宋老太师没有回答她的话,而是看着郭风远摇头道。
“不可能,先帝向来以诚待我,不可能会这么待我!”
先帝对他的大力提拔与信重,是宋太师这辈子最大的骄傲与底气,他实在不愿相信先帝与他君臣相得的那些年里,其实还一直防着他。
而且准备的还是这么残忍,能将他置于死地,将他努力一辈子才获得的一切,都付诸东流,还遗臭万年的后手。
他这仿佛受到莫大刺激与委屈的反应,让一旁的崔景怀有些看不下去。
“哈哈,宋太师不会这么天真吧,您可是侍奉了先帝一辈子,对他老人家还不了解吗,折在您手上的王公贵族可不少,里面不乏先帝的那些皇子,您凭什么例外呢?”
郭风远嘲讽地看着对方,点头道,“是啊,总不能只允许你将别人算计到死,还要踩着别人的尸骨刷名声,却不允许你效忠了一辈子的人,也算计你吧。”
宋老夫人死死地盯着对方,“所以他们说的都是真的,宋运林,你从一开始就盯上我的娘家,算计我的一辈子?”
曾经那光鲜而又骄傲的明媚少女时代,早已被宋老夫人封尘在记忆中。
每当她觉得自己的生活不该活得如此谨小慎微,活成她当年最看不上,只知对丈夫唯唯诺诺的无知妇人模样时,她就会安慰自己,能嫁给重情重义宋运林,是她的幸运。
而让她变成这副模样的原因,就是她成亲数年无孕,宋运林不仅没有埋怨她,还总安慰她、体谅她,想方设法地哄她开心,一再拒绝她要求其纳妾的提议。
她实在感动,回娘家时,总会说起丈夫对她的体贴与宽容,所以本来不赞成她嫁给宋运林的娘家人,不仅接受了这桩亲事,还对宋运林多有帮助。
在她娘家败落,宋运林却步步高升后,她对宋运林变得更为感恩戴德,处处以他为尊。
宋太师知道事到如今,他再说什么都已没了意义,拒绝回答她的话。
虽然知道宋运林当年就是因为盯上对方,才会设毒计害自己与儿子,郭宛平对这个与她一样,被同一个男人骗得团团转,误了终身的女人也没有任何恨意。
“当然是真的,只是宋运林这奸贼惯会装相,做得出这些恶毒事,却不会承认,他这辈子唯一没敢算计的就是先帝,没算计成功的,则是当今陛下,宋运林,你也算是如愿以偿了,你为停妻再娶,意图杀害原配妻儿的事迹,一定会被编入书中,世代相传。”
想想那个结局,郭宛平就忍不住露出充满快意的笑容,看着仇人那生无可恋的反应,她更高兴。
第一百章
在灾难中去世的百姓固然让人痛心与遗憾, 可是生气愤怒过后,何殊所能做的也只有好好善后,并让所有相关责任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看到下边呈上来的文山府知府宋进明的出身及生平资料,何殊才知道此人竟是宋太师宋运林的第五子。
也是宋运林与其继室成亲多年后, 才生下的唯一一位嫡子, 备受他们夫妻的宠爱。
宋太师作为朝堂上一尊极有分量的大佛, 何殊对其当然不陌生。
不仅知道对方与其发妻生的嫡长子早夭,还知道其次子虽是庶子,却深得他的重视, 已在他的扶持下,顺风顺水地坐到吏部侍郎的位置上。
对于他还有一子是文山府知府的事, 何殊还真没印象, 让人将相关资料全都找出来,亲自审视一遍后,何殊才知道自己没有印象的原因。
对方此前曾在六部任职过,也曾做过京兆府里副职, 后来外放出京, 交上来的政绩都很光鲜,吏部对他的考评也上佳。
吏部推举此人任文山知府时, 她便没有反对。
现在想想,肯定是那老奸巨猾的宋运林看出上面用人的一些习惯,故意投上所好,弱化宋进明的身份背景, 重点强调他的那些所谓政绩,才能成功将她糊弄过去。
这让何殊反省到自己的一个重大失误, 有许多朝臣都习惯钻研上位者的偏好, 只要钻研出某些规则, 就能想到应对之策,糊弄她的法子多得是。
例如这次的雪灾事件,若非她对这种事尤其重视,没有想当然地认为那些府城就在京城边上,那些官员应该没那么胆大,敢欺君罔上,从而没有派人核查,自己可能会一直被蒙在鼓里。
宋进明是个不务正业的草包,文山府的同知却是个颇有能力的,只是他做出的政绩,基本都落到宋进明的头上,所文山府此前一直没有出什么差错。
何殊也没发现其中存在什么异常,直到这次因雪灾事件而曝露。
作为多年的老对手,何殊深知宋太师在朝堂上经营多年的势力有多庞大。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