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7
真没想到。
不过他在现代是参与过森林救火的,很快想到了解决办法:
“将荒地划片,每一片之间留出一丈空地,将杂草全部清除干净,且燎原城外留出十丈空地,便不至于让火势失控。”
梁主簿一想,这确实是个好办法,真是由衷佩服于这位郡王的智计无双:
“郡王英明!下官必定照办,保证不出任何纰漏!”
这样的保证正是李洵所需要的,勉励了他两句,便将梁主簿打发走了。
两位主簿做这些事情都是熟门熟路的了,很快便组织起护卫营的人手有条不紊地安排下去。
只是,李洵怎么也没想到,分地一事竟然会遇到阻碍。
这阻碍并非来自于什么大户,而是来自于燎原的百姓本身。
距离分地的命令下去四天,李洵将陈主簿叫来询问进度。
却不想明明是件没多难的差事,那陈主薄却面有难色,冷汗涔涔:
“回……回郡王,刚……刚分出去七百多亩地……百姓们不是很想来领地,下官不敢有损郡王仁德之名,也不好强令他们来领……”
李洵顿时就皱起了眉头,四天过去,竟然才一百多个人来领地?
陈主薄见状,赶紧道:
“或许肃城那边的情况会好些,那么多失去土地的百姓,应该会愿意来的!”
李洵没有理会这些,明明是对百姓百利而无一害的事,他们却不愿意,其中必然有原因。
“你是如何宣传的?”
他首先想到的便是宣传工作不到位。
陈主薄赶紧把自己如何让人在城门处张贴告示,在施粥处宣讲,在大街小巷让人喊话,甚至叫来了各里的里长沟通都说了一遍,还明确地告诉百姓,郡王会发种子给大家,还会租借农具与牲畜。
李洵听完,更是疑惑,照他这么说,宣传工作是做到位了的。
“百姓因何不愿领地,你可有问过?”
陈主薄小心翼翼道:
“问过的……有些百姓说,郡王此次杀北戎蛮子无数,北戎蛮子必定会来复仇,此时出城种地,无异于自寻死路……”
说完他心中便十分忐忑,郡王如此骁勇,怎能容忍治下百姓这般怯懦。
而且郡王为了给百姓们减轻负担,又是租借牲畜,又是租借农具,还免费发种子,都已经做到如此地步了,那些百姓竟然不识好歹,郡王岂能不恼羞成怒。
李洵自然不会因此而发怒。
他是确实没想到,在燎原大捷后,百姓们依然会对北戎如此恐惧。
秋种不容耽误,他也不可能强行驱赶百姓们去种地。所以势必还是要想个办法让他们能打消顾虑。
第36章
找到了原因, 这件事还算比较好解决。
李洵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一举数得的好办法——
从燎原守军和护卫营中挑出一部分人去最前线的地块耕种,并且在前线每隔五里修筑一个烽火台,但凡有北戎骑兵入侵, 便点燃烽火台报信。
百姓们无非是害怕种地的时候遇上北戎兵,那只要他们不在最前线耕种, 并且有专门的预警机制,他们的安全感便会大幅度提升。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
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还是一举拿下河原。
只要燎原不再是第一线, 百姓们就不会再害怕出城耕种。
而且河原自来是塞上粮仓,拿下河原,若是能保住粮仓。就算是存粮也足够三地军民吃上好几个月了。
只是, 一旦城破, 河原城中的粮仓未必能保得住。北戎退走前, 大概率会一把火烧掉粮仓。
北戎人不善治理,也没打算进行秋耕, 所以他必须尽可能地把燎原的土地利用起来, 保证粮食供给。
李洵很快颁布了命令:
护卫营中,以队为单位,每一块功勋铜牌或优秀考核铜牌,都可分十亩地, 功勋越多,能分到的土地越多。
所得土地, 由该队进行耕种, 种子, 铁农具, 耕牛都由军中提供, 所得收成,一半上交,一半归该队所有士兵。若该队的队员自己种不完,也可以请其他士兵或者百姓帮忙耕种。
这消息很快在军中传递开来,护卫营士兵们都十分高兴。
来到北疆历经两次考核,几次剿匪,以及与北戎一次大战,跟着来燎原的这些士兵,每一队少说也有两块铜牌,多的七八块也是有的。
这就意味着,他们至少可以分得二十亩地,多的则有七八十亩地。
这是个什么概念?
就算他们尚未沦落成流民,一大家子人也未必有这么多地。
而且这地他们除了劳动力什么也不必出,也不必交税,就能白拿一半的收成。
关键这只是额外福利,他们平日的军饷,伙食,各种赏赐就已经足够让外头的人羡慕了。
郡王说过以后会给功勋高的队员们分土地,还真是做到了啊!
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整个护卫营都喜气洋洋,士兵们纷纷催促着队长赶紧去陈主薄那里登记领地。
至于说分的地靠近河原郡,容易遇到北戎蛮子?
护卫营的士兵们可不怕,北戎蛮子厉害是厉害,但他们以队为单位行动,三人一组的小阵法配合好了,哪怕没有震天雷,也一样能把北戎蛮子斩于马下。
一群手下败将,上次被他们杀得人头滚滚,他们怕个球!
登记完毕,军中立刻下发了铁镰刀,让他们先去清理自己那些地块上的杂草。
也不是要全部割掉,而是割出个几米宽的分界线来,然后就放把火烧掉。
烧完隔上一夜,就可以去登记借铁犁与犁地的马了。
铁犁是郡王为了减轻他们的耕种负担专门打造的,马则是上次与北戎交战时的战利品。
那些完全没受伤的,直接充作骑兵们的坐骑,受了伤治好了也无法再服役的,就拿来犁地,其他治不好的便直接杀了,和那些已经死掉的一样,作为他们的口粮。
士兵们大多都是贫苦农家出身,沦落成流民前,几乎都是种过地的,自然知道这些铁农具与牲畜的可贵。
又是马又是铁犁,他们以前在家耕种的时候可没这么好的条件。
给马套上铁犁,轻轻松松就能犁出好远,而且很深,这地翻起来,简直是前所未有地轻松。
看着翻过的土地,许多士兵不由得在田地里就兴奋地叫喊起来,整个原野里都弥漫着喜悦的气氛。
大家心中都在想,跟着郡王真是太幸运了!
才当兵那会儿,被上官苦哈哈地压榨的时候,他们哪里敢想会有如今的好日子啊!
而且,这好日子才刚开始呢。
郡王明确说了,功勋铜牌越多,能分的地越多,以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