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
,进厨房没多久听到门响,一回头是沈海阳。
“你咋来了,我把你吵醒了?”
“我来给你帮忙。我会包包子,第一天估计人会很多,俩人更快点儿。”
这时期做小生意,他一点儿没瞧不起的意思。光是这一点李霞就很开心,何况他还来帮忙。给他拿个高凳子坐下,两口子合作飞快的包包子。
五点准时放炮开业,很快迎来第一拨客人。随着窗外露出鱼
肚白,客人越来越多。她一个人忙前忙后忙的脚打后脑勺。
“同志、来俩白菜包。”
“同志、这儿要五个萝卜包俩白菜包两碗玉米糊涂粥。”
正当李霞忙的恨不能分身的时候,画画和沈晖进来了。俩小家伙利索的收碗擦桌子,李霞终于能回后厨安心包包子。
天刚亮,一一也从后门进来。“怎么不叫我帮忙。哥哥姐姐你俩不够义气。”
沈晖白他一眼:“别废话,到后厨洗碗,碗筷都不够用了。”
“好嘞。”
俩大的负责给收拾桌子、洗碗、收钱,沈海阳坐在椅子上帮她包包子给顾客盛饭。一一最小,怕烫到他所以让他在后小屋一角。小家伙开心的坐在凳子上洗碗,两大盆里玩水一样的帮忙干活。有哪儿不干净的李霞在使用时会再次清理。
“妈、豆浆和粥都一个价吗?”沈晖开口喊。
“对。素包子也都一个价,肉包子比素包子多一毛钱。给肉票的话就少五分。”
“好,知道了。”
一家五口从六点半一直忙活到九点多,这才算是坐下歇歇。准备的食物卖个精光,连自家想吃都没了。李霞只能做水煮挂面。
今儿一直是沈晖在收钱,小家伙记忆力超群算数又好,此时坐在那儿兴奋的满脸通红。跟爸爸一起整理钱票,抬头跟李霞建议。
“妈,今儿有好多人问有没有油条馄饨。妈你会做油条馄饨吗?”
“会。刚开始我也不知道生意咋样没敢准备太多。你们几个先辛苦几天,等过了元宵节如果生意还这么好,那我再招人。”
“好。”
吃了面条,仨孩子回去补眠。李霞拿了钱票去买材料,回来开始准备第二天的包子馅儿。今儿个多买了一袋面,八五粉不太白,但不妨碍做油条包子。如今农村都下户了,粮食私下买卖属于睁只眼闭只眼,她找到渠道后都是用两种方式在交易。
肉馅提前剁好加调料和蔬菜搅拌,放到没生炉子的屋里。面也加了酵头和好,蔬菜也都洗净切碎,等晚上再放调料腌制。
以往这些活儿都她一个人做,今儿有沈海阳跟她一起。男人腿脚不算太利索,但最近复健锻炼的胳膊上挺有劲儿,那么多的面他帮着和了一大半。
“这不多吗?会不会卖不掉?”
“今儿我准备了五十斤面的包子,八点左右全卖完了。”
“好吧。”
预先的准备工作做好,午后睡了一觉起来将素馅儿也都加调料拌好。馄饨暂时顾不上弄,因为这时期没有卖机器馄饨皮的,做起来太费劲。
弄好了都放一边,她将匣子里的钱数了数。一天时间赚了快五十元。带着激动的抬头看门外进来的沈海阳,男人刚才帮她整理钱了,对此心里有数。
“有些累人,但真赚钱。你这么一天的时间,赶上我一个月工资。”
“人生在世不能只以钱论,你的工作对社会的贡献可比开个饭店大。”
自家房子不用房租也不用担心哪天惹的房东眼红了不给租房子,李霞干劲儿十足的撸胳膊挽袖子。
各种馅儿的包子、油条、小米玉米糁两掺的稀粥、玉米面糊涂粥,就这么简单的几样,她一天天卖的火爆起飞。薄利多销,上班的人为了方便许多都会来买。积少成多她这生意红火热闹。
个体户在这个年代不吃香,大部分人觉得没保障看不上,也没发现这个行当如此挣钱。她也不管旁人的眼光,自己一心一意赚钱。
“给,这是给你们仨的工钱。”
仨孩子一人两块,算算自己干了四天,那就是每天五毛。小家伙们开心不已,将钱整理整齐。
沈晖当即将钱给爸爸。小男孩记事以来
爸爸就成了植物人,他心底最大的需求就是养活照顾爸爸。做什么都以这个为前提。当初之所以要跟亲妈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害怕真的如旁人所言李霞得到钱后会不管他们父子,甚至害他爸爸。
在李霞和亲妈之间选择相信亲妈,自从爸爸醒来后,一切以爸爸马首是瞻。他知道爸爸有钱,可心底那份要守护爸爸的心却从未变。
沈晖其实跟着奶奶也从未缺吃少穿过,可因为父母的关系他内心很没有安全感。画画姐弟跟着妈妈缺吃少喝同样没多少安全感,有钱后画画要还给妈妈,一一也要给妈妈。
“我学画要花钱,妈妈把这些都攒起来留着用。”
“攒起来,就不怕没钱买吃的。”
李霞一时间哽咽了都,手里拿着孩子塞过来的钱说不出话。来省城的路上她吃完干粮后舍不得花钱买吃的,娘儿仨一路饿着肚子找方中诚,他才多大啊居然还记得。
面对仨孩子,俩大人一时间觉得心有愧疚。孩子们没有安全感,哪怕如今已经住了大房子,哪怕沈海阳已经一天天在恢复。可幼小心灵烙下的烙印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消除。
“都拿着,这是给你们的零花钱,由你们自己支配。小孩子家家的别想那么多,学画、上学、治疗,这些都有我们俩大人在,不用你们操心。”
沈海阳说话自带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再加上外头人老说他才是一家之主,是那个说了算的人,所以小家伙们开开心心接过他手里的钱装口袋里。
让仨孩子去睡觉,等他们出门了李霞望着沈海阳无奈一笑。“我这么让人没安全感吗?匣子里那些钱他们都看到的,咋还是觉得我不可靠?你一开口一个个都开心的笑,估摸着打算花那钱了。”
沈海阳笑笑继续揉面。他腿脚这几天锻炼的有力许多,站着更好使力。“幼年的心理阴影不是那么容易去除的,而且孩子们看到钱了可也不知实际利润。我到现在都记得六零年跟我娘去挖耗子洞,饿的前心贴后背的感觉。后来多年一直有储存食物的习惯,吃饭时总想留一点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我也记得跟我哥去挖野菜、掏鸟窝。每顿饭做的时候总想抓掉一把半把,生怕口粮断了顿儿。”
说着她掀起蒸笼,露出里头俩包子。两口子对视而笑,笑容带着无奈。多少年口粮紧张,藏食物简直刻在了骨子里。除了第一天忘记了,之后都会给自己留几个。
“孩子还小,一切都来得及。”沈海阳含笑安慰她:“等我开始上班,生活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