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3
盖子,将里边的卡片倒在前面的盘子中。蓝绿色的卡片堆叠成了一个锥形小山,大概有半个拇指高。
“哇,看起来人气不错。”主持人赞叹道,“接下来交给工作人员清点票数。”
“二号,香煎鱼。”
这个盒子里的票数并不太多了,甚至可以说挺可怜的,粗略一看,只有十几张。
当每个人只能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两道菜时,优势会更加集中到美味的菜肴上。
制作香煎鱼的大厨维持不住表情,面色难看。
主持人圆了几句场,接着往下一个箱子走去。
某种意义上,这个比赛还挺残酷的,但有晋级,就必然有淘汰。
“三号,干锅排骨。”主持人掀开盖子的瞬间,眼睛瞪大了点儿,而随着他把纸盘都倒在盘子中,参赛者们的眼睛也都瞪大了。
卡片在盘子里堆出的高度简直是碾压,得有半个手掌高了。
洪朗的嘴角挂上了得意的笑容。
在后厨里,大厨们相互间已经知道哪道菜是谁做的,打量的目光都集中在洪朗身上。
镜头之外,工作人员也压低声音窃窃私语。
“金宴的水平还是很突出啊!”
“尝过排骨的学生几乎都选了他,他的排骨也是最快被取完的,要不是只限了两百份,可能更多。”
“确实是有水平,那香气闻起来就很绝。”
数票的工作人员特地加了个盘子,把“小山”分出来一半,以免把纸片蹭到盘子外,引起点票失误。
主持人夸赞了几句,继续掀开后面号数的箱子,再往下的票数就比较科学了,多的和一号椒麻鸡的高度差不多,少的也有几十张,倒是衬托得香煎鱼的厨师愈发可怜。
随着箱子逐渐被打开,各式菜色的人气也渐渐展现得比较明显了。
“排骨的票数是最多的了吧?”
“还有哪道菜能超过它吗?总票数是有限的,剩下的箱子能分的票不多了。”
“倒不一定,我刚刚站在出口,有学生悄悄跟我打听豆角肉末是哪位大厨做的,那道菜似乎也很有人气!”
正说着,主持人走到了十一号的位置。他随手掀开盖子,正打算把里边的票倒出来,动作突然停住。
“怎么了?”身后的工作人员问道。
“拿个深点儿的盆来!”主持人突然提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要求。
几秒后,大家都知道为什么了,本来准备的盘子根本装不住!
随着票箱倾倒,里面的卡片哗啦啦地滑出来,堆积到了浅盆中。
“这得有几百张啊?怎么可能这么多!不是看错旁边的票箱了吧?”
“票箱上标注了‘豆角肉末’,应该不至于看错。”
“可是豆角肉末只有两百份,就算所有吃过豆角肉末的学生都投了它,也没可能有这么多票啊!”
现场一阵骚动,主持人惊讶过后,便镇定地喊工作人员过来数票,随后又掀开了最后一个箱子。
这个箱子没有再出现令人意外的情况了。
姜瓷对于这个情况也挺惊讶,接收到冯露的目光后,耸了耸肩表示意外。她对自己最佳成绩的预估,也只是接近两百票而已,毕竟总有人没那么喜欢豆角肉末。
现场的数票工作继续进行,大约二十分钟后,结果出来了。
“一号,椒麻鸡,103票;二号,香煎带鱼,24票;三号,干锅排骨,178票;四号……”
“……十号,水煮鱼,87票;十一号,豆角肉末,231票;……”
结果被宣布出来的这一瞬间,四周响起惊叹。
“231票?总共才200份菜吧,这怎么回事?!”
“就算是200票,都已经很不科学了,这还多了31票!”
现场被摄像机丝毫不差地录制了进去。大厨们纷纷震惊,工作人员也是一脸茫然。
“仙厨”大赛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公正,对于这种质疑,是毫不避讳的。
很快,主持人回答了众人的疑问。他走到一旁和工作人员沟通了一下,然后回到镜头前。
“想必大家刚刚都惊呆了,这道豆角肉末的人气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但投票箱就摆在这儿,各位之前也都看到,这多出来的票,确实是由学生们一张一张地投进去的。”
“可是只有200份菜,多投的算怎么回事?”有人忍不住问道。
主持人回答道:“我们委托校方往回查了录像,而且从摄影机的拍摄中,也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部分学生虽然没取到豆角肉末这道菜,但他们在同学的餐盘里品尝到了,而且最终决定把手上的票投给这道菜。”
“这都行?”
主持人笑道:“组委会认为这种投票是有效的,这也象征了这道豆角肉末的吸引力!”
“观众投票的准确性,工作人员还在继续核查,会在最终结果出来前核查完毕。接下来,我们先公布评委的打分。”
随着专业评委打出的分数被公布,现场的躁动渐渐平息下来。评委的打分和学生们的投票结果差别并不太大,热度高的菜肴,评分基本也都比较好看。
几乎是意料之中,豆角肉末取得了第一名,干锅排骨居于第二。
群众评委的投票最终也被确认有效。
“恭喜姜厨!恭喜六位晋级的大厨们!接下来,就等你们冲击决赛了!”主持人语气热烈地宣布了晋级名单。
“姜瓷?又是她?”
“就是第一轮比赛拿了第一那位。”
“真的是这次比赛的黑马啊!”
经历过的复赛第一轮的震惊后,参赛者们这回接受度比较良好了。不少人私下已打听过枫前馆的底细,看过“姜姜厨房”的视频以后,懂行的已经知道这姑娘并不是花架子,上次比赛也不是撞运气才得了第一。
公布完结果,当天的活动还有最后一个环节,在学校和组委会的撮合之下,大厨们会现场跟食堂师傅们进行一些交流,以期改善学生伙食。
说是交流,其实就是大厨们简单提点一下食堂菜的改进做法。大厨们的厨艺,食堂一时半会是学不来的,但了解一些能让食物变美味的做法,也相当有价值。
交流刚一开始,姜瓷就被团团围住,除了食堂的师傅们,连其它的参赛者也往她这儿凑。
熟悉的比如冯露,干脆直接凑到她附近,大大方方地围观,而比较端着的,则跟在食堂师傅后边,偷偷摸摸地听。
姜瓷见状,失笑道:“我这儿没什么秘方,只能提供些技巧。”
“没事没事,技巧好啊!”食堂师傅赶紧捧场。
姜瓷一笑:“那我就大概说说。”
豆角肉末的最终美味,只能在她手下形成,那是对于火候的精准掌握,对于调味的敏锐直觉。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