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9
听到这一条会不答应了,不过想到罗美娘给的月钱,心又定下来了。
两人接下来又讨论了开春之后庄子上要养多少家禽家畜啥的,这事李桂最熟,他家就是屠户出身,罗美娘今年的计划都在向日葵上,也没想养太多,只要足够自家吃的就是了,倒是最后给李桂带了些糕点回去。
李桂还挺不好意思的,他自打去年当了张家的庄头,不知道吃了主家多少糕点了。
把向日葵的事情敲定后,罗美娘也高高兴兴准备开学了。
自然,在徐先生面前,罗美娘也没再犯那一日的错误,失言啥的一回就够了,日子渐渐恢复平静,罗美娘托林氏买的铺子也终于到手了。
林氏一人吃饱全家不愁,一口气大手笔买了十二间,罗美娘只挑了五间地段不差的,加起来也花了小一千两。
张玉寒陪罗美娘过去看过铺子,罗美娘道:“找人糊一糊墙,再刷个大白,也就足够了。”
张玉寒调侃道:“也就是丈母娘和你婆婆都不在这里,不然你又得被念叨一回败家了。”他丈母娘李氏,还有他亲娘唐氏,都是一水相承的保守兼抠门。
如今府城这边还有不少商铺仍然大门紧闭,罗美娘却是一下就花出去一千两,无论哪个娘在场,都得晕一回。
罗美娘却不着急,府城情势不是还不明朗吗,没看城门口检查马车的士兵还天天紧迫盯人,等到啥时候那些人退了,铺面就能租出去了。
她就这么把铺子放着通风,直到三月份,几间铺子终于有人问津。
三月份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不少好事都跟春字有关,比如春风得意,春回大地,枯木逢春等等,罗美娘一直觉得春天是个挺好的季节,这个春日也没辜负她的期待,不仅府城铺面的行情回暖,就连朝廷给张玉寒的奖励也下来了。
作者有话说:
第八十九章
二月二龙抬头,按照京城的习俗是要祭灶的,皇帝也要在这日赐宴群臣。
昭安帝酒量浅,和宗亲与心腹臣子喝了几杯酒,头便有些晕,留下几个皇子在席上支应,自个却退席了。
安静的御书房内,有一个娇媚的女声流淌其中。
徐妃一边帮靠坐在榻上的昭安帝按着太阳穴,一边笑盈盈地说着闺女的趣事:“……皇上不知道,那磨人精,不知道打哪儿听说民间龙抬头要互赠谷物和种子,问御花园的太监讨了一些种子,硬是叮嘱我给她父皇送过来。”
徐妃年轻貌美,一举一动都带着一股子娇媚,就连笑起来也像在撒娇似的,听得昭安帝眉眼也跟着放松,他拍拍爱妃的手,坐起身来打开袋子看了看,笑:“咱们五儿就是孝顺。”
“她是小闺女,皇上当然看她那哪都好。”徐妃嗔了皇帝一眼,看炕床上零落散着好几个奏章本子,便都捡起来,随口道:“御书房里的太监怎么伺候的,折子都乱成这样也不收拾。”
皇帝挥挥手:“是朕不叫他们动的,都是北阳关那边的后续,朕还得再捋捋。”
突然,皇帝想起什么,笑道:“朕之前不是跟你说过北关县那边出了个能带兵杀敌的能人吗,有本事的人脾气就是不一样,这秀才不想要七品百户,叫北关县令帮忙说话想换个奖赏来着,朕御极多年,还是头回遇到敢在这种事上跟朕讨价还价的。”
昭安帝说着,也觉得这事挺有趣。
徐妃想着表兄在家信上说的,柔声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哪怕是个小童生,都是想着金榜题名的,这秀才这么有心气,以后要是能考中进士,朝廷又能多一能臣了。”
三年一届会试,朝廷不知要收揽多少人才,不过一个秀才罢了,皇帝期待并不深,不过这会儿气氛不错,皇帝也把这事当个乐子看了,有些苦恼地对爱妃道:“就是不给官职,还能给什么,赏些金银珠宝?”
徐妃想想,给皇帝出了个主意:“皇上不如赏他京城的一座宅邸,我听我舅舅说过,北阳关那边百姓们日子都不好过,这秀才住村里,家境应该也不是很好。”说着,徐妃眉眼带笑,“这宅子也能代表皇上对他的鼓励,鼓励他努力向上,以后到京城参加会试。”
她年纪比皇帝小,眉眼弯弯时有一种纯真的味道,叫皇帝也跟着一笑。
皇帝想想,也觉得这主意不差,人家秀才明显是要往科举这条路上走的,他这宅邸应该能送到他心里去。
虽然天下百姓都是昭安帝的臣民,皇帝做事就不需要顾忌别人的意愿,不过赏赐下去的东西能让人合心意,皇帝也会高兴。
宅邸嘛,朝廷也不缺,每年京城总有几个贪官污吏抄家没产,皇帝记得之前看过的抄家单子里,就有好几座三进四进的。
昭安帝让太监从单子翻出来,对徐妃笑道:“这事也不算朝廷大事,即是由你开的头,你就帮这秀才选一座吧,也是一事不劳二主了。”
徐妃在皇帝面前随意惯了,并不推脱。她将几张单子都细细看了一遍,赏个宅子对朝廷来说不伤分毫,对普通家庭来说可能就是能传家的产业,徐妃心知张秀才帮了徐家一个大忙,还有张秀才的媳妇也跟她娘有些渊源,便指了一个位置大小都不差的,道:“我看这个就好好。”
皇帝只瞧了一眼,当即批复下去,着礼部安排。
这时候,张玉寒和罗美娘还不知道自己即将得一京城宅邸。
说来,朝廷抚恤行赏事宜通常都是由礼部负责,礼部得了皇帝的批复也没在意,这回跟北蛮的战事多少功臣要赏赐,多少伤亡将士要抚恤,给一个小秀才赏个宅子不过芝麻绿豆的事,到时候批量奖赏时一块发就是了。
就这么,直到三月份,房契和旨意才送达府城。
北阳府新知府姓赵,就职之前就知道北阳关这边会有一波赏赐下来,也听说了张玉寒的事情。
其他赏赐他管不着,张玉寒这份奖励却是要经过赵知府的手下发的。
赵知府看到房契时,心里真是唏嘘得不得了,他是京官外放,对京城的情况也算是十分了解,这份房契所属的坊市,里头住的可都是当官的人家,起码四品以上,也算得上黄金地段了。他在京城好多年也没能混到那边去住,如今倒叫个秀才抢先了。
赵知府心道,礼部那些人啥时候心地这么好了,给个秀才发赏,也给个这么好的宅子。
打死赵知府也想不出来,这是由宫里直接指定的。
礼部那些人接到皇帝的批复时其实也有些懵,只是也不可能跑去问皇帝怎么对这人这么厚待,便只能照本宣科把奖励发下来。
赵知府行动力还行,看到旨意后便派了两个衙役把房契和消息送去北关县,衙役去了北关县,却听说张秀才如今正在府学读书。即使天气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