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7


问了一番她上课情况如何啥的,罗美娘消受了一番婆婆对她的关怀后,便回屋做作业了,搞得唐氏心里不住嘀咕,觉得儿媳妇才像是要去考科举的那个人,就是张玉寒回家时,也没这样立刻就摸进屋里看书。

罗美娘思路如泉涌,很快便写完作业,赶在晚饭前还和闺女玩了一会儿,这才进灶屋做饭。

由于心情好,她看灶下炖着大骨头汤,还把离开村里时罗村长送的山菌拿了些出来。

过完年到现在也快大半年了,村人送的山货都吃得差不多,当时送行时,各家都是挑了好的送过来,罗美娘这些日子每回炖汤都爱放些干蘑、木耳之类的。

上辈子时,蘑菇和木耳好些都是养殖的,再没有这股天然的鲜香味。

罗美娘把干菌泡开之后直接扔进陶罐里,汤味鲜得不得了,她一晚上就光喝汤了。

天气渐冷,晚饭喝一碗暖呼呼的骨头汤也挺舒服,唐氏在南山村住了大半辈子,也道:“咱们村里这些干菇味道最好,尤其是这种长在柳树下的,别看长得丑,最好吃不过了,村长对你们也是实诚,一口袋全是这种菇。”

罗美娘有些惋惜:“就剩下一点了。”

唐氏笑:“等过年回村,咱们跟村长多要点。”这种菇不仅好吃,药铺收价也高呢。

最后汤罐子里勉强给张玉寒留了一碗,其他都分掉了。

张家并不是刻薄的人家,唐氏虽然抠门,可早上煮汤圆也没把丫鬟的份漏下,就是这汤,也有麦苗和小米的份,这两个丫鬟看主家都喜欢,居然还分给他们,都是感动得不行。

张玉寒今日回来得晚,到家时都快一更天了,他在外头已经吃了饭,喝汤时就问起罗美娘今日情况如何。

罗美娘重重点头:“徐先生这四十两束脩确实是挺值的,一点不亏。”

张玉寒心道比府学都贵的学费呢,要是没有几斤几两,等闲人哪敢开这种口,不过他媳妇也不是一般人,要是这位女先生没有真材实料,罗美娘肯定不会说出这种话。

作者有话说:

第五十五章 (改错字)

夫妻俩其实私底下都有点话唠属性,就张玉寒喝汤泡澡的功夫,罗美娘已经把今日上午徐先生上课的内容都复述了一遍,张玉寒和她成亲那么久,就没见过她说起谁来是这样双眼发亮、面色红润似火的状态。

他心道这徐先生看来还真不能小看,就他媳妇这股劲儿,以后家里怕是有得说她了。

就是一晚上都在聊徐先生,张玉寒也想说说别的话题,转换话题最好的法子,当然是——

罗美娘话说了一半,嘴就被堵上了。

张玉寒亲完之后,看着媳妇不解的眼神,哼道:“媳妇你夸别人夸了这么多句,怎么就没见你这么夸过我?”

罗美娘估摸着他是忘记徐先生是个女的了,就提醒他一回,这醋喝的,真是没道理。

张玉寒也不管有道理没道理,反正他就觉得这个话题听腻了。

罗美娘想了想,凑过去在他耳垂下亲了一口,这一口就跟信号的,男人眼睛都发光了,揽着她腰杆,谨慎地问:“行了?“

罗美娘点点头,她出月子大半年了,说起来禁绝房事这种不人道的事情,一开始是张玉寒提出来的,她怀孕那时,张玉寒就问过大夫,知道越晚那啥,对她身子越好,于是他就一直憋着,哪怕有时候擦枪走火,到最后张玉寒也能自个喊停。

罗美娘有时都嘀咕自己真是嫁了个忍者。

不过忍得太久也不是好事,男人被压抑许久的火被撩起来,直到三更天,屋子里的油灯才被点起来。

张玉寒摸黑去灶下打盆热水,回来又任劳任怨帮她擦洗,他高兴时什么都好说,想着媳妇爱说徐先生,还问她去女学就这么高兴。

这是不用说的。

罗美娘是真的觉得徐先生十分厉害,她是从开始教张红果学字才把毛笔字捡起来。

那会儿张玉寒经常从外头带些宣纸回来,找的借口也稀烂,一会儿说是抄书时书斋老板多给了宣纸,他抄完剩下了;一会儿又说在文墨斋买书时掌柜送的添头啥的。

这年头,纸贵得不行,张玉寒也就忽悠他们这群不爱逛书斋没见识的,要是家里再多个读书人,他这借口早就被拆穿了。

那会儿觉得自身水平不够教导张红果,罗美娘便开始有意识地练字。先是摹帖,拿纸蒙在字帖上一笔一划描画;再是临帖,自个揣摩字形变化,独立写在纸上,这么练习之后罗美娘也觉察到自己的字极有进步,可再后来,就是再怎么写,进步空间都不大。

其实她之前对这事也没在意,罗美娘平日练字,也就为消磨时间,到底没那么多想头,如今正正经经上了课,她却真的想看看自己练下去能有多少进步。

罗美娘啪啦啪啦说着自己的种种感悟,为了抢回媳妇的注意力,张玉寒也主动说其实自己也有差不多的感觉,尤其科举考试讲究卷面,书法好看是一个十分占便宜的加分点,所以他自打考中童生之后才会每日腕上悬物练□□之为了把徐先生挤出话题,真是十分努力了。

罗美娘听他说完之后,觉得挺神奇的,在书法的瓶颈上两人居然也有共同语言。

她其实也不是看不出来男人不想聊徐先生,不过,成亲最大的好处就是多一个永远不能拒绝你的树洞,她不说出来难受,就忍不住了,想想男人今日去了榷场,便问他今日怎么样了。

终于换了个话题,张玉寒肉眼可见的热情高涨:“那边挺多本朝商贾和北蛮人,还有驻军在那边,一般都是商队结伴出行,很少有人自个过去。”

而今日阵仗其实还挺大的,张玉寒原本以为只是帮衙门官员做做翻译,谁知道知府大人也过来了,大官出行都有仪仗,一路上还敲锣打鼓的。

北阳府这边的知府年纪颇大,六十多岁,张玉寒上前拜见,许知府还勉励了他们几句,说是北阳府这边虽然不如内地繁荣,可自有好处,叫他们这些学子,也要好好努力,以后为地方做贡献。

张玉寒同罗美娘吐槽道:“再看不出来会是一拍脑袋把买扑名额给吴家的那种人。”

之前媳妇发的那注财,其中还有一个铺子和一百亩地,两口子私下也商议过要如何处置。

田地让之前的佃户继续种着就是,铺子罗美娘却不打算继续开了。经商就是这样,不怕山遥,不怕路远,就怕当地官府脑子不清楚。之前吴家的事便说明府城水深,张家不过小门小户,也没有这种能力打点好衙门。

故此,罗美娘问了原先租陈学官铺子的商户还想续租之后,便继续租下去了,每个月吃租金,补贴一下家计。

因着有这样的原因在前,虽然许知府卖相极佳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