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2
今日逛了集市,就有心思想找一个新营生。
婆婆倒是建议过她买地,说是张玉寒名下还有二十多亩免税地,不买点地真是可惜了。
罗美娘其实也有一点想法,奈何她今日问了一下阿才,府城这边,一亩上等田等居然要七两银子,罗美娘可不舍得买这么贵的地,把手里的活钱全都变成死钱。
种地就是个细水长流的进项,除非买得多,不然一年下来的收入,还不如北关县零食铺子每月挣得多呢。
可张玉寒说起吴姑娘那对哥嫂得了府城买扑名额的事,罗美娘也犹豫了。主要是跟税牵扯在一块,一个说不好就要倾家荡产,这回府城可再没有一个追名逐利的郑县令能帮上忙。
话说,不能做生意开源,就得想着节流了。
罗美娘第二日起来,在新灶屋做了新家第一顿饭。
昨日买了十斤猪肉,罗美娘一早切了五斤做叉烧肉,又切了两斤包饺子。
阿才比她起得早,原本人还迷迷瞪瞪的,瞧着自家姑姑在做饺子,浑身上下登时充满力气。
罗美娘会起早坐饺子,也是想着张玉寒夜里跟她说的事情,这铺子暂时不能开起来,家里开销就得缩紧一点。
虽然张玉寒如今每月都能拿个十两八两回来,罗美娘也不管他是如何从法器里倒腾出来的,总之他给,罗美娘就收。可毕竟张玉寒也不是时时都能抽到适合交易的物件。
许是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没啥安全感,许也是杞人忧天,罗美娘总担心什么时候,系统就又短路,直接把这个来钱的路子给绝了。
既如此,存钱就很重要了。毕竟无论什么时候,手上多一点钱,总是比较有安全感。
罗美娘是想让张玉寒带饭去府学的,张玉寒如今已经算是入学念书了,他前些日子在县里时,还跟罗美娘吐槽过学里的饭菜既贵又难吃。
罗美娘听在耳里,这才想着让他带饭去。
她也没厚此薄彼,聂恒今日也要去书院报名,要是顺利的话直接就在书院入住,只有休沐日才能出来,罗美娘收拾出来两个食盒,一个是给张玉寒的,一个给聂恒的。
聂恒的食盒里还放了四斤叉烧肉,就是想着他在书院不容易出来,也不知道书院伙食如何,倒让聂恒感动得不行。
及至唐氏出屋子时,家里人都坐在桌前,呼哧呼哧地吃饺子。
唐氏毕竟不是年轻人,路上颠簸了几日,这日起得就晚了些,吃完早饭,聂恒和张玉寒便一块出门,唐氏张罗着要给风鸣朝阳浇水。
罗美娘看着那三株向日葵,却突然有个主意。
提到向日葵能想到什么,当然就是瓜子和葵花籽油。
这年头的瓜子,基本上是南瓜子西瓜子,而瓜子是怎么出来的呢?想要瓜子的商人,会把西瓜运到路边让人免费食用,条件是吃完瓜肉得把瓜子留下来。
这一来,瓜子是从别人嘴下得来的,所以大户人家都觉得这玩意儿登不上大雅之堂。
不过,如今有向日葵就不一样了。
罗美娘让阿才在府城各个集市都打听了一圈,知道如今府城人都把向日葵当成外番来的观赏植物,还没有人想到这个商机,她就就放心了。
在知道自家开不了铺子之后,罗美娘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种焦虑感。
自打她和张玉寒成亲以来,夫妻和睦,婆婆也是个宽容的性子,罗美娘的小日子其实过得很不错。
但只吴姑娘那边的一个还不知道如何的联想,就能给自家带来不安和麻烦,罗美娘突然就觉得以前的知足常乐似乎都被戳破了一样。她这个人确实没啥野心,在生活幸福的基础上其实行动力也一般,不过当意识到自家生存环境的脆弱之后,罗美娘突然就跟打了鸡血一样极有动力。
她问张玉寒这些向日葵是从哪里得来的,知道一株得要二两银子,真有种被人抢钱的心痛感。
向日葵怎么种出来的,就是用它花盘里那些种子育苗,一个花盘里得有几百上千颗种子,这些奸商真是奸得没边了!
罗美娘头回觉得自己也是个抠门脾气,至少她对张玉寒花六两银子买这三株向日葵,就觉得十分不值得。
不过,她打听到价格之后,却越发觉得这生意能做。无他,这花太贵了,一时半会儿还没人想到向日葵能出瓜子的事情。
说起来,既然知道向日葵如今价格被炒得这么高,罗美娘就想到自己育种的事情。
可如今这院子,住人是尽够了,想要用来种花,地方还是不够的。
其实罗美娘不打算在府城做瓜子买卖,原本也可以写信回去让李氏和罗富贵帮忙种花,南山村的地也便宜。
可向日葵毕竟是个新鲜事物,罗美娘也得自己亲眼瞧着才放心。侍弄花草的手艺和种田毕竟不一样。
可她的种花事业却在买地这一步,卡了好些日子。主要是府城地面上她没个熟人。
别说找中人就成,这年头的中人瞧着你是外地人,也会坑你一把。当初张玉寒想买何家院子头一个想到的也是中人,却发现那中人是郑老板小舅子,要不是张玉寒正好认识何若水,自家铁定会被坑一回。
之前院子是陈学官介绍的,要是没有吴姑娘的麻烦,罗美娘倒是想过让丈夫帮忙再找找人,可如今罗美娘宁愿麻烦一点,写信给李桂芳和林氏打听这事。
这两人在府城都有生意,也算熟悉地头了,就是还没等到回信,柳二太太就上门了。
……………………
罗美娘想买地的事不是什么机密事,她跟婆婆说过一回,家里办暖屋酒时,唐氏就秃噜嘴说出去了。
在唐氏看来,能置产买地是个极有脸面的事,哪需要藏着掖着,手里有钱的人才会想着买地呢。
儿子一家在府城,如今院子也是自家的,地也想着要买了,已经不比普通府城人差多少啦!说出去也没啥。
张家办暖屋酒,请的是柳枝巷里的三四户邻居,另张玉寒一些府学同学。
其中有一户,阖家来了十口人,就只送了一包没滋没味、不知道放了多久的米糕,可让唐氏气得不行。
他们家请客上的都是好饭菜,每桌都有几个肉菜呢,唐氏立刻就想到罗美娘说的,这边都是连着根的亲戚,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把他们当冤大头。
没想到还真被说中了,而且他们言语间还看不起自己是外地来的,唐氏可不是气不过吗,一时着急就把媳妇要买地的事说出去了。
就是让罗美娘意想不到的是,柳二太太听说这件事后,居然会上门帮忙牵线。
当然,罗美娘如今买地无门,是十分欢迎她提供渠道的。
不过,罗美娘还是觉得不大对劲。只聊天时时府城话和南山村方言的鸡同鸭讲,罗美娘就知道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