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3


身量看着就跟十四五似的,村长说是叫他们带着,给口饭吃就行,平时帮他们跑跑腿做做家事啥的,要是张玉寒愿意指导一下,能让他长长见识,就是他的福气了。

罗美娘也认识阿才,干活十分伶俐的一个孩子,她心里倒觉得村长挺会做买卖的,阿才十三岁,他们两口子也不是那些会刻薄人的,总不会压榨太过。

以后要是张玉寒真有出息,有个罗氏的族人在身边也能沾光;就是他一直考不上去也没啥,阿才是自由身,以后大了想走就能走,就是在他们身边养几年罢了。

张玉寒愿意把阿才领回家是有自己的考虑,就是罗村长没推荐阿才,他也想买个小厮,偶有出门也方便,他跟媳妇道:“我看阿才挺机灵的,以后咱们去府城,家里有个男孩子在,也能帮你跑跑腿,我也放心。”

阿才的事就这么说定了,倒是闺女名字的事罗美娘催了张玉寒好几回,张家没有族谱能上,可闺女总得有个大名儿。

“你给孩子想个好听点的名字。”她抓着男人想把闺女的大名定下来。

婆婆对秀儿这个名字还没死心呢,前日她还瞧着唐氏抱着闺女,偷偷“秀儿、秀儿”地叫着,罗美娘听着就心肝儿发颤。

“这就想这就想。”这几日难得歇息,张玉寒把时间都用在带闺女身上,也带出趣味来了。

别说他还真想出一个挺不错的名字,夜里,张玉寒站在窗前看着院子里枝叶繁茂的桃树,兴致一来,突然念了一句:“桃之夭夭,其也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转身对罗美娘道:“咱们闺女就叫蓁蓁!”

罗美娘在唇齿间念了两回,觉得挺顺口的,反正怎么样都比秀儿强。

作者有话说:

第四十二章

阿才今年十三岁,长得虎头虎脑,按辈分算应该叫罗美娘一声族姑姑,这样算起来,张玉寒就是他族姑丈。

他直接就把族字给省了,姑姑、姑丈的叫得十分欢快,还说呢:“族长跟我说起来,我都吓一跳,不信我有这样的好运气哩。”

“以前贵爷爷家做好吃的,半个村里都能闻到,我们馋得流口水,美娘姑姑见了就给我们发好吃的;当然姑丈也不差,咱们村里头个秀才,族长爷爷都说以后写村史,肯定要把姑丈写进去,咱们村以前别说秀才老爷,就连童生老爷也没出过一个。”

“刑先生还说咱们村风水眼看着就要起了,我问过刑先生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咱们村以后就要发达啦!”

甭看阿才只是个乡间小子,说话并不粗鄙,还跟他们说刑老先生的学堂开张之后,他一直都在那里学习,罗氏族里对孤儿读书有补贴,他每月的纸笔都是村长给的。

“村长对你们这么好啊?”唐氏忍不住问了一句。

罗氏是大族,张家在村里是散户,这年头没宗族庇护就跟无根的浮萍似的,每到逢年过节,唐氏看到村长会给罗氏那些孤寡族人发米发面什么,真是羡慕得要命。

南山村附近还有个专埋罗氏族人的地界呢,死了也不用做孤坟野鬼。

阿才憨笑道:“族长爷爷每月给我五十张纸,我脑子笨,先生教的字我要好久才能记住,我就先用树枝在地上练习,练好了才写在纸上。族长爷爷说了,姑丈是秀才,以后我在秀才身边久了也能沾沾福气。”

他正色道:“我当时就说了,肯定能沾上大福气,姑丈可是秀才公呢,天上文曲星下凡才有咱们村的运道。”

阿才说话的节奏感跟说相声似的,罗美娘听得都笑起来了。

张玉寒叹气道:“阿才啊,我在村长那要是知道你这么会说好听话,肯定就不带你回来,你瞧你把我媳妇弄得高兴的,我带个男人回家哄我媳妇,真是作孽啊。”

刚说完,罗美娘就不大客气地看过去一眼,阿才还是个孩子呢。

说来,谁不喜欢这样不认生又口齿伶俐的孩子呢。唐氏也爱和阿才说话,阿才虽是孤儿,身上却有一种十分奇怪的自豪感,深以自己即将有一个秀才姑丈为荣,这就和喜欢夸儿子的唐氏颇能说得上话了。

不过,阿才样样都好,就一样不好,他一顿饭都要比别人多吃两碗,他也很懂事,问过罗美娘他们都不再吃之后,才把桌上的剩饭菜给包圆了,吃完饭还意犹未尽,“姑姑家里的饭菜就是好吃。”

在村里的最后一顿饭,张家两房仍然是分开吃的。

唐氏看着阿才大嘴巴一张一合的半个馒头就没有了,心道这小子一顿得吃掉多少银子啊。她算了一下这笔开销,就坐不住了,私下跟罗美娘说:“能不能叫村长换一个过来?”

“……”罗美娘看唐氏一个下午跟阿才聊得挺高兴,还以为两人成忘年交了,没想婆婆变脸的速度还挺快。

她和婆婆道:“阿才吃得多,也能干,以前我们家做吃食,阿才就爱帮过来我们推磨,别人一个时辰磨完的豆子,阿才半个时辰就能磨出浆,就是他胃口大,经常吃不饱,帮人干活只要把磨出来的豆渣给他、他就很高兴了。”

“这孩子打小就没爹没娘,村长可怜他就把他养在家里,他性子又乐天踏实,下田干活做家务样样都会,从来都不爱抱怨,人也机灵,再相处几日娘就知道了,家里有他,咱们都能省不少心。”

唐氏顺着罗美娘的视线看过去,今日的晚饭摆在院子里的瓜藤下,这会儿他们都在屋里给孩子洗澡,屋外阿才已经哼着曲儿要去洗碗了。

唐氏瞧着傻小子无忧无虑的模样,想到这也是个可怜孩子,也就勉勉强强不再说了。

这回在村里住了五日,要走的时候,村里不少人过来相送,都知道张玉寒打算去府学,以后要回村里就没那么方便,还有不少人带了土产过来送行。

罗村长也给了他们一口袋山里的野菌,上回张玉寒把六两银子退回来时,罗村长就看出他在人情上是极为分明的,怕张玉寒不收,还摆手道:“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村里的土物,不过你们在外头也难吃到,就别客气了。”

张玉寒笑:“我这人什么时候客气过,别人给我送东西我一向都是来者不拒。”

都是村人的好意,张玉寒和罗美娘这回也没拒绝,车都装满了。

眼看时间都要晚了,李氏和罗富贵还拉着闺女说话,张大福也瞅着老妻不出声。

村长劝道:“又不是不回来了,根在村里,总得回来过年的。”

众人再度惜别之后,罗美娘一行人就上了马车。

天气太热,张玉寒和阿才都坐到马车外头。

车厢里,罗美娘推开车窗,向外看去,只见马车后头她爹娘和公公还站在原地。

刚把脑袋收回来,就听到唐氏微微叹出一口气。

罗美娘知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