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1
论,你的问题比较明显。其一,很多时候你述而不论。因为你以《春秋》为本经,《春秋》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事件,所以很多时候你只写了这些事,却没有论述。其二,你所引用多为《左传》,对另外两传毫无涉及。如果我是主考官,就会觉得你于《春秋》并没有全面深入……”
“说的不错,甘霖就是这个毛病。”甘泉颔首道。其实他也隐约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没有容景说的这么明确。现在想来,应该是甘霖师承自己,自己也有这种偏向,不过不明显罢了。容景一语中的,甘霖日后若是能够克服这个缺点,学问必将大幅精进。想到这里,他对容景更是感激不已。
甘霖也听的醍醐灌顶,不住点头。
“然后是冲天兄,你的论证是另外一个极端。太过丰富,引用经典绝对称得上旁征博引。但只一条,你的核心论点并不清晰。阐述核心论点的行文脉络也缺乏说服力,甚至很多时候有些牵强附会……”容景说。
“确实如此。”郭辉频频点头,“刚才本官看到罗鸣所作的论也有此感,看似旁征博引实则空洞无物。”
他有些奇怪,林霄能看出来,他能看出来,甘泉能看出来,这再正常不过。因为他们都已经治学多年,且都是进士及第。可那容景,才只有十二岁,怎么眼光却如此毒辣。
容景当然不知他们心中所想,甚至不知道他们躲在那里偷听,她又对陶乐说,“悦天兄,你先别说话,静静的听我说完。或许你平日里话太多,为了让自己的答卷精简,你专门练习过。所以你的答卷和你的人完全不同,短小干练。但是,你过于追求简洁,很多问题没有阐述清楚,特别是过渡转折的部分过于省略,读起来就有些跳跃……”
听着容景的话,官员们脸上的神色越来越认真凝重,继而是激动。因为容景又说对了!
容景对其他三位才子的点评,完全一针见血直击本质。不少官员知道,就是他们也无法作出容景的这番评判。他们多少岁,他们读了多少书?容景又多少岁,又读了多少书?
今天,他们知道了,神童、天才是真的存在!
“啪啪啪。”
终于,容景话音刚落,就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掌声。以林霄,郭辉,甘泉为首的一众官员齐齐鼓掌。
“容景就是容景!”叶茂最先忍不住激动叫道,“府试第二场的头名!”
作者有话说:
第106章 府试
学子们一愣, 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对众位大人行礼。
“容明焉是头名?”罗鸣最先问道, 只是这次他的语气少了很多不甘与嫉妒。虽然依然有些诧异, 但更多的却是平静。
“难不成还是你我?”甘霖打了个哈欠,他原本对名次就不是很在意,再加上刚才听了容景对自己策论的评价, 他觉得容景拿第一再正常不过。
“恭喜你呀明焉,刚才谢谢你的指正。你说的很对, 他们都说我呱噪, 可我也不想呀, 我四个月就会说话,八个月就会背诗, 人们都说我是神童。从小就让我背诵,同我说话。让我养成了滔滔不绝的习惯。我告诉你明焉,第一次写文章可真愁死我了,我写了二十多张纸还没写完, 夫子都气得叫我停笔了。所以你说对了,我是专门练过的……”刚才一直忍着没说话的陶乐此时再也忍不住, 又开始了绵绵不绝模式。
“好了好了, 你别说了!”林霄心累的挥挥手, 不能再让陶乐说下去了。
陶乐委屈的眨了眨眼睛,捂住嘴巴点点头。
“由钦差大臣甘大人与本官主持, 府学教授杨先生和训导孙先生评阅,以及大宗师监督。府试第二场, 排名如下。”见学子们特别是陶乐安静了下来, 郭辉宣布道。
“第一名, 容景。第二名, 陶乐、罗鸣并列。第四名,甘霖。”
因着巴府知府梁茵入狱,郭辉作为梁茵的顶头上司,此刻不得已代替梁茵的职责。见所有人,特别是那罗鸣并没有异议,他松了口气,没有继续向学子们解释评阅的过程。
所有人中,容景以回答的务实性与深度,公认第一,当之无愧。郭辉和锦州知州叶茂打算等容景院试之后,将这场考试的答案与容景县试第二场的墨义回答编撰成书,一面上交工部一面在巴府推广。
剩下三人的答卷各有千秋,照理应三人并列第二。但甘泉说甘霖行事不端,给他降了一名。其余人等见人家亲叔叔都这样说了,只好同意。
“好了,今日放榜结束。你们快回去休息吧,明日一早便是最后一场考试。”郭辉道。
众学子连忙向大人们行礼,准备告别。
“等等!”林霄却叫住了他们。
“刚才老夫看见你们在讨论策略,互相指出对方的不足,这很好。”
收到督学大人罕见的赞扬,学子们开心极了。
林霄接着道,“就是要这样,取长补短才能进步更快。”
“多谢大宗师教诲,学生铭记于心。”他们说。
林霄沉吟片刻,“之前很多考生曾问过老夫,策论没有固定的格式,亦无固定的字数,更没有所用经典之标准。考官到底该如何评判?不同的考官不一样。但万变不离其宗,老夫认为,首看整体论述框架……”
林霄说着,目光变得深远起来,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
那个时候,他还没有考□□名,还是个充满朝气,英俊潇洒的年轻小伙子。他和容景一样,还在书院读书,也是书院中最耀眼夺目的学子。
某天,他们府的提学官来书院视察,让众人写策论。他洋洋得意的写好后交了上去,等待着夸奖。
没想到却被提学官骂的狗血淋头。
让他更郁闷的是,某些平日里不如他的学子却获得了还勉强过得去的评价。
于是他怒了,当场质疑提学官,“请问大宗师,您是以什么标准评判我的策论不如他们的好。”
提学官皮笑肉不笑道,“策论根本没有标准。”
这位提学官不是别人,正是容景的曾祖父容颐。
看着容颐一脸欠揍的样子,林霄愤怒极了,但依然强忍着怒气继续问,“确实,策论没有格式要求,也没有指定的经典,那您就可以随心所欲乱判吗?”
“非也非也!”容颐摇摇头,一脸高深莫测,“此前朝中也商议将策论的格式固定下来,但我说服众人,此举万万不妥。一旦将策论定型,甚至指定回答范围,那么整场考试便会变成以记忆为主,思维僵化的形式考试。策论在于启发思维,关注实务,经世致用。故对格式与所用经典并不严格要求,只要契合本经并以四书为主即可。但是,一篇好的策论,绝不能犯以下错误。就以你的文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