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6


中,两只手臂被官差架着,一副人事不省的样子。

看来是被自己气的高血压发作了。但容景一点都不同情他,先不说那巨额补考费会给多少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断送多少孩子的未来。单就李文让她当众作赋辱骂曾祖,她就不可能放过李文。

*

李文被潘峰和叶茂带走,不少家长也跟着去了州衙,只剩林霄还留在此处。

“贺鹏何在?”林霄问。贺鹏就是贺山长的名字。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贺山长却不见踪影。

“来了来了,大宗师。”一道气喘吁吁的声音响起,贺山长正抓着魏夫子,两人缠打在一起,艰难的朝林霄走来。

“谁来帮我抓住他。”贺山长道。

几个身强力壮的学生将魏夫子拉住。贺山长这才抽出身来,匆匆整理衣冠,朝林霄行礼。

原来,林霄和潘峰到后不久,他也回了趟会客厅,他正要进去,就见一个人影飞快的溜了出来,正是魏夫子。他连忙悄悄跟上,然后就看到魏夫子回到自己房间,开始收拾东西,一副要卷铺盖走人的架势。

他连忙上前制止,两人扭打起来。

“魏威,都是你,欺上瞒下,害了我们崇明社学。”贺山长气急败坏道,“你和那李文勾结,害得我好苦,害得崇明社学的学子好苦。”

“贺山长,教育改.革你也是同意了的,出了事情怎能全赖在我头上。”魏夫子辩解道。

确实,教育改.革是原书男主谢骞提出的,要是贺山长不同意,也没法在崇明社学内部实行。

但是,贺山长一来受原书主角光环的影响,二来很多事情也确实不知道,比如李文是如何恐吓学生家长的,三来他对学生也算不得坏。

至多是个有些糊涂的人罢了。

于是林霄将他狠狠骂了一通,贺山长缩着脖子,不住点头认错。末了,林霄道,“这魏夫子按大雍律例处置,等州衙的人押解。”

贺山长应了声是。魏夫子则不住求饶,请求林霄宽大处理。

林霄嫌他吵的烦,让学生先将他带下去,又对贺山长道,“今年年末,你在巴府所有书院山长面前检讨。这回就算了,日后若是再犯,加倍处罚。”

贺山长不住点头,道,“学生一定谨遵大宗师教诲,日后凡事都上心些,不会再被花言巧语骗了。”

林霄嗯了一声,“还有,那统一升班和补考费必须废除!恢复原来的制度!”

学生们闻言,齐齐欢呼,口称大宗师英明。

终于彻底废除这脑残改.革了。

贺山长瞪大了眼睛,张了张嘴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最终却颓然的低下脑袋,道,“学生遵命。”

林霄又训诫了贺山长几句,然后鼓励了一番在场的学生,让他们好好读书,遇到什么法外不公平的事情只管来找他。当然,他也见缝插针阴阳怪气的损了容景几句,听的容景又是好笑又是无奈。

等州衙派了两个官差来押魏夫子,林霄方才跟着一道走了。

将林霄送出崇明社学的大门,看着他上了轿子离开后。贺山长哀嚎一声,倒在地上。

学生们连忙将他围住,问他怎么了,要不要叫大夫。

贺山长面色惨白的摇摇头,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众人不敢接,都看着容景。

容景略一思虑,伸手接过,打开一看,只见这是一张契约。立契双方为崇明社学的贺山长与凤阳王府的谢骞。

上面的内容大致就是崇明社学的教育改.革内容,比如全班统一升班,一人不过全班留级,高额的补考费等。

契约的最后,写着,“以上条款自签字手印之日起生效。生效后不得修改,不得废除。否则,违约者赔偿白银千两。”

“大宗师让我废了这些内容。可是,我哪里赔得起这么多钱。”贺山长苦着一张脸道。

“我思来想去,这契约只涉及我一人。若是我人不在了,他谢骞也没法找我算账。”

“所以,你们还是替我准备后事吧。”说到最后,贺山长快哭了。

作者有话说:

第65章 上舍

众人一看贺山长这样子, 吓的连忙把他拉起来,口中不住劝解道:

“贺山长, 您别担心, 事态没那么严重。”

“这契约是否生效,要由官府定夺。”

“是呀,有大宗师在, 就算是府衙也不会承认这种无理契约的。”

贺山长摆摆手,“道理是这样没错, 但是……”

但是立契的另一方可是那凤阳王公子谢骞, 自己要是闹到官府, 一来官府为难不知如何裁决,二来事态扩大, 那谢骞恨上自己可怎么办。

毕竟凤阳王可是大雍王朝唯一的异姓王!权势滔天,就连天家也要给三分面子。要是惹恼了他们,自己也就罢了,自己还有妻儿, 崇明社学还有这么多学生……

想到这里,贺山长更绝望了, “你们还是为我准备后事, 棺材要厚一点的, 材质不用太好……”

“等等 !”容景打断了他的话,“贺山长不必着急, 学生有办法。”

容景知道,贺山长被凤阳王的权势和契约的赔偿内容吓坏了。贺山长虽然是一个书院的山长, 但也只能算普通百姓, 并不知道看似繁花锦簇的凤阳王府其实早就是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但是看过《嫡女倾城:皇后娘娘风华绝代》原书的自己却再清楚不过。

还有那契约的赔偿内容, 即后世所谓的霸王条款, 也并非没有破解之道。

“贺山长,学生有办法!”见贺山长根本没听她的话,继续自言自语,甚至已经念叨到出殡要请几个吹唢呐的人了,容景终于忍不住,加大了声音。

贺山长一愣,双目无神的抬起头来,“办法,什么办法?又不能废除,又不能修改。”

“但我们可以增加。”容景道,“保持甲、乙、丙、丁四个地字班不变,另外增加外舍、内舍、上舍。”

外舍、内舍、上舍是宋时的太学制度,据说由王安石提出。大雍王朝创立后,随着太学国子监的改.革,三舍制渐渐消失,民间的书院也不再采用这种分班制度。三舍大致可以看做后世现代的差生班、中等生班、优生班,与甲、乙、丙、丁班有异曲同工之处。

“三舍中,上舍方可参加科考、外舍升入内舍,内舍升入上舍也需考试。但不会统一升班,考不过也不缴纳补考费。”

“学生入学,可以进入丁班,即蒙童班,也可以进入外舍。但需同他们讲明利弊。当然了,丁、丙两班的学生也可以随时转到外舍,乙班和甲班的学子也可以随时分别转到内舍与上舍。三舍的学生也可以自由转到甲、乙、丙、丁四个班。”

“如此一来,学生相信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