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24
知道标儿很忙了,你还给儿子增加活。标儿就算是太子,你也不能这么压榨他!”
朱元璋从龙案上翻过去,道:“但这些人才,肯定要标儿选啊。要是标儿用不顺手怎么办!”
马秀英骂道:“你就不能让标儿给他们出题,就像是对南京官学那些学生们一样吗?”
朱元璋道:“我也这么想过,但还是认为标儿亲自去……啊啊啊,好好好,我听你的!”
马秀英这才把撸起的袖子放下来。
朱元璋笑着凑过来,给马秀英捏肩膀:“大妹子,你脾气怎么变暴躁了?”
马秀英横了朱元璋一眼:“是谁逼的?”
朱元璋讪讪道:“知道了知道了,又不是你一个人心疼标儿,我也心疼标儿。放心,我会好好处理。”
马秀英深呼吸:“标儿的身体最重要。”
朱元璋使劲点头。他当然知道,虽然他还是认为,今后要在标儿身边的臣子,还是得用标儿自己选。
朱元璋给朱标写信,以“皇帝和皇后的争执”吐槽了这件事,询问朱标,他该站在谁那边,如何上折子,皇帝正等他的回话。
朱标看这封家书的时候正在喝茶,直接把茶喷了出来,差点呛到。
“我这个爹啊……”朱标一边擦桌子一边道,“娘怎么不揍扁他。”
朱标真是服了这个爹了。
他当然能理解爹想让自己选臣子的想法。这是爹对他的信任和爱护,他很感动。
但他真的很忙啊!
更重要的是,他现在还不是太子。一个不是太子的人,跑去面试天下英才,爹,你真的有想认真隐藏我的身份吗?
朱标都被气笑了。
他非常疑惑,自己以前是怎么被爹骗了那么多年,一点都没有察觉到这件事?
“缺人才确实是一个问题。”朱标自言自语,“主要是路途太远啊。”
这天下的确有隐藏在民间的人才,但光是从地方到南京这路途,就能劝退不少人才。
如果要寻找人才,去各个省直接开堂考试,可能会更容易一些。
朱标想了想,给他爹写了折子,分派钦差,去各省招揽人才。招揽的人才,至少派到高丽去问题不大。
朱标也告诉他爹,这次招揽人才就以地方官为要求,可以出几套不同地域的题,让考生们自己选择,根据他们的选择为他们授官。每一套试卷都带上高丽。
朱标叹气:“我爹真是离不开我。不过他也太依赖我了。朝中还有那么多人啊,不能把什么都压在我们爷俩身上。”
朱标想了想爹身边的人,想了想爹目前遭遇的一切,再次叹气。
好吧,他爹能依赖的人真的很少。
想到这,朱标不由有点生气。
我爹这么憨的老好人,怎么这么多人想欺负他!
这群人就是欺负我爹太老实!
他咬着毛笔笔杆想,得给这群人一点教训。不然他们还以为,我爹没有人罩着呢!
第202章 山东知省委婉劝告
朱标找来李贞,问道:“姑父,纺织机安排得如何?“
李贞笑道:“已经运往各地了。”
朱标道:“成衣储备呢?”
李贞笑得脸上褶子更深了:“就够一个地方的。标儿,先在哪卖?”
朱标双手交握,抵住下巴:“山东。姑父,麻烦你亲自跑一趟。"
李贞笑道:“不麻烦。”
当了这么多年的豪商,李贞现在对行商可是充满了劲儿。特别是当看到购买他们廉价商品百姓的脸上出现了笑容,其他商人脸上都气急败坏的时候,李贞就更高兴了。
李贞是个朴素的人,他不懂什么低价倾销垄断,只知道百姓得到了实惠。
“和山东知省说一声,这是为了给被倭寇侵扰的百姓行善才卖的低价布。如果谁敢阻拦,就去陛下那里说道说道。”朱标沉声道,“他如果问你,那些破产的布匹商人怎么办,你就告诉他,不想交税的商人,我就是要让他们死。这是一个警告。”
李贞严肃道:“是!”
朱标从怀里掏出一个令牌。
“明王亲临,陈标专用”的令牌已经被朱元璋收了回去,换成了“如朕亲临,朱标专用”令牌。
“这个令牌姑父虽然用不了,但可以用来表明身份。”朱标道,“你先去找汤叔叔,让汤叔叔派兵保护你。把这封信交给汤叔叔,汤叔叔知道怎么做。我希望知省能够老实些。陛下现在因为官场缺人头疼不已,山东知省被砍了,我还得帮陛下寻找一个能当山东知省的人。”
李贞不在乎道:“实在找不到人,就别让文忠再任性了。他当个知省还是绰绰有余。”
阻拦标儿的都是坏官,都该死。
朱标把脸埋在手背上,然后放下手,恢复平时平和的表情:“我还能撑着一天,我就希望家人们能够自由自在一天。他们喜欢军旅生活,我就尽量不让他们被约束在一地。”
李贞无奈:“你是弟弟,该他们宠着你。”
朱标耸肩:“那有什么办法,我摊上了他们这样的哥哥,他们撞上了我这样的弟弟。认命。”
李贞哭笑不得,只好作罢。
他多次督促李文忠不要老东跑西跑,老老实实待在标儿身边照顾标儿。但每次他的训斥,都会被标儿拦下。
标儿啊,真是太宠他的哥哥们。
李贞带着朱标的书信和令牌去了山东。
汤和摩拳擦掌,就等着山东知省倒霉。
但山东知省又不是蠢的。皇帝刚杀了一批人,他就算利益和沿海豪强息息相关,也只能遵命。
他心里嗤笑,都是这群人跳得太高,皇上才会拿山东最先动刀子。
嗤笑完之后,他手指曲起敲了敲桌面,喃喃自语:“朱标啊朱标,你如此锋芒毕露,过刚易折啊。”
朱标自幼便是神童,孩提时就在洪都之战立下大功劳,之后文治武功,样样出色。若不是他实在年幼,开国时论功行赏,定有他一席之地。
朱国瑞功臣第一的位置,朝堂上下人尽皆知,其中有一半是朱标的功劳。
皇帝如此信任朱标,显然是将朱标留给那个迟迟不出现的太子。
若有朱标辅佐,太子继承皇位后,定能高枕无忧。
但年少成名的人大多孤傲,朱标年幼成名,更是目空一切。
难道朱标认为,仅仅依靠皇帝,他就能随意得罪朝堂上下所有人吗?
就算朱元璋会护着朱标,但籍籍无名的朱太子,他真的能忍受朝堂中有一个样样比他优秀的国姓爷吗?
“希望朱标能早日看清。”他摇摇头,叹了一口气。
迫害忠臣贤臣之事,他是不屑于做的。但他不做,朝中有的人会去做。就算是跟着皇帝一路起家的勋贵,恐怕也会视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