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3
华盖。
正坐着马车往南边赶去打仗的元太子,吓得立刻抢了侍从的马转身逃跑,把应昌的元军丢在了原地。
太子跑了,群龙无首,两万元军就这么被陈英一百人冲得阵脚大乱。
李文忠立刻率军包抄,轻松吞下这两万元军。
只是等他们赶到应昌的时候,元太子已经抛弃妻妾子女北逃了。
李文忠颇为无语:“他打仗不行,逃得倒快,连影子都看不到了。”
陈英甩了一下长枪,将长枪上的血色抖落:“正好,免得我们还要想个法子偷偷把他放了。”
李文忠笑道:“放归放,我还是很遗憾没给他身上带点伤。一点伤都没受,便宜他了。唉,这元军怎么这么弱?”
陈英点头:“不仅没有重骑兵,甚至有一半的人都没有骑马。”
说到蒙古人,想到的就是骑兵,特别是重骑兵。但这支应昌元军居然有一半是步兵。
陈英不明白蒙古人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弱,但赢了就好。
他长长舒了一口气,手握长枪看向北平的方向。
李文忠策马与陈英并肩,也望向北平的方向:“朱文正那混球就罢了,标儿应该也赢得很轻松吧?”
标儿赢得很轻松个屁。
如果陈标听到李文忠和陈英的话,立刻就能给他们解释,为什么元军会变弱。
虽说蒙古人以铁骑著称,但铁骑的盔甲十分耗钱,就算在大元最鼎盛的时刻,能称得上铁骑的重骑兵,也绝对不会超过三十万。
就凭借这三十万重骑兵,蒙古人就能纵横欧亚大陆。
随着元朝式微,蒙古人能维持的铁骑数量越来越少。又经过连年的天灾和农民起义,元朝皇帝冤杀脱脱,导致中央军队溃败,元朝的铁骑基本都落在了割据军阀手中。
现在元朝中原大地上残存的蒙古铁骑只剩下两支,一支为扩廓帖木儿所有,一支为孛罗帖木儿所有。
孛罗帖木儿的铁骑因为北平溃败而失落大半,剩下的零散心腹将领因孛罗帖木儿被刺杀,不战而逃、而降,朱文正和蓝玉几乎没遇到硬茬子。
不过就算没有盔甲,蒙古人基本都自带马匹,凑一支轻骑兵应该也不难。在全盛时期,元朝的蒙古兵一人甚至有三四匹马。
但因为元朝对蒙古平民的治理仍旧是“奴隶制”,即部落牧民都是贵族的财产。蒙古人当兵的时候和西欧封建主征“骑士”一样,需要自带马匹和兵器。
红巾军起义后,因连番征战,蒙古兵死伤惨重,马也死伤惨重。大量牧民北逃西逃。
元太子虽然还能征得到兵,但已经征不到正值壮年的马。如果有足够的骑兵,他也不会被率领一百人的陈英冲到华盖前,吓得弃军北逃。
以上解释除了说明应昌之战和上都之战轻松解决的原因之外,更阐明了一个事实——如今元朝成建制的最后一支重骑兵,就在统漠镇的战场上。
第143章 血腥厮杀名将末路
陈标所率领的明军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明军有射程极远的火炮,有威力和精度都较高的燧发枪,还有强大的士气。
元军经过斗将和炮击两轮士气打击,将士心中已经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即使这样,扩廓帖木儿仍旧很快就将将士重新聚拢,组织起强有力的进攻。
有一句话说,游牧民族的骁勇善战被热兵器打成了能歌善舞。其实这句话并不对。
这句话应该是,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抵不过工业化生产那海量的热兵器,骑兵退出了主流兵种的历史大舞台。
如果没有工业化生产所提供的强大弹药支持,即使陈标已经做出了黄火药,重骑兵仍旧有一战之力。
射程极远的重火炮在重骑兵冲到战场中界限之后,就停止了射击。
小炮紧跟其后,进行第二轮火力覆盖。
小炮没射几发,重骑兵已经冲到了离明军不到两百米处。
火枪、弓箭、弩箭依次射击,用的是陈英发明的三段击列阵,以最高效率对冲锋的重骑兵进行打击。
火枪、弓箭、弩箭的射击都很准。
影视剧的大场面让看多了影视剧的观众有个误区,以为弓箭和弩箭不需要准头,只需要抛射,以达成火力覆盖。
实际上无论火枪、弓箭还是弩箭,最重要的就是精准,不可能直接抛射。一是这样根本很难射穿甲胄,二是没那么多弹药和箭矢。
打仗就是烧钱。
箭矢还能浇模批量制造,箭竿只能纯手工。能成为兵器的箭杆,技术含量很高,制作非常繁琐。一支箭的成本高达六七十文,这还不分盛世乱世。
也就是说,若在盛世,一文钱能买二两大米,够平民百姓勉强吃一天。一支箭的成本,就够底层百姓活两个月。
即便箭能回收,但回收的箭不过一二成,消耗仍旧很大。
不提甲胄兵器,只说箭支,就能知道为什么在后世人眼中许多“雄才大略”的皇帝,在当时怨声哀道,被怒斥昏君暴君。
如汉武帝那样平定匈奴,以给汉家王朝创造稳定,还算是有原因的“自卫反击”。饿死了当代人,保护了后世几代人,不能算昏庸。
像隋炀帝那样三征高句丽把国家征没了,确实没有什么喊冤的余地。
高句丽在辽东一代,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打下了高句丽也不好开垦。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只是好大喜功,用百姓的命为自己铸造战功碑。更重要的是,他输了。输了之后不休养生息,直接“苦一苦百姓”,连续征伐高句丽完全是赌气。
与后世专家所鄙视的不同,中原王朝在强盛的时候从来没有放弃过出征。只是他们的出征,都会严格计算利益,大部分时候要有利可图才会出兵。
否则最初的炎黄就黄河流域那么一小块地,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幅员辽阔?
要知道长江流域,在秦汉刚大一统的时候,也可以被称之为“南蛮”。
能回收的箭支就如此花钱,无法回收的弹药成本更高。
比起随处可见的竹木,无论是铅弹还是火药都更为稀有,制作工艺也更加困难。
农民起义军中,只有朱元璋自己研发火器,其他军阀基本都是缴获元军的物资。这也是朱元璋的军队所向披靡的原因之一。
陈标已经够努力了。
他利用陈家的船队调动物资,向朱元璋写信求援,又残忍驱赶北平周围的流民,并严格控制城内百姓的物资,将其约束在饿不死的底线,才凑够了这么多箭支弹药。
但这些箭支弹药阻挡了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冲锋的重骑兵冲锋,盾兵还是和重骑兵狠狠撞在了一起。
当两军交锋的时候,所有远程武器都相当于废弃。陈标已经退到了后方的指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