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5


更多的女性走出门。

不止华夏,世界都讲究一个“自古以来”。只要有先例,有先人从蛮荒荆棘中踏出一条小路,后人将这条路拓宽和延伸,才更容易。

马皇后肯定会挨后人的骂,甚至挨这个时代大部分女性的骂。

陈标却不能说出任何反对意见。这是马皇后自己选择的路。

这条路是好是坏,就像是武则天的无字碑,任由后人评说了。

陈标仰头看着天空,挠挠头。

他怎么感觉,秀英夫人比他还像个穿越者?

反正这和他这个穿越者的蝴蝶翅膀一点关系都没有。马皇后又不是他娘,还能受自己影响不成?

陈标晃了晃脑袋,脚步轻快起来。

虽然和自己没关系,但看见世界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总是令人心情愉悦。

“啊……昂!!!”

愉悦……陈标瞬间不愉悦了!

他往陈狗儿和陈猫儿的卧室里冲去,边冲边喊:“爹!你又在干什么!”

正在把两个还不会走路的儿子当球滚的朱元璋丢下狗儿子猫儿子,跳窗就跑。

和两位老先生讨论新《女诫》的马秀英听到嘈杂声,起身走到窗户边,推开窗户一看,顿时面沉如水。

朱升和季仁寿也听清了朱元璋猖狂的笑声,顿时起了告辞的心。

后来,季仁寿提着一包新茶去见刘基。

刘基泡好茶,道:“主公在陈家很平易近人,对吧?”

季仁寿嘴角微抽:“你说那是平易近人?”

刘基朗声大笑:“你该不会看到主公欺负标儿?”

季仁寿道:“不仅欺负标儿,还因为欺负幼子被标儿追着吼,然后指责标儿不知礼。”

刘基笑得更大声了。

在这个时代,父亲揍儿子理所当然,儿子吼父亲就是大逆不道。

但在季仁寿和刘基眼中,都没有对大逆不道的陈标有半点意见,对被儿子追着吼的朱元璋十分的幸灾乐祸。

应天文人天团,真是这个时代的一朵奇葩。

……

马皇后的女子学院很快建立起来。

她按照陈标的建议,给女子学院分小班、中班、大班,根据不同的年龄学习不同的内容。

女子要学经史子集,要学算术记账,要学新的《女诫》,还要学习织布、缝纫、种田和防身健体的武艺。

当家中蒙难的时候,女子也要勇敢地拿起武器保护家人。

担任武学师傅的自然是朱元璋麾下的两位女将军。

大部分女子的力量都很弱,所以她们没有选择自己的惯用武器,而是教导女子使用火铳和长枪。

陈标想了想,多给女子们加了一门经商课程。

高门大户的当家主母都会掌握家中铺子庄子的产出。这个时代女子不能做官,经商也是一条能铺垫未来的路。

应天的女学建立起来后,朱元璋麾下的女眷们都很满意。但女学在应天之外的名声极差,牝鸡司晨的骂声甚嚣尘上。

朱元璋领地内也有文人抗议,向朱元璋提建议。

朱元璋却颁布律令,在自己领地中建官方书院和女学,还让书院和女学中的学子们分别教导平民男子女子识字和算术。

在律令中,朱元璋挤尽了自己腹中不多的墨水,用极其夸张的笔调夸奖自己的贤妻,说秀英夫人不仅是当世巾帼英雄,也将是万世女子楷模。

他甚至引用了杜甫的名言,“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陈标忍不住对朱元璋好感度不断上涨,然后对他爹陈国瑞咆哮,看看人家朱大帅!你也多夸夸我娘!

朱元璋真不知道自己该做出什么表情。

明明朱元璋就是自己,他居然感到了一阵酸意。

还好,很快他就不酸了,该愤怒了。

因为洪都真的反了。

降将康泰、祝宗复叛。朱文正和陈英早有准备,但对方人多势众,他们也只是突围成功。

据说对方召集人手冲到洪都知府章存道那里,想要挟持章存道。

结果章存道身披重甲,手持马槊,骑马在叛军中杀了个对穿,直取叛军前来挟持他的头目首级,然后浑身浴血扬长而去。

被冲散的叛军没有追击,他们勒马伫立,久久不能回神。

听闻章存道乃浙东四先生之一,大儒章溢长子,一个学识渊博声名在外的纯正儒士。

你管这个猛将叫儒士?!

洪都失陷,幸亏朱元璋早有准备,下属都逃了出来。

常遇春很激动。因为他终于大战了一场,过了一把当猛将的瘾。

如果不是他们的兵实在太少,朱文正又拿出朱元璋的亲笔诏令,勒令常遇春突围离开,不准缠斗,常遇春恐怕会冲进叛军里杀了几个来回。

得到洪都复叛的消息后,朱元璋虽不意外,心里也有些难受。

如丁普郎和傅友德,献城有功还进了战俘劳动改造营,完成劳动改造后才重新领兵,且领的还不是自己的兵,他们现在干劲满满,对朱元璋忠心耿耿。

胡廷瑞投降时,说他虽然想投降,但麾下有许多将领不愿意投降。他要求不解散其麾下军队,朱元璋准了;他又暗示朱元璋,他麾下将领不进行劳动改造,朱元璋也准了。

胡廷瑞倒是没反叛,麾下将领还是反了。

更让朱元璋恶心的是,反叛的将领之一康泰是胡廷瑞外甥。

徐达和胡廷瑞联合平叛之后,胡廷瑞请求朱元璋留外甥康泰一命,并送来女儿,要为朱元璋之妾,以表臣服。

朱元璋独自在应天大帅府坐了一整夜。

第二天清晨,他下达诏令,同意胡廷瑞的请求,安抚胡廷瑞,收胡廷瑞之女入房中,并承诺若登基,定封胡廷瑞之女为贵妃。

以此为交换,胡廷瑞麾下原本没有解散和改造的军队卸甲入改造营,胡廷瑞自身免于改造,成为徐达副将。

胡廷瑞旧部隐患终于解除。

不过胡廷瑞此刻还是识时务了。在朱元璋收他女儿入房后,他就写信给朱元璋剖析内心,说女儿跟随朱元璋就是她的福气,不需要承诺什么;他又主动卸甲,愿意入改造营,和丁普郎、傅友德一样改造结束再重新领兵。

朱元璋心中的膈应终于散了一些。

丁普郎和傅友德归服朱元璋后,胡廷瑞就是陈友谅麾下最后一员徐寿辉旧部大将。现在为陈友谅领兵的都是陈友谅旧部和亲戚,他几乎已经与徐寿辉势力剥离。

胡廷瑞的归顺极具政治和战略意义。自此,陈友谅非嫡系将领几乎望风而降,朱元璋不废一兵一卒,便轻松蚕食陈友谅从徐寿辉手中继承的领地。

陈友谅发现现状后,就将徐寿辉旧部手中兵力收拢到嫡系将领手中,放弃部分领地,在武昌团成一个刺猬球。

陈友谅气数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