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3
不仅有卖板栗的,还有卖烧饼包子馒头花卷的,还有一些卖菜的小摊子,俨然已经有自由市场的雏形。
“嗐,治安队也不管,他们就把摊子摆到咱们门口来了。”国营饭店的服务员,撇着嘴,十分不痛快。
虽然这些小吃摊对他们生意影响不大,但看人家生意好,一天挣的钱比她一个礼拜工资还多,赶又赶不走,吓也吓不着,公安都睁只眼闭只眼,他们也拿人没办法。
卫孟喜才不关心她酸不酸呢,那甜丝丝的香味,直接钻她脑子里出不去了,必须要一斤糖炒板栗才能祛除,“等着,我给你们买。”
卖板栗的是个老太太,五十来岁,衣服虽然打着补丁,但人收拾得十分利索干净,让人觉着她做的东西肯定也是干净的。这是金水市的人民路,当之无愧的闹市区,别看现在只是一片平房,但现在不远处已经在建人民广场,以后这里就要成为有名的步行街,那商铺位置是千金难求,上辈子她想来附近租个门面开饭店,还找了不老少关系,花了很多钱呢!
“大娘,给我来三斤,分开装可以吗?”
平时的顾客都是半斤半斤的称,一口气三斤,大娘抬头看她,“要趁热吃,吃不完就不香咯。”意思是委婉的劝她少买点,姑娘倒是个顶漂亮的姑娘,就是肚大眼小,年轻人都这样。
可卫孟喜是骑着自行车的,到家也就半小时的事儿,到时候正好赶上娃放学,还热乎乎的呢,“没事大娘,家里孩子多,您给我来三斤就是。”
因为开了这个头,老大娘的话匣子也打开了,“小女同志看着眼生,你先等会儿啊,还没炒好。”
“我金水矿来的。”
哦,矿区的,那也不远,矿上除了条件艰苦些,其实不缺钱,城里还有很多没分到工作的知青和毕业生,上有老下有小的,那条件可差了,但矿区的不一样,只要能在那里生活的,都要么是工人要么是家属,“我后面这家就是矿上的,你们矿上工资高,他一家子都跟去享福啦。”
卫孟喜苦笑,矿区工资高,这真的是个美丽的误会,但相对于城里四处都是尚未就业的青年来说,矿区又确实一副欣欣向荣。
说起后面这家人,老大娘倒是来了兴致,“他们家这栋房子是返还的祖产,住着个老大姐,腿脚不太好,还经常跟儿媳妇吵架。但人儿子孝顺,在矿上当领导,上个月直接来把老娘接走享福了,这么好的临街门面就空下来,可惜坏了。”
卫孟喜听着,顺口一问:“那他们家就不想租出去挣点房租?”
“哎哟,谁说不想,可谁敢啊?要是搁二十年前还有可能,现在啊……”老太太叹口气,私人摆个小摊都要被围追堵截,这要是敢租门面,不是吃了雄心豹子胆是啥?
卫孟喜本来是专心等板栗的,心想三斤够不够,桂花嫂对自己不错,他们条件不允许,自己帮不上什么忙,给孩子买点吃的也不算啥。此时顺着话头看过去,眼睛就亮了。
那里确实是一间门店的样子,但很小,透过铁栅栏门,里头一目了然——也就十二三个平米大,有两个灶台,一堆柴火,一个炭盆,一张老得掉牙的红木躺椅和破破烂烂的小褥子,一只痰盂放在躺椅下头……确实像一孤老太太每天晒太阳唠嗑的地方。
位于最热闹的人民路上,左邻右舍都是国营照相馆,国营理发店,斜对面是金水市最大的国营饭店……这样的黄金位置拿来晒太阳唠嗑,卫孟喜替这家人心疼。
关键这间小门面还是胡同口第一家,四面通透,前门临街,后门也不小,侧面正对着胡同口,还有一道玻璃窗,通风和光线都十分不错。
卫孟喜心头一动,故意试探道:“那老太太也真不容易,这么间屋子没水没厕所的,生活也不方便。”
谁知大娘惊诧,“谁跟你说没水的,人后门出去就是一口上百年的老井,甜着呐!”
大娘迅速的把板栗铲进油纸袋里,“这条胡同里头的人家确实是没厕所,只能出来上公共厕所,但他们家不一样,以前可是大地主,听说这是当年老地主修来护族脉的祖宅,有专门的排污道,脏水往里一倒,就淌到公共厕所那边去了。”
卫孟喜一喜——四面通透,有水,能烧炉子和排污,又在最热闹的黄金地段,这不就是做小吃店最理想的位置吗?
第44章
卫孟喜又看了看位置, 斜对面的金水市最大的国营饭店,这两年老百姓手里的钱多了,外出就餐的频次也增多了, 虽然味道很一般, 但进进出出的人可不少。
不排除国营饭店也有做得好吃的,但公家的东西, 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有数的,每天用了多少都要记录,人们又普遍有勤俭节约意识……调味料舍不得放,味道肯定就上不去。
直到后来私人饭店出现, 带来了可劲放油的炒菜模式, 人们才会越来越喜欢下馆子。
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卫孟喜现在的心思全在这间门面上, 她留个心眼,面上跟大娘拉家常, 实际不动声色地打听到这家人的名字, 在矿上哪个部门, 准备哪天抽空去问一下, 他们家的门面要不要转租。
吃饱喝足, 又带上五斤炒板栗, 三人骑着自行车就往家赶……紧赶慢赶, 到家正好孩子们放学, 板栗山上有野生的,但硬邦邦的, 他们都不喜欢吃, 没想到还可以有这种吃法, 蜂蜜砂糖炒的外壳金黄,轻轻一捏就开口,再用牙齿咬着,慢慢的剥开,里头的金黄色的栗子又香又甜又面的。
卫东一口气能吃十几个。
明天就是正式的初考,卫孟喜赶紧催陆广全看书,“今天下午的班你也请假吧,理科不用复习那文科总得临时抱佛脚吧?”
谁知陆广全却眉头一挑:“不需要。”
“嫂子,广全哥可厉害呐,我都背不下来的《醉翁亭记》他还记得哩!”一路上,这姑娘就紧张得很,一会儿背数学公式,一会儿又背文言文,她背着,陆广全偶尔听见,还会纠正她背错的地方。
卫孟喜不信,理科他工作能接触到她信,语文和政治他又接触不着,现在的高考即使选的是理科,政治也是必考科目,理科580分的满分里政治就占了100分,生物加英语一起也才80分,这比重可想是有多重!
“莫非以前高中学的你还记得?”
陆广全点点头,“还行。”说着就上班去了。
卫孟喜:???这是啥神仙记性?
“哇哦!爸爸真棒!哼,我的爸爸,他的记性世界第一好哟!”根花双手叉腰,故意说。
可惜,隔壁没人说话,她还颇有点失望。
卫孟喜知道她为啥这么“嘚瑟”,因为又到了每天孩子们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