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4
也不多,炒菜肯定不够,平常炒菜的要跟村里人去买。”
郑冬梅笑:“种这么点不够啊,还不如种花,种花好看。”
阿红很认真的去想这个问题。
郑冬梅跟她说:“你要是想种块菜地,就去别人家租一块,尹阿婆家的地种多了都吃不完,自己家门口种点花好看。”
阿红就不说话了,也在屋檐底下坐着吃瓜听她们闲聊。
“那要是你舅舅姨妈们来了怎么办?”于小丽又问。
“来了就来了,好吃好喝一顿,然后送去汽车站,这人真要豁出去了没那么难,我又不是没养我妈,她哪怕去打官司也告不赢我的,我每月给她十块钱,还不满足我就不给了,这次也是跟她说了这话,我妈还是怕我不给,灰溜溜就走了,临走之前还想顺我几件衣服才走呢。”
“你妈来找你干嘛?”
“还不是为了我妹妹?”郑冬梅撇撇嘴:“说是家里的孩子要去县城上小学,要借读费,阿菊在家里也挣不到钱,想叫我给她安排个工作,我说我车队里面只有司机,要么学开车我带她做,要么给我当保姆,阿红做什么她就要做什么。”
结果阿菊本来信心百倍,觉得自己能做得来这个保姆,在这里住了几天,跟着阿红做了几天活,才知道有多辛苦,比她在家的时候辛苦多了。
私底下又跟郑母埋怨了很久姐姐的狠心。
阿红听了也不忿:“都是闺女,姨婆就是偏心,从小到大都是阿梅挣钱养家,她从不记阿梅的好,每次一说起来,都说我阿菊怎样怎样,若说他们养孩子图的是养老,阿菊也没有给她养到什么老,反倒是姨婆一直给她带着孩子,从生下来带到现在,一个带完带第二个,要我说养孩子做什么,像阿菊那样的,从小啃老的啃到大,还图她养老,一大把年纪了还在奔着给她干活呢。”
把个西瓜跟仇人一样戳戳戳。
于小丽听她用了一个“啃”字,觉得很贴切,笑着同她讲:“那阿红你不生儿子拉?”
“不生了,我把晶晶带大养好了就行了。”阿红气哼哼的:“生儿子有什么用拉,姨婆还不是拿阿菊当儿子养的,疼的时候疼的不得了,要是从小拿这股气力气疼阿梅,阿梅不会不愿意跟她住在一起的。”
还是阿红通透。
郑冬梅也说:“我也不会给侄子挣钱的,我花不完的不知道捐了吗,谁对我好给谁。”
于小丽想了想:“赚钱难,花钱可不难,等咱们老了一起出去旅游吧!”
郑冬梅:“你不是说你晕车吗?”
“等以后就不晕了。”等到全国都通了高速,开车去哪里都方便,走高速一般人都不会晕车。
“那好,万一我这辈子都没有孩子,老了旅旅游,住住养老院,也不用给人带孩子,也不用求儿女,你看像我姥姥那样,生了一堆儿女有什么用,到老了动弹不得了,依旧一口水都没得喝的。”
村里人一说起生孩子来,就是要生个孩子给自己养老,一般是指儿子,闺女是要嫁出去的。
可真到了有事儿的时候,找上门来了,当闺女的要是以“我是个闺女”作为理由拒绝,看唾沫星子不淹死你啦?
更可笑的是,儿子们犯的错,搞不定的还要闺女买单。
若是以养老作为前提生孩子,简直是个悖论!
生孩子就是生孩子,是喜欢一个小小的生命,把TA从出身带到长大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像畜养家畜,也许不会有很明显的成果......
很多年前,郑母把小女儿定义为养老的目标,也因此加倍的对她好。
可现在又要为了小女儿的生计,跑了这么远来求大女儿。
到现在,郑冬梅已经不想为廉价的感情买单。
该她做的,她做的比郑冬菊好多了,可在母亲心里始终不如妹妹。
说多了也是累,想明白了活的就洒脱多了。
端午过后个把月就是暑假,放暑假的时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了,于小丽头疼放暑假以后萌萌的去处,好在黄爱枝不用去学校,让于小丽把孩子丢她家里。
这年头,邻里关系处的好的,孩子可以放心丢在邻居家。
这个暑假韩学美没有回来打工,学校为了冲刺高考,整个暑假都要补课,刚开始放假那几天她回来住了一个星期,几天后又回学校去了。
一个暑假下来萌萌也晒黑了不少,但小胳膊小腿比以前更健壮了些。
过完暑假又是新的一个学年,入秋以后天气也渐渐凉爽起来,这个时候传来了郑冬梅的好消息。
她要结婚拉!
第160章
郑冬梅的婚期定在了阳历十一月份。
日子定下来以后才跟于小丽讲,害于小丽不自信了很久,拉着郑冬梅的手神经质的问:“我是你的朋友吧,我是你的好朋友吗?”
郑冬梅笑着骂她不正经。
婚期时间不是很久,不过这会儿的人办酒也很简单,不用定酒店农村的就在农村办,城里的就去馆子里头吃一顿。订婚、下聘一系列流程下来,时间定好以后要定好厨师,早几年提前很早就要准备食材,从82年以后,物资也很齐全了,只要有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那头冼富强准备。
成功定下来婚期,冼村长见谁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为了婚礼时能更好看点,冼村长的减肥大计除了少吃,还加了一项跑步,于是冼村长难得不穿人字拖,去哪里都是波鞋。
郑冬梅娘家那边的亲戚有些麻烦,舅舅姨妈都是挺事儿的人,郑冬梅不想请太多人,便跟她妈打了电话,问了一嘴要不要来,那头回复想一想再说,郑冬梅知道她妈什么尿性,八成要把娘家那边的亲戚都拉过来旅个游,很坚定的跟她讲,既然是二婚男方家里只打算简单摆个酒,家里至亲的亲戚过来就行了。
但其实冼家村村长办酒,冼富强没想过只是简单弄一场,下半年重点都在准备婚礼上。
暑假过后,于小丽一直没停下来过,一直都处在极度繁忙的状态。
原因是中秋节月饼爆单了。
元宵节过后,《羊城晚报》又找到她,准备做一期中秋节的采访,在采访中于小丽讲述了上一代人辛苦创业的故事,《晚报》分了几次刊出,这个百年老品牌在本地造成很强烈的反响。
编辑跟于小丽还是本家,名字叫于梦。
她本来是想当个作家,结果作家没能当成,现在在《晚报》的名气却是打起来了,这个半死不活的专栏,从最开始最不起眼的刊位做到现在在晚报中颇占一份名气,元宵节的故事这个题材是一个很显著的起点。
采访过后,她跟于小丽说:“你这个故事讲的很动人,如果还有上一代的故事更好,我想分几期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