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6


郑冬梅挺感动。

可后来听老太太长吁短叹跟儿子说:“没有阿娥挣钱,以后家里靠你可就难过了哦,阿娥怎么这么短命呢,我还以为以后就能养老享福了呢。”

原来公婆哭的不是娥姐的死,而是自己以后的日子不好过。

儿媳妇死不死的跟她有什么关系,可儿媳妇死了,以后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才是大事情。

哭归哭,娥姐家里迅速找到了肇事者,对象本来提出赔一千块的丧葬费。

娥姐公公不肯,不肯让娥姐下葬。

拉着娥姐的尸首,就停在肇事者家门口。

娥姐死状本来就惨,为了让事情看起来影响力更大些,娥姐夫家甚至连最后的体面都没给她,衣服也没给人穿,赤|条|条的就那样大喇喇的把人放在门板上,就停在对方家小区门口。

这可是给这个家里奉献了一辈子的人,谁能想到死了以后会是这个结局。

郑冬梅听完就不行了,她想去,走到路口听人说起娥姐惨状,顿时抱着身边的柱子就呕了一场。

消息传的慢,让人当笑话讲传到了娥姐亲妈的村子里,老人赶过去以后都哭晕在了旁边,但娥姐夫家那边的亲戚多,都不让老太太近她的身就给拉走了。

对方怕了,最后凑了八千块钱出来。

娥姐婆家总算满意。

这笔钱,娥姐丈夫拿了,没有说分给娥姐老母亲一分钱,老人为着外孙女们着想,也没有要女婿拿出来。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刚发送完娥姐,当天就有媒人闻风而来,要给娥姐老公介绍对象。

第二天,家里就有了个陌生女人住了进来。

比娥姐年轻了十几岁,那女人长得眉清目秀的,离婚以后没有孩子,再婚市场上很好找对象。

对方听说娥姐老公得了一笔“巨额”赔偿,对他说:“我没有孩子,你的几个孩子我也不想管,这样才公平。”

那天刚好是娥姐头七。

郑冬梅去娥姐墓前给她烧了很多很多的纸钱,一路从那么远的地方走回来,没忍住又去娥姐家门口晃了一圈,见到娥姐的三个女儿在门口乱转,最小的那个还在吃手指的年纪,身上穿着的衣服脏兮兮的,娥姐在世的时候,每个孩子不是都收拾的干干净净才会出门?

屋里面走出来一个年轻的女人,喊了一声,像唤小狗一样,把几个孩子往回喊。

郑冬梅看到那女人手上带着的大金镯子,突然想到那天从湖南回来,娥姐神神秘秘的跟她说:“老赵说,等我过生日送我一对金耳环,这一单收入不错,老赵应该特别高兴。”

那对金耳环娥姐念了很久,先是买了一对的,让她婆婆知道了,埋怨带孩子辛苦,娥姐就大大方方让给婆婆了。

这次出门前,娥姐不知道能赚这么多钱,拿到钱的时候惊喜的说。

于是再看见那女人的脸,再看见她手上的金镯子,莫名觉得很讽刺。

娥姐在的时候,辛辛苦苦为了这个家里,省吃俭用没人念着她的好,可娥姐一走,一个对这个家庭没有任何贡献的人,轻而易举就能拿走别人一辈子都没想过的东西。

郑冬梅再也忍不住,“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

她明明记得娥姐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汉子,每次跑长途,娥姐都会说她爱人的好,不管多晚回来,她爱人都会起来给她做饭,郑冬梅当时都羡慕不已。

这样好的“模范”丈夫,在妻子刚刚入土,就跟别的女人好上了。

郑冬梅想不通。

那男人肯定会狡辩,找个女人还不是为了家里,为了孩子们。

但为了谁,只有他自己知道。

“冬梅姐,哭有什么用?”于小丽也很难受,碰到这种事女人尤其是辛辛苦苦的为这个家庭付出很多的女人,都应该有共鸣吧:“男人就是这样,我们在村里住的时候,还有个男的,妻子生病还没死呢,新找来的就上了门。”

“我不是哭别的,就是替娥姐不值。”郑冬梅哭着说了好久,娥姐的勤劳,辛苦,命苦,老母亲年逾七十,还有几个孩子没人照顾。:“娥姐才刚刚过世啊,才七天,那个男人怎么就那么扛不住!”

“可是这种事情不是应该早就清楚了吗,娥姐买的金耳环,她婆婆要,如果这个老赵真的心疼她,为什么不重新买一副,而是要等到今年赚够多的钱才买,钱是娥姐赚的,花钱为什么要老赵高兴,他真的是娥姐嘴里的好男人吗?”

郑冬梅怔住了,这些她从没想过。

“如果你真的心疼娥姐,心疼孩子们,应该帮娥姐做点什么了。”

第97章

“我还能帮娥姐做什么?”郑冬梅怔住了。

“你先跟我讲讲娥姐家里的情况,她母亲人怎么样?”

郑冬梅认知的局限性,是这个时代带来的。

从唐小娟那一代人起,受过教育的人不多,于小丽之所以懂那么多,并非她聪慧,而是经历过了一世,比人多活了几十年,多多少少都比旁人要强些。

虽说郑冬梅能干,在这个时代看上去已经是成功人士了,但思想的局限性不是拿钱打开的。

打开一座新世界的大门,需要时间,也需要勇气。

郑冬梅冷静下来,开始跟于小丽讲娥姐的故事。

娥姐娘家有个老母亲,今年已经七十二岁了,孤寡老人一个,丈夫打朝鲜战争过世的,为了带大娥姐没有再婚,子女也只有娥姐一个。

说起来老人也是命苦,中年丧夫老年丧女,没有比这更让人难过的事情了。

那天被女婿一家人拖走以后,没人管这老太太,郑冬梅现在才想起来,自己只顾着悲伤,居然把娥姐母亲忘记了。

那位老人才是现在最难过的人吧。

听完郑冬梅的忏悔,于小丽握着她的手安慰她:“我知道了,娥姐能有你这样的朋友,九泉之下也会安心的,你没有想过帮娥姐做点什么吗?”

郑冬梅抬头,她能为娥姐做点什么呢?

收养她的几个孩子?

她自忖没有这样大的善心,几个孩子大的大小的小,从没带过娃的郑冬梅对孩子的认知还在乖巧的小宝宝上。

这条路行不通。

于小丽:“娥姐刚过世,她母亲应该很难过,咱们去看看她吧。”

收拾了一下就离开了店里,于小丽拿了一罐子麦乳精,两罐橘子水罐头,跟郑冬梅一起往娥姐母亲的家中走去。

娥姐是本地人,母亲在村里有一小块地,家里住着的还是解放前盖的木板房,一阵台风刮来分分钟感觉会塌,郑冬梅跟于小丽到的时候,老人正在给地里洒小菜种子,一边干活一边擦拭着眼泪。

种子洒完,又把隔壁厢的土地松了松,老人动作很慢,想起出门前锄头也没带,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