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


像白花胶这种小花胶,公母都很好的,小一点便宜一些的菜胶也不用怎么分,但是大一点的比如说赤嘴,你看看这个肉质纹理清晰,质感清澈,这就是公胶,母胶的肉身看上去明显要浑浊一些,同样大小的花胶,公胶要比母胶贵一倍,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韩学美仔细看看两个,暂时还是一头雾水:“这鱼也重男轻女?”

这......

唐小丽笑:“鱼跟人不一样,雄性长的速度比较慢,鱼胶也会小,母的生长速度比较快,所以同样大小的鱼胶,公胶的生长周期要比母胶长,所以同样大小的鱼胶,公胶要贵一些,口感也不一样,公胶炖出来口感Q弹,母胶软滑,我给你炖点尝尝味道。”

“咱们这边的品种就这几样,长的这个是鳗鱼胶,口感比较腥,=这种叫湛江赤嘴,是咱们这里最多的品种,这个比较贵,这个小的叫白花胶,你看好了,这种咱们不卖留着自己吃,另外最多的就是红瓜,小小个但是肉质很细腻,是黄鱼身上的鱼泡,这种花胶的口感和营养也不错。”

唐小丽一个个的给韩学美指,一个个跟她说,说到对应的都会给她看看辨认品种和公母,这样走下来一轮,韩学美竟然也能七七八八的辨认出来。至于后世市面上卖的比较多的北海,产地大部分在南美的巴西和非洲的苏里南,属于不同洋流系的品种,目前她手里没有见到,而目前她手里的花胶是来自于南海常见的品种,这会儿都是野生,到几十年以后更是绝迹。

明明就住在海边,韩学美却没吃过鱼胶,听着唐小丽跟她讲泡发、做法,更是云里雾里。

不过韩学美对大嫂的感官却彻底变了。

大嫂就是不一样,不像二嫂鬼心眼多。

大嫂虽然叫她干活,却是在教她东西,她虽然现在不读书,可是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却是很喜欢学习的一个人,唐小丽愿意说,她也就在心里默默记着,这样下来起码也能记住七成。

唐小丽这里也有个小灶,她把泡发好的赤嘴分成两盅,用红枣隔水炖,分成公母。

姑嫂两人围着小灶。

韩学美压低了声音:“我妈最近火气很大啊。”

陈雪华最近总骂骂咧咧的。

唐小丽头疼。

她只是过去吃饭,见陈雪华最近总在骂骂咧咧都,韩学文下班了也不知道去哪,陈晓柔整天都哭哭啼啼,大家都烦得不行,韩学美嫌待在家里烦,才整天往她这里跑,本来只是回去睡觉,现在连睡觉都不想回。

汤炖好了,什么调料都不加,唐小丽把正在外面疯玩的韩萌萌叫了进来。

“妈妈,我还在跟文文玩呢。”萌萌挥着小剑,跑进来扫了一眼就要出去。

“喝点汤。”唐小丽舀了点鱼胶汤喂给孩子喝。

萌萌喝了一口,眼睛都亮了。

“好喝。”她说。

“好喝把这碗都喝了再出去。”这玩意儿不是什么人都能吃,喜欢的人觉得鲜甜,不喜欢的人觉得味道怪怪的,不过唐小丽自己就很喜欢,她也不亏待自己,今天炖的是赤嘴,给萌萌喝的是口感比较Q的公胶。

韩学美也觉得很好喝。

现在看来卖不掉也没关系,留着自己吃也行。

现在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缺柴火,家里做饭都不似以前那样节省了,炖汤的柴火家里自然充裕。

唐小丽留了些红瓜:“这些你收着自己吃。”

韩学美一心想钱:“不卖了?”

唐小丽说:“最近还有很多渔船上岸,我问了阿莲有鱼胶她会通知我,这一批都有二十几斤,我怕搞多了卖不了,明天你跟我去关口,咱们先试试水。”

现在还不知道鱼胶好不好卖,还不敢做太多,不然她去了羊城,这些鱼胶怕是会放坏,或者被人偷走,现在的农村也不安全。

要带走这么多也带不了,只能带走些好点的。

于是韩学美便把到手的收好了,回去就收到衣柜里。

第二天唐小丽去村里借来了辆很旧的自行车。

一大包鱼胶放在前面的车斗里头,韩学美背上背着一捆,手里还抱着一大包蔬菜,萌萌垫着脚丫子也想往车上蹦跶。

“妈妈和姑姑出去卖东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今天先不带你去好吗?”唐小丽说。

“哇——”萌萌受了伤,抹着眼泪转身就跑。

唐小丽追了几步,等追上看见孩子已经跟文文玩上了,内心毫无波澜。

得!

姑嫂两人骑着自行车往关口去。

这会儿南山已经有通关口,骑着自行车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到,虽说过来过去的人主要还不是走这边,但是人流量也还不错,唐小丽把车往大树底下一停,眼扫着周围的人和位置。

往返关口的人群显得跟一般人不一样,穿着打扮就比一般人要体面,即便是过去探亲的,也会收拾得体面一些,有些从远一点的地方来走很远的路到这里就口渴了,也会在树底下的茶摊喝一碗茶。

茶水不贵,两分钱一碗。

喝完就走,老板又续上新茶,一会儿又有人会过来。

看着两分钱不多,但是仰仗着过来过去的人流,就十几分钟功夫,老板就卖了五碗,要是按这个人流量算,一天卖一百多碗都不在话下。

韩学美在一旁咋舌,就当下的收入来说,比工人只好不差,不过运送茶水不是轻松差事,应该是住的很近的人才能干得了。

不过菜什么人会要啊。

唐小丽把摊子摆开,主要是菜,鱼胶放在包里没拿出来。

卖大碗茶的女人看着有点眼熟,用奇怪的眼神瞧着她两。

卖菜,谁家没几分地种菜啊,那人显然是觉得她两有点傻,撇过头去低声笑着跟人说话。

正摊开摆,就有从这边通关去港城的人陆陆续续过来,看着穿着体面一些的女人,这些人唐小丽都熟悉,□□十年代港城的收入也不低,但人心就是这样,再有钱也会喜欢占点小便宜,尤其是精打细算的主妇,她扬声一喊:“新鲜的蔬菜,刚从地里割下来的蔬菜啊便宜卖了。”

都是港城人,几十年以后拖着小推车过来采购一周的蔬菜瓜果,忙的乐此不疲。

韩学美可能还不太好意思,低下头拨弄着手里头的菜,看见有人过来脸一下子就涨红了,还.....真有人来啊。

“这菜怎么卖?”

那女人瞧了一眼,还真走过来看了一眼,青菜都是刚从地里割下来的,翠绿翠绿的看上去很新鲜。

“一毛二一斤,这菜新鲜没喷水,放冰箱里头一周都能放,绝对比大棚蔬菜口感好。”

“一毛二!”韩学美吐了吐舌头,这价格都能买到一斤米,大嫂可真敢喊价。

她怕那女人掉头就走了。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