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3
不登上那个最高位置,就一日不能确保江苓身上的异样不被他人发现。
所以,他在暗中推动了这一切的发生,承王有野心,他的野心会驱使他,走进他布下的网。
“你心中有成算就好,母后和谢家,会永远站在你身后。”皇后表明自己和谢家的态度,崇明帝的所作所为,已经彻底让他们寒心。
谢家除了谢司尧在朝中做事,其他更多成员分布在大启各地,因为崇明帝的打压,也因为自保,这些年,他们一点一点将自己放逐出了权利中心,就这样,崇明帝还不肯放心,如果不是谢家谨慎,实在揪不出大错,谢家不可能安稳留存至今。
皇后很少来东宫,这次来,发现东宫的布置和印象中大不相同,比起以前的冷硬风格,现在的东宫布置的很温暖。
“母后过来殿下也不叫我。”江苓午睡起来,听清瑶说皇后来了,忙换好衣服出来。
“是本宫不让他叫你的,”皇后看着江苓睡得红扑扑的脸颊,脸上笑意加深,“最近景明宫的小厨房做出几道新点心,快来尝尝。”
皇后喜欢往东宫送各种吃的,江苓已经习惯了,当即坐过去:“那我可要好好尝尝,母后每次送来的东西都特别好吃。”
这次皇后带来的是梅花酥,外面的皮是酥的,里面的馅软糯香甜,一块梅花酥只有汤圆大小,正好一口一块。
江苓吃完一块,下意识与萧晟昀分享:“殿下,你也吃一口。”
糕点带有淡淡的梅花香,江苓一手拿着梅花酥,一手接在“怎么样?”
“很甜。”
“我就说很好吃,殿下要不要再吃一块?”说完,江苓突然意识到,这里有长辈在,他不好意识看向皇后。
“不用在意我,你们平时怎么相处就怎么来。”皇后脸上笑意不减。
江苓不好意思挠了挠脸颊,低下头。
脸上突然一热,萧晟昀的手指从他脸上拂过,江苓抬眸,疑惑看他。
“脸上沾了点心。”萧晟昀指腹上还有刚蹭下来的点心屑。
江苓忙拿了帕子给他擦掉,如果是不时,他不觉得萧晟昀的行为有什么,但现在,皇后在,那是萧晟昀的母亲,江苓总觉得自己不太稳重。
皇后没有久待,与两人说了会家常话,便起身离开了。
“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很是恩爱呢。”回景明宫的路上,堇竹道。
“小苓是个好孩子,他身边有小苓相伴,本宫也能放心了。”作为母亲,对太子身上发生的变化,皇后感触颇深。
江苓觉得皇后好不容易来东宫一次,自己还没表现好,有些不开心。
“苓儿在恼什么?”萧晟昀把江苓抱在怀里看奏折。
“殿下,”江苓放下手里的话本,翻了个身与萧晟昀面对面,跨坐到他腿上,“母后下次什么时候来东宫?”
这个姿势,萧晟昀无法再看折子,只好将折子放到小几上:“怎么了?”
“下次母后来,我一定要好好表现。”
原来还在为这件事苦恼,萧晟昀失笑:“苓儿的表现已经很好了,苓儿没发现吗,在这里,母后脸上一直带着笑容。”
江苓回想了一下,好像是这样。
“苓儿这么讨人喜欢,怎么还担心这些?”
“因为……”江苓也说不上来是因为什么。
“好了,别想这么多,母后一直很喜欢你,你午睡的时候,母后还去看过你,见你睡得香,才让孤不要叫醒你。”
“殿下,”范公公敲了敲门,“孟大人等几位大人在外求见。”
“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以孟尚书为首的几名老臣走进来。
“殿下,臣等得到消息,陛下可能被承王挟持了。”
第151章
孟大人是在下午时分得到的消息,消息被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由一个小乞儿送来。
如果不是纸条上有崇明帝的私印,他不会专门跑一趟。
匆匆赶来皇宫,发现几名同僚也在往这边赶。
几人对视一眼,一名老臣率先开口:“尔等前来,是不是因为一些消息?”
担心只有自己收到,为了不将消息暴露出去,他说的很隐晦。
这样效果很好,如果其他人没受到消息,也不用担心消息提前走漏,如果其他人是因为同一件事来,也能听明白他的言下之意。
过然,另一名大臣诧异看他一眼:“国公也收到了?”
“我也收到了。”孟大人沉声开口。
这一刻,他很清楚,如果只有他一个人收到,信中内容是真是假,还有待定的地方,可这么多人都在同一时间收到了。
几人合计,发现他们得到的消息的途径都一样。
“兹事体大,我等还是快快去找太子殿下,商议该如何做。”
于是,便有了几位大臣大晚上在东宫外求见的一幕。
萧晟昀听完来龙去脉,脸色严肃起来:“若几位大人所言非虚,父皇真被承王挟持,我等该早做准备,将父皇毫发无损迎回宫。”
这个消息一出,不论真假有几分,他们都不能放任事情继续下去,一国之君被人挟持,现在还没发生什么,但谁也说不准,承王会利用崇明帝做什么。
“截至目前,承王已经在朝中大肆扩张势力,其目的不言而喻,江山社稷,岂容他这般放肆?!”国公一挥袖子,怒声开口。
“正是,承王已经就藩,不该再参与朝中各项事宜。”
除了孟尚书,其他人都是朝中老臣,大半是崇明帝登基时就在的,跟着崇明帝风风雨雨走来,对崇明帝有一定感情,崇明帝选他们,是因为在这个朝廷中,真正能得崇明帝信任的,只有这些人。
他们也没有辜负崇明帝的信任,没将消息不当一回事,得到消息第一时间便是进宫面见太子,想办法解决。
“诸位放心,如果承王真有异心,对父皇不利,孤第一个不答应,但事关父皇安危,如果消息是真,父皇现在就是在承王手上,我们不能轻举妄动,以免承王伤到父皇。”
“殿下的担忧不无道理,承王已经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如果他知道自己的计划暴露,谁也不能保证,他会做什么,我们还是该小心为上。”一名老臣抚着胡须开口。
接下来,几位大臣开始商议,怎么不引起承王怀疑,将崇明帝迎回宫。
“若承王确有不臣之心,恐怕不会那般轻易放陛下回来,毕竟他的目的在陛下面前暴露了,他不会不知道,等皇上回宫,第一个被清算的,只会是他。”孟尚书冷静指出最严重的问题。
其他人又何尝不知道这点,他们只是想,用最平稳的方法解救崇明帝,如果和崇明帝摊开了说,没人可以保证崇明帝的安危。
就这个问题商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