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10
顾亮星问道,“自从我们回来,你就有些不对劲,似乎心情不好的样子。”
“我们不在家的时候有人欺负你了,告诉大哥,大哥帮你教训他。”
顾芸抿了抿嘴,摇了摇头。
顾亮星问不出来,恨不得抓耳挠腮。
“这到底怎么了,为啥不高兴了,你不说是想急死我吗?”顾亮星说着,脑门一亮,“小芸儿,你再不说,那我只能去问咱爸了。”
“问问他我们不在的时候,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
顾芸一下子着急了:【不准去。】
“那你自己告诉我。”顾亮星笑嘻嘻的说。
顾芸气鼓鼓的,好一会儿,她才比划道:【如果外公平反了,他就会离开这里,我是不是也要离开你们?】
“什么?你要走?”顾亮星大惊失色。
顾芸瞪了他一眼:【我是说如果。】
顾亮星忙道:“那不成啊,你不是已经给我爸当女儿了吗,哪能直接走啊。”
说完他心思一转,笑着说道:“小芸儿,你就为这个不高兴吗?”
伸手弄乱妹妹的头发,顾亮星哈哈笑道:“你是咱爸的女儿,我跟阿晨的妹妹,是顾芸,不管发生什么,谁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
“郑老爷子要是能平反是好事儿,到时候如果他想走,也要带着你一起走,那我们就常常去看你,如果他不走,我们就把他当爷爷养着,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是一家人。”
“再说了,你外公不是北京人吗,反正现在三姑四姑都在北京,你去那边,跟去上学也没什么不同,你说是不是?”
顾芸听着,这两天一直压在心头的乌云也被驱散了。
顾亮星拍着她的肩头,斩钉截铁的说:“只要我们是一家人,就算在天南地北也还是一家人,你看二叔和姑姑们都不在上河村,难道我们之间的感情就变淡了吗?”
一番话,让顾芸豁然开朗,忍不住笑了起来。
另一头,顾亮晨拎着一盆子嫩花生进屋,就瞧见顾三婶正带着顾婷在院子里补衣服,瞧见他就笑道:“阿晨来了,快进来坐坐。”
“三奶奶,我们家煮嫩花生了,我爸让我拿一点过来。”顾亮晨笑道。
顾三叔正巧从屋里头出来,听了这话就笑:“你家吃啥好东西,你爸都惦记着我们两个老的。”
说着还尝了一口,点头道:“这花生好,吃着软糯。”
“三爷爷三奶奶,那我先回去了。”
顾三叔却叫住他:“等等,阿晨,你帮忙带句话回去,跟你爸说前些日子问的事情,现在有信儿了。”
“真的吗,那我现在就回去告诉他去。”顾亮晨一听也是高兴。
顾三婶放下衣服,走过来一看,也笑道:“这花生瞧着好。”
说着抓了一把给顾婷,顾婷剥开一颗尝起来,点头说:“好吃,阿东叔可真好。”
顾三婶摸了摸她的头发,忍不住说了句:“也就你阿东叔舍得这么祸祸。”
“人孩子的一番心意,你吃就行了,别唠叨,唠叨惹人烦。”顾三叔劝道。
顾三婶忙道:“我也就是在家说说,哎,亲儿子的事情都管不了,更别提侄子了。”
这时候,顾婷抬头说了句:“奶奶,你可以管我,我不烦你管。”
顾三婶听着,抱着孙女一阵心肝宝贝的喊。
另一头,顾亮晨已经跑回家,进门就喊:“爸,三爷爷说你上次打听的事儿有消息了。”
第203章 变化(二)
顾明东听了消息, 倒是也十分惊讶。
“这么快?”想了想,顾明东索性放下手边的事情,走了一趟顾三叔家。
结果顾三叔瞧见他, 就说:“阿晨那孩子跑太快了,我还剩下半句话没说完呢。”
顾三叔拉着他到一边,低声说:“咱们生产队包产到户的事儿,我去镇上悄摸的跟王书记打了报告。”
“王书记的意思是,现在政策松了, 让咱们放开手脚大胆的干,等年底有了好收成,他愿意出面往上头打报告。”
顾明东一听,就知道王书记的意思了。
王书记在溪源镇那么多年, 对当地的情况熟悉的很, 知道公社的状态迟早都会消失, 所以才会同意顾三叔的“试一试”。
左右成功了, 王书记也有功劳,如果失败了,那就是一个生产队的小问题。
“那承包山林的事情呢?”顾明东追问道。
他心心念念的, 自然是要把上河村附近的山林都收入囊中。
顾三叔笑道:“现在肯定不行,但王书记说了,只要证明包产到户是可行的,对国家对农民是有利的,到时候政策一定会一步步放开。”
顾明东心中有底,他提前告诉顾三叔, 也只是怕到时候有人抢在前头罢了。
倒是顾三叔犹豫再三,还是问道:“不过你真的要承包山地吗?”
“咱们这边的山地不适合种果子,平日里挖个野笋野菜还成, 这要是真金白银的砸下去,恐怕收不回本钱。”
顾三叔也是一心一意为大侄子着想。
他们这边的山地贫瘠,山里头种板栗之类的坚果还成,种果树的话,结出来的果子都酸涩难下口,主要原因就是山地太贫,而且雨水太多。
“你要是真的想承包,那承包后头的竹林子多好,现成的笋子就能卖钱。”
顾明东笑道:“三叔,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我的本事吗?”
“别人种出来的果子酸涩,但我肯定有办法让他变甜。”
顾三叔一想也是,顾明东跟北京的大教授关系好,肯定能弄到让果子变甜的法子。
他笑了笑,拍着大侄子的肩头说:“你心底有数就好,是三叔瞎操心了。”
顾明东想了想,倒是反过来劝他:“三叔,等上头真的放开承包权限了,你也可以考虑一下承包竹林子,不提卖春笋、笋干的收益,竹子也能做成各种各样的竹编,肯定比种地来钱快。”
这话一说,顾三叔倒是有些心动,但很快皱眉道:“哎,我就算想干,这家里也没人能干。”
顾保家在回收站干的好好的,虽说工资不高,但好歹是正经的工作,而且还能时不时带一些能用得上的东西回来。
去了还不到一年呢,老大家眼看着宽裕了许多,为此顾保家夫妻很是感谢,逢年过节都往老顾家送礼。
老大家两个儿子,一个已经去参军了,来信说表现很好,看顾军的意思,是想留在那边发展的,只是不知道能不能留下。
老二顾勇读书都入魔了,看他那架势,如果今年考不上,明年也会继续。
顾明东笑着提醒道:“三叔,我保家哥家没人,难道卫国哥也没空吗?”
“老二啊……”顾三叔犹豫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