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9
个底,“咦,是文才兄和马大人?”
“晦气,”祝英台不开心地揪着梁山伯的衣袖,“怎么随便走走也能碰到他们两个?”
“英台,你怎么还是那么看不惯文才兄?”梁山伯笑得宠溺。
“哼,跟邱玉婵玩在一处的,能是什么好人?”
按理来说,她和邱玉婵经历了一次身份险些被拆穿、“姊妹”二人联手共渡难关的戏码以后,关系怎么也应该变得更好才对。
可惜二人性格不合,甚至还没出事情解决的当天,她们就因为马文才和卢鸿远二人吵了起来。
祝英台觉得自己是好心提醒,好女孩不应该跟这样的坏家伙混在一起。
邱玉婵觉得她多管闲事,并且毫不犹豫地警告她,别以为一起处理过一次二人共同的难题以后,二人就是朋友了。
现在事情解决了,以后她俩就可以更好地桥归桥、路归路了。
两个都是极其自我,被周围人宠得要星星不给月亮的主儿,邱玉婵一明确态度,祝英台也跟着即刻翻脸。甚至因为翻脸落后一步,心里有气,所以变得比以前更加厌恶她了。
梁山伯“劝”过她几回,在险些因此被她迁怒上以后,就再也不试图让她和邱玉婵恢复关系了。
眼下他听了她的宣言,也只是用了一句,“你还真是小孩子脾气。”一笔带过。
然后便针对眼前的场景发言道,“说起来文才兄和他爹应该也好久没见了吧?我们还是不要再继续往前走,就把这地方留给他们俩叙旧好了。”
祝英台本来确实是想要转过身去、一走了之的,可她一听梁山伯这话,心里瞬间就觉得有哪里变得不对味儿了。
祝英台皱眉道,“这里是书院,又不是他们马家的后花园!凭什么他们两个待在这里,我们就连路都不能走了?他们不想让我过去,我还就偏要过去了!”
“英台……”梁山伯“无奈”了,“罢了,你要是实在是想继续逛下去,那我们经过他们的时候就绕得远一些、动静小一些,这样总行了吧?”
这决定大体符合她的心意,却又没有完全顺着她;同时又巩固了他在祝英台心里老好人的印象;更是给了祝英台一个只需要“嗯”的一声,就能显得她也不是一些看不惯她的人的口中那样“小性儿、无理取闹、不知体贴”的形象的台阶。
无怪乎祝英台总是离不开他,跟他的关系更是愈发亲密。
可是两人相处时,最后的决定和结果,却总是“无奈妥协”的梁山伯心里想要的。
就比如说是这一次,从道路的这边到那边,中间不管怎么绕,都要从马文才和马太守待着的那个小亭子处路过。
就算是他们两个绕了远路,只肖那二人随便一个的眼角余光的扫过,明礼懂事的梁祝两位学子能不停下来给他们俩打声招呼?
招呼都打了,按照马太守的性格,能不留下他们两个寒暄几句?
就算他们不知道他们父子二人有矛盾,可是祝英台和马文才总归是相互看不顺眼吧?
一会儿他们俩万一要是吵起来了,马太守要是个爱子心切的,他就可以帮祝英台诚恳致歉;马太守要是一个惯爱做表面功夫的,只要能给他一个接触的机会,他也可以尽快摸索出最好的跟他交流的方法。
这一来二去的,马太守对他的印象不就深了吗?而且不出预料的话,大概率还会是好印象!
——如果不出预料的话。
原本梁山伯还在心里感慨自己的幸运,一来就撞上了马太守痛苦地捂住心口的一幕。
不管他是身体不舒服,还是被儿子气得不舒服,这都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
为了不显得刻意,梁山伯并没有刻意地挣脱出祝英台的手。
只是在“情不自禁”地关心和呐喊之后,才自己也没注意到地把祝英台的手挣开,然后焦急地感到马太守的身边。
甭管他是真的不舒服还是假的不舒服,他总不能对一个古道热肠的年轻人抱有坏印象吧?
——马太守还真能!
原本他是不讨厌这样“积极进取”的年轻人的,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拿他来教育一下自己的儿子。
可是他刚刚才从儿子嘴里听到了那些匪夷所思的话——万松书院,他们杭州的第一书院!竟然会有男子和男子光明正大地在大庭广众之下亲亲我我、搂搂抱抱?
这可能吗?这肯定是这个逆子说出来气他的话啊!
马太守承认,自己被这个逆子深深地给气到了!他当他这个太守是白当的,一点儿属地的民风都不了解吗?
就在他这么想着、并且被这事儿气到捂着心口不说话的时候,就在他的面前!突然就出现了两个携手走来的学子!
说是携手走来,那都是他的美化!
这两个学子,一个壮得像头熊,一个秀气得堪比青楼里当家的花魁娘子!
马太守可不是在夸祝英台长得漂亮,主要是那股子讲究劲儿,这身上的味道,怕不是玫瑰香露?
这乍一眼看过去香嫩白皙的双手,怕不是从小娇养成的?
这一摇一摆的姿态、这喊着“山伯”二字的娇嗔劲儿,说他们两个不是那种关系,马太守他老人家都不带信的啊!
如果说刚刚捂上心口的时候,马太守还带着点夸张的成分。那这会儿,他的惶恐可就是真心实意的了,“你们两个!”
梁山伯在奔赴赶来的路上,祝英台在娇娇怯怯地追着梁山伯跑来的路上。
感谢他们刚刚升起的想要绕远路的想法,让梁山伯没办法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马太守的身上。
马太守几乎用了他放上太守以后最惊慌、最失措地语调,对着这两个人怒吼道,“不要过来啊!”
“噗——”哈哈哈哈哈!
场上,只有马文才一个人,是真心实意地、忍不住地笑出了声来。
***
那一天,马太守到了最后——所谓的最后,其实也就是在原地坚持着说了几句寒暄的话,免得把可能的青年才俊给得罪死了罢了——可以说是落荒而逃。
没办法,他对自己还是挺自信的。
在风月场上,也是有不少男子是想要傍上他的,可惜他对此道是真的没有兴趣。那些个人精,不需要他把话说出来,自然就能看出这一点。看出来以后,不需要他多说什么,人家也自然不会纠缠了。
可是这里不一样啊!大家都是年轻气盛的年轻学子!
万一哪个就行差踏错、看上他这个权势不低、年纪不也算太大、长相——能有马文才这个儿子,怎么也算不上太差的长辈了呢?
不是他自恋,实在是梁山伯那日的神情,是真的叫他胆战心惊啊!
他们又没有什么旁的关系,他不过是他们的考察官罢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