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6
一种方式,更能够调动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经过实践我们认为比吃大锅饭更好。”
张英第一次听苏叶提到计件制的时候评价,“这种分配方式倒是新颖。”
连省委的领导都能听出意思来,何况是经委的人?他们日常工作就是和经济打交道!祝山扫了一眼上沟村的数据,每个月的数据以一种良性的趋势稳定上涨,短时间内就满足了附近几个供销社肉蛋禽供应,再给他们多一些时间,假以时日岂不是能满足周围几个县、乃至一整个市的需求?
另一个同志迫不及待地提出质疑,“我看了你们的计划书,展望的部分写得不错。不过——你们怎么保证你们的肉蛋禽能按照计划供应下去?”
上沟村这样的村子经委的同志见得多了,
有的村子完全是为了给某个领导增添“业绩”,集中调动一切的资源来完成指标,俗称领导的“面子工程”。
何老师搓得拇指发红,经过苏叶一串的妙语连珠稳定了场面,他完全没有了面对大领导的那种慌张,他迫不及待地抢了苏叶的回答:
“领导担心的问题,绝对不会在我们村发生。首先我们村因地制宜,发展了自己的特色产业,也就是茶叶出口。我们村每年能依靠茶叶获取十万余元的收入,茶叶出口给我们村提供了结实的经济基础。
其次,我们村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我们村每年暑假会从市里吸纳毕业生到村里插队,既解决了我们村‘缺劳动力’、‘缺人才’的问题,也为市里缓解了毕业青年的就业压力。”
周毅与何梅梅用同一种惊奇的目光看待何老师,没想到苏叶去中学抢人的行为落在他眼里竟然是替市里解决青年就业压力。
苏叶听得欣慰地点头,顺便瞪了一眼周毅和何梅梅,可不就是吗?还是何老师懂她!
何梅梅噎了一下。
何老师又说:“第三,我们有很好的粮食基础,阮儒良老师研究的高产粮食项目频频传来喜讯,‘丰实系列’红薯产量是普通红薯的2倍,玉米亩产550公斤,花生亩产230公斤,产量均领先于市面上的品种。有稳定、充足的粮食供应,保证了养殖顺利进行。”
“最后我们的政策好,劳动积极性空前大涨,劳动力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前有省委的领导大力支持、后有经委同志的认可,我们有底气保证向市场稳定供应肉蛋禽,上沟村绝不会是昙花一现的面子工程。”
何老师有理有据地说完一番话,陈述观点清晰、有力,众人向他投来浓浓的、钦佩的眼神。这水平,不愧是大学生啊……
这几个照面下来,马根生觉得自己就是回炉重造都比不上他们俩,真是货比货的扔、人比人气死人。换成他来说早就被领导问得抓耳挠腮,搞不好还会被扣上一顶挖社会主义墙角的帽子。
何老师说完之后看到领导喜滋滋地退后一步,这一套话术还是苏叶教他的,领导喜欢听条理清晰的汇报,不能过于啰嗦、要直切主题,人既要不卑不亢、马屁也要吹得隐晦。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他最后一句话让经委的同志露出呵呵的笑容,气氛终于彻底轻松了。
何老师一拍手说:“呀,这都快到饭点了,领导们要不要去尝尝咱们村‘社会主义的成果’?”
祝山一行人确实挺不容易的,为了来这鸟不拉屎的山旮旯天不亮就启程了,早餐都是囫囵在车里应付的,这山路陡得直接把一个同志弄晕了,一路吐着过来的。这会到饭点了哪里还绷得住面子。
他们欣然同意,去品尝上沟村的社会主义成果。
第115章
人群散开, 马根生和马支书把领导请去了食堂。何老师退后一步,笑着问大伙:“怎么样,刚才我表现得不错吧?”
何梅梅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顺便捂着自己的小心脏说:“别说,刚才领导那阵势差点把我吓坏了, 腿肚子都打抖,还是何老师有勇有谋。”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苏叶,全场对答如流、进退有度,要不是她组织大家一起准备材料, 今天肯定要被领导问懵, 他们哪里像是来考察的?抛出的问题一个比一个犀利, 整得就像来拷问罪犯的。
大伙刚才心里打着突突:该不会一言不合把他们抓去当反面典型蹲大牢吧?
顾向前朝苏叶竖起了大拇指, 苏叶对顾向前矜持地微微一笑, 抬头挺胸地领着经委小组的领导们去食堂。
顾向前到了食堂看了一眼, 已经是正午,因为过年的缘故, 食堂今天免费供应红薯、玉米馒头,香喷喷的大米饭, 每人限领一只馒头, 有鸡肉、红烧肉供应,要花钱买但价格却不贵。食堂的桌椅都是新的,簇新的墙上粉刷着“节约粮食”、“拼尽一切完成国家交予的任务”标语。
一切是那么的欣欣向荣,虽然比不上城里工厂气派,但短短一年之内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是很不容易, 更难得的是上沟村的粮食是富足的, 农民伙食好,城里的工厂在这点上远不及它。
队长马根生骄傲地让师傅上饭菜, 顺便和大家介绍道:“这是盖工厂的时候顺便建的,以后村里的社员可以来吃,不用粮票,平价又便宜。”
肉菜五毛钱、素菜两毛钱,米饭面条一毛钱,各色粉面汤六毛钱,花不了一块钱就可以吃到一顿美味的饭菜。要是搁外面的国营饭店,一顿不花个三五块都未必能吃到这么实惠的饭菜。
经委的考察小组一共有六个人,刘刚为了远道而来的客人,精心准备了四菜一汤。虽然只有四菜一汤,却下了一番功夫。
比如红烧狮子头,他用的是养猪场新宰的猪肉做成的,社员前脚刚杀好,后脚就送过来了。正宗的狮子头讲究三肥七瘦,猪肉剁了近千次,做成的狮子头柔韧劲道,下油锅炸一边再慢炖十五分钟,精华全在丸子里。
响油鳝丝,这是一道苏杭的名菜,讲究油润不腻,肉鲜香浓。重油宽油做出来的鳝丝却不见油腻,只余鳝鱼的鲜嫩滑腻,因为热油锁住了鳝鱼的水分,但却不能炸糊它,炸糊了就是另一道菜——响油鳝糊,它对火候的把控十分讲究。
一锅金汤猪肚鸡用小边炉小火轻煨,入口的温度刚刚好,温馨的滋味可以适时地抚慰晕车后不适的胃。
倒不是多么珍贵的食材,不过却可以看得出来用心,肉都是最新鲜的、在村子里就地取材,加上刘刚的手艺,让人每一口都能品尝到最鲜的滋味。
祝山在吃饭前随意地问村里人:“你们一年能吃几次肉?”
农民们先是一愣,接着认真地掰着手指头数了数:春节发了肉一直吃到初五都还有剩,去年从端午开始村里就陆陆续续补贴猪肉了,然后是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