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6
在夏天暴雨季来临之前,收完了稻谷。谷子收完后附近几个村都来借收割机,苏叶以每天五十块的租赁价格把它租了出去。
几场大雨过后,干瘪的河流渐渐变得丰沛。马根生不知从哪里搞来了一堆鱼苗,放了上百斤鱼苗到河里。
马支书喜意盈盈地去数鱼苗,数来数去都数不清,“人老了,看不清了,我不数啦!”
去年如果能在河里摸出一条小鱼,能让全家人高兴一整天。以后这鱼塘养起来了,隔三差五吃顿鱼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日子真的在慢慢变好了!马支书上了年纪,牙口不好了,没闹饥荒前最爱吃鱼。
马根生郑重地地叮嘱着大伙,“现在开始谁也不许下河摸鱼,这条河就是咱们村的共同财产,我们全村人齐心协力、其利断金,养到冬天大伙都有大鱼吃!”
他受到苏叶的启发,专门派了两个队员养鱼每天负责喂养、看守。那两个队员特意去阮儒良老师那仔细地听了一周的课,学习养鱼的文化知识。
……
五月下旬,村里开始陆陆续续采收玉米、花生。
阮儒良的玉米、花生也陆续传来了喜报,它们比普通的玉米、花生增产了10%,这个产量拿到县里开会也是一笔很不错的成绩,不过出于谨慎的缘故,他想增产30%之后再把成绩报上去。
阮儒良给高产的玉米、花生分别取名“富裕一号”、“富强一号”。
苏叶被阮儒良这波扎实的技术炫到了,原以为随手拣了一个骗子,没想到却是一个大佬。他极其勤奋,今年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工作结束后偶尔还会给学生上课,难以想象他之前默默无名地教了几十年书。
收割花生那天陆厂长亲自下乡察看了花生采收情况,他把花生捧在手心里,小心翼翼地剥开壳。藕粉色白胖的花生籽粒饱满圆实,一株根系结了很多花生。
“比我们工厂收的花生油料质量好,阮老师辛苦了!”
他尝了几颗花生,嘴里的花生十分清甜、香脆。
他望着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目含喜悦地说:“我们油厂会跟政府申请,优先采用上沟村的花生作为油料。”
这虽然不会给上沟村带来实质性的收益,却证明了富强一号质量很好、适合用来榨油,对花生的肯定比对他说上一万句称赞还要来得实际,阮儒良心里甜滋滋的,他黝黑的脸露出一口洁白的牙。
“好!以后就用上沟村的花生,明年我让村里的生产队多种几十亩。”
在大伙千盼万盼,“丰实一号”红薯终于迎来了丰收。
张英、徐爱华以及若干领导都来亲自观摩了丰实一号的丰收,村里人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领导,紧张却又热情。
一大清早,壮劳动力们就忙碌在红薯地里,马根生原本很紧张红薯的产量,担心它不如去年好。毕竟去年是十几个学生精心照料一亩地,今年村里种了一百亩的红薯,由社员们集体料理。
不过当第一株红薯被连根挖起、露出全貌的时候,马根生打消了这种担心。
新出土的红薯无论块茎个头、还是一根藤上结果率的都比去年强,全村人都都下地挖了红薯,在大家齐心协力之下一亩红薯很快采收完成。
马根生把一捆捆红薯放上地磅,周毅负责统计数字,最后他震惊地把本子和笔一扔,抬头高兴地说道:
“丰实一号亩产7501斤!”
这个恐怖的数字震惊了所有人,大家的目光唰地投向阮儒良,去年六千斤的红薯产量已经足够吓人,但今年又再次刷新记录。
“阮老师辛苦了!希望明年研究顺利,再接再厉,早日突破万斤红薯。”
苏叶隔着人群冲他竖起了大拇指。她提前让人做了大红花红绸带,亲手把它戴在了阮儒良的身上。
在过去无数个日日夜夜中,他没有睡过一天的整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田里、实验室。在此之前他研究红薯已经研究了十年,手稿写了厚厚的几麻袋,饥荒的出现更是坚定了他培育高产红薯的决心。
阮儒良反而把身上的红绸带摘下戴在了苏叶身上。
他碰到了苏叶,有了一块地,从此有了栽种梦想的温床。她替他奔赴海峡彼岸,漂洋过海地弄来了一台显微镜,她给他弄来了一个实验室。
阮儒良微笑地说,“小苏,谢谢你。”
在场的所有农民都在欢呼,亩产增产一千五百斤意味着平均每一亩地可以多养活四个人,全村种了一百亩红薯,可以多养活四百口人,这几乎是全村一半的人口。
壮劳动力们跑过去簇拥起阮儒良,高高地把他举到半空中。
张英、徐爱华是第一次参观红薯采收。张英嘴角盛满了满意的笑容,“上沟村工作做得很不错。”
原先以为这个村子太高调了,现在发现它确实有高调的资本。
红薯能达到亩产七千五百斤,在如今全国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它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增产,它能养活很多人口、挽救老百姓的生命!
徐爱华笑得合不拢嘴。
去年,他疑心红薯产量虚报,现在亲眼观摩了丰收的场景,掺不了半分假。他心里的疑虑是完完全全打消了。去年徐爱华把数据上报省里,省里出于谨慎的态度把这件事压了下去,报道不见一点水花。只等它试验成功,秋薯再推广全县。而现在——徐爱华想着马上就请市里报社的记者全方面报道,要热烈地报道,没有几个版面的刊登都不够郑重!
这件事传出去多光荣!
马根生笑眯眯地调侃,“去年咱们村太穷,杀不起猪,今年看来不杀都不行了。”
只可惜大队猪场里猪仔还没长大,烤个乳猪应该也不错。
这么重要的日子,还烤什么乳猪?刘刚闻言马上去宿舍的后山牵了一头大肥猪下来。
他们去年秋天养的猪已经喂得很肥了,白白胖胖的,通体肥膘,足足有三百斤重。他让村里的壮劳力杀猪、放血,烤了半扇的猪肉、半扇留着做酒菜。
村里专门做红白喜事的厨子用它做了十桌菜,在村里摆了流水喜宴。
苏叶趁着气氛正好,同领导说:“今年的粮食交够了往年的份额,剩下的我们村要留着用在生产和发展上。”
家禽家畜光喂草喂不肥,前段时间村里养起了鱼,哪哪都需要粮食。
马无夜草不肥,交够国家的粮食剩余的部分归自己,意味着村里有更多的粮食用于养殖。交够国家的粮食,剩余的留给集体这样才能调动劳动积极性。
过了一会,张英终于说,“好。”
“苏叶同志,今年的粮食批给你们,我要求你们村明年粮食产量是今年的两倍,你敢接受这个任务吗?”
苏叶爽快地答应,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