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


出了狼似的精光。

苏叶说着转身就要走。

“哎——你别走,等等。”女人追了上去,拼命地拦住苏叶,“我买!我买还不成吗?”

她迅速掏出了五块钱和两张一粮票,塞到苏叶手里,生怕晚了一秒苏叶改变主意似的。

她小心翼翼地展开了包装的纸,验了验鸡蛋面,根根面条质地均匀柔韧,散发着一股清香,闻起来非常新鲜,不是那种一碰就碎的过期挂面,她舒了一口气,满意地把挂面塞到包里离开了。

刺激,主播马上就有钱了!

用户“爱国”打赏10g五花肉,留言原来这就是黑市交易,真新鲜。

直播间的弹幕飞了起来喜迎土豪

10个飞机约等于10g肉,我的妈,请主播吃上一顿肉是要倾家荡产的节奏。

苏叶抿唇笑笑,有打赏,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肉虽然小,但炼成油炒菜吃可香了,能够保证她一天摄入的热量。

苏叶拿着两斤的粮票去供销社门市部换了一斤玉米面,三斤红薯干。

红薯量大又便宜,是大家用来果腹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三斤红薯干扣一斤的粮票额度。

结合昨天买玉米面的经历,苏叶心里大概有了一个模糊的公式一斤粮票能换一斤精细粮、两斤粗粮、三斤红薯干(糙粮)。正因为精细粮难得,所以人们排上一天一夜的队伍也想买到富强粉。

除了玉米面和红薯干之外,苏叶还花了三块七毛钱买了一只炉子、一只陶锅、两斤煤。两斤煤票是在黑市买的,花了五毛钱。

有了这些东西,苏叶以后再也不需要麻烦地去借别人家的炊具了。

人的潜力是需要被激发的,在后世拧个矿泉水瓶盖都懒得自己动手的苏叶,现在能一手拎煤球、一手拎粮食,顺便把炉子和锅抱在怀里。

虽然走路双腿直打飘,可是苏叶心里高兴得不得了。

下公交车后,苏叶小心翼翼地抱着一堆东西回家属楼。

虽然已经是深冬,寒风嗖嗖地吹,依旧减不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踢着一只破足球在操场上追逐。

远处传来中气十足的吆喝声,“谭明明回来吃饭!要死啦,别动不动坐地上,把衣服折腾坏了我让你光着腚过年!你看着点路,地面结冰了,滑,小心点。”

话音刚落小孩就摔了个大马趴,苏叶一不留神,打着飘的脚踩空也跟着摔了一跤,整个人从台阶上摔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两道松枝绿的影子飞奔上来。

其中一个人扶住了摔下来的苏叶,跟变戏法似的一脚勾住炉子的铁丝提耳,一手接住了粮食。没有接应的煤球滚滚地掉了出来,洒落了一地。

好俊的身手!苏叶即便吓得脸色惨白,也看得津津有味。

“多亏有你们,谢谢同志!”苏叶抬起头看着救命恩人说,说着她的声音戛然而止,直接看得呆掉了。

面前的男人极是英挺,他的眼珠黝黑发亮,高高的鼻子和眉角宛如被人细细雕琢,英气中糅杂着一丝精致,紧绷的下颚线条却透出坚毅和血性。

“不客气,为人民服务。”他的目光逡巡了苏叶一眼,“能走吗?”

苏叶不假思索地回道,“当然不能。”

苏叶一时语快,嘴秃噜了,差点忘了自己的已婚身份,在这个年代男女交往接触过密是会死人的。

“我是说我的脚扭了拎不动东西,不过我自己是可以走的。”

另一个从开始就沉默的男人看了一眼时间,“队长,你送她回家吧。还有十分钟集合,我在这里等你。”

他说完弯下腰帮苏叶捡起了地上的煤球。

兵哥一声不吭地接过了所有物品,送苏叶回家。

他长得又高又大,一双笔直的大长腿裹在松枝绿军裤,身体投下的影子可以把苏叶完全覆盖。那笨重的煤炉于他而言,仿佛头发丝般的轻松,他用一根手指头就能提起。

盯着他背影的苏叶不禁感叹长得帅,体力倍儿棒,身材超赞,果然好男人全都上交给了国家。

不过苏叶只过过眼瘾,欣赏完了就礼貌性地挪开了目光,

终于到了家门口,苏叶从怀里掏出钥匙打开门,跟兵哥哥客气地道“同志,你随意放就好。”

兵哥哥仿佛第一次来这里,他好奇地巡视了苏叶家一眼床上的被子没有叠,看到一半的书被反扣在桌上,饭桌的食盒里还有两只凉掉的馒头。

苏叶心想这人也太不讲究了,怎么能随便看已婚女人的房间?

她想了想口袋里掏出一包东西塞到人家手里,以表感谢。油纸装着苏叶的口粮,几片风干了的红烧肉,苏叶饿了的时候就会吃一块补充体力。

兵哥拧紧眉头,脸上露出了奇怪的表情。

苏叶指着那包肉,感激地说“谢谢你,再见。”

苏叶没有问兵哥哥的名字,说完她便关上了房门。

第4章

苏叶有了玉米面和红薯干,搭着剩下的红烧肉吃了顿好的。

招聘考试的那天,她养足了精神,去了市里的一所学校考试。这有可能是苏叶仅剩的最好的机会,把握不住,以后她要乖乖去扫大街。

因为现在的工作都是包分配、讲推荐的,苏叶的学历不高、也没有好的推荐。

苏叶拿了自己的介绍信交给负责考试的老师,老师放她进了考场。

苏叶走进考场就惊讶了一下,她的竞争者还真不少,数一数共七个人。苏叶趁着考前和竞争者们寒暄了几句。

她惊讶地得知其中居然有五个是中专生,不得不说此时的苏叶感受到了来自生活的恶意。

主播别怂,干就完事,别给母校丢脸,你可是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复合型人才!

心疼主播,顺便,略好笑是怎么回事?惊!一代本科生居然畏惧中专生。

苏叶坐在位置上,缓缓地削起了铅笔,给大家科普起来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在这个年代只有聪明的学生才能去上中专,考得不好的人只能老老实实读高中。

六七十年代是中专生最璀璨耀眼的时代。这段时期里,中专生代表了最聪明的一群人。这个年代的学生是削尖了脑袋考中专,因为考上了中专意味着转城镇户口、包分配、包编制。只要考上中专,饭票、工作、对象全都搞定了。为此国家严格把控考上的人数。

六七十年代的中专生凤毛麟角,每个班仅少数几个能考得上,偏远的县城乡村可能一个都没有。他们被国家培养着学习专业技术,水利电气设计机械医护……毕业后直接进工厂、机关单位,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巨大。

直到恢复高考,国家开始重视大学教育、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专才渐渐没落。

苏叶以前逛论坛经常能看到老人感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