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5
然出城,另有大军前来偷袭的缘故,但也同样说明了北桑军队内部撕裂,各方人马争权夺利。
按史唐的意思是,此刻正好一鼓作气,将甘南城也拿下,以彻底解除开阳隐忧。
不过许茂却没答应,道此刻他们最要紧的事还是巩固城防,让士兵们修身养息,等待明年初夏的大战。
其中最要紧的就是补充守城的军械器材,这件事许茂交给军需官去做了,不过因为谢良臣是工部出身,而且一直未见跋扈专横,所以军需官并不害怕他,反而常常来与他讨论各种军械的制造以及改进之法。
谢良臣也很乐意与对方讨论,尤其是在如何阻挡对方攻城上。
现在北桑有了刀剑难伤的绞绳,对方骑兵攀爬城墙便十分容易,军需官的想法是不如多备滚木,等对方一来则将滚木放下,将对方击倒。
“滚木皆需穿绳固定,击出后又来拉回,每放一次耗时不少,可是对方攀爬迅速,此非良策。”谢良臣摇头道。
“那该如何?”军需官看向他。
谢良臣笑笑,然后在纸上写了个“油”字。
“用油?”
“没错,铁索虽是无法点燃更无法轻易斩断,但是人要攀爬也得借力,任凭北桑士兵身手如何矫健,却也无法通过滑不溜手的铁索爬上来。”
这正是谢良臣没有提出帮着许茂制作这种钩爪的原因,因为虽然此物优势很明显,但劣势同样也明显,只是当初真定守城的人没有想到而已。
军需官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可不正是这样?铁索上抹油,任凭对方再是强悍,也休想再故技重施爬上来!
若他们要想再次攻城,除非如大融一样使用多种攻城器械,如撞车、冲车、投石机甚至大/炮等等,否则别想轻易将城攻下!
北桑南下劫掠,几乎不会这种大型的攻城器具,若是由此动作,那么朝廷必然也会发大兵来救。
“大人英明!看来只要咱们将守城的器械准备好,北桑贼子必然不敢轻易来犯!”军需官双眼明亮,立刻就命人准备桐油去了。
等人离开,江着进来了,凑近他耳边小声道:“大人,琼州那边已经传回消息,四小姐说未见可疑人物,不过她会命人暗中留心,看是谁将东西带到了北地。”
谢良臣写字的手顿了顿,抬眼看向江着,神色肃然道:“绞索都是小事,最要紧的还是不能让图纸传入别人手中,否则此事一旦败露,便是灭顶之灾。”
江着自然知道事关重大,也谨慎的点头,“小人已经将书信交给了四小姐,四小姐也知此事重大,因此不仅一直使用化名,而且凡身边之人以及坊中所用工匠都是几番详查,只除了......”
“只除了什么?”
江着不知该不该说,但想到此事或许不止是谢良瑾的私事,还可能关系到众人安危的时候,还是大胆开口了。
“四小姐身边那个少年,小人按对方所提供的消息派人打听,哪知却只得到其全家已无一人存世的结果。”他怀疑这人有问题。
这事谢良臣也略知一二,大概在一年前,他从盛瑗口中得知了小妹从海上救了个落水的少年的事,还说对方生得极好,年纪比谢良瑾小五岁。
一开始他们也没当回事,毕竟在海上遭遇风浪而落水的人不少,从海里救起个人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只是谢良瑾在救了人之后,这少年却没离开,而是留了下来,说要报答谢良瑾的救命之恩,所以在船厂当起了船工。
少年十七八岁的年纪,生得又俊秀,谢良瑾本来还怕他承受不住船厂的辛苦,哪知他却十分能干,最后竟然还慢慢成了一个小管事。
除此之外,此人还识字,不像一般商人那样粗鄙,渐渐的谢良瑾便对他生出些好感来,两人似乎有越走越近的趋势。
自从知道小妹可能有了喜欢的人之后,谢良臣便让江着去打听对方的底细,可惜却一直没有确切的结果,可要说可疑,目前也未见不妥之处。
现在他这样说,谢良臣也有点警惕起来,毕竟通常打着救命之恩名头,要以身相报的人,除了极少真的是感激涕零到要奉献自己之外,其他无外乎两种。
见色起意以及另有所图。
若是前一种,既然自家小妹也喜欢这个少年,谢良臣也不想插手,更不认为对方小五岁是什么大问题,到时候招赘就是了。
可若是第二种,那他就无法容忍了。
“传信过去,令人将此少年画像仔细描摹后随信一并寄来,同时找人试试他,看他会不会功夫。”谢良臣开口道。
江着领命而去,谢良臣见砚台里的墨有些结冰了,又倒了点热水进去,将其化开,继续写折子。
他写得这封折子是给众人请功用的,同时顺便说了一下许茂打算明年初夏派兵进攻北桑的事。
此次他们出京的底线任务是在春天之前保北境安宁,能够交差的任务则是夺回失去的两座城池,至于要任务优秀嘛,自然就是打痛对方,消其气焰。
若要如此,则必得发兵草原主动出击,至于时间,最好选在夏天。
为什么是此时呢?说来原因也很残忍,因为春天乃是草原牲畜以及北桑牧民们繁育后代的时节。
等春天结束后,草原上的女人和牲畜们都怀孕了,行动不便,若是此刻大融派兵杀到,则对方人马迁徙必定混乱,而且多半都会在逃命途中落胎,如此一来,既减少了对方的人口,又令其牛羊损伤,由此达到削弱对方的目的。
汉朝抗击匈奴,使用的便是此种策略。
在《汉书·匈奴传》里有如此记载:“汉兵深入穷追二十余年,匈奴孕重惰?,罢极苦之。”
“惰?”的意思,即胎未成之前便被迫堕下,要么则是胎死腹中。
所以即便在卫青之前,汉朝与匈奴对战多处下风,但是因为对方劫掠之后,汉朝也时时在春夏派骑兵深入草原对其骚扰,所以匈奴的人口一直不丰,初时还能随随便便集结几十万大军,等到后来,整个草原王庭已经是人烟稀少。
不过自南北朝之后,匈奴逐渐被同化融入中原,因此针对匈奴的这种骚扰便没有了,比如唐朝诗人刘禹锡,据说就有匈奴血统。
但是此种办法却未被摒弃,便如宋朝虽然武力不强,但是也常常会在春夏时节派兵袭扰蒙古,道理都是一样的。
许茂打算春夏时深入草原作战,虽有骚扰的意图在,不过据谢良臣得知,他应该不只是想骚扰对方,还想有所斩获,比如歼敌多少以及抓个什么王回来。
谢良臣是不赞同大规模深入敌后作战的,因为大融既没有汉朝兵力之强,也没有宋朝之富,可是既然作战计划已经定下,且十万人马已经开赴边关,那么他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