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1


便一直养着她。

至于爹娘那边,他再想办法开解吧。

新年很快结束,谢良臣回国子监上班了,而因为去年走了不少人,所以今年又有一大批的新生到。

这些人都是已经通过了入学选拔考试的,不过在正式开始在国子监读书前,他们还得现参加“入学礼”。

这种“入学礼”很像前世开学礼,而且监生们也得给“束脩”。

国子监关于“入学礼”的要求,历朝历代基本都没变过,仍沿用的是《全唐书》的礼仪,即:“初入学,皆行束脩之礼,礼于师。国子学、太学,各绢三匹;四门学,绢二匹;俊士及律、书、算学、州县各绢一匹;皆有酒脯。其束脩三分入博士,二分助教。”

这里只提到了“三分入博士,二分助教”,其实国子监祭酒、司业以及学正们也会收到监生们送的类似束脩的礼物,谢良臣也一样,这也算是另一种工资福利。

入学礼很热闹,今年的新生尤其多,特别是入律学和算学两院的学生。

主持完开学礼,会试也即将开考。

过完年后谢良材就与祝明源、唐于成上京来了,因为家中本就有三间空屋,所以谢良臣便邀请他们来家中居住。

武徇也到了,不过因为是从渝州出发,所以另走了一路,院子也还是租的上次那间。

唐、祝两人本不想麻烦他,不过谢良臣却十分坚持,最后唐、祝二人拗不过他,便住在了谢家。

祝明源和唐于成如今都已成了亲,其中祝明源娶的是他的表妹,唐于成的夫人则是府学教谕的女儿,如今怀孕了在家中安胎。

对于此次会试,两人都踌躇满志,谢良材也很激动,但他也知道第一次参加会试考中的几率极低,所以也一直在向他二哥取经,问会试的事情。

谢良臣将自己以前用过的考篮翻了出来,一边介绍每种工具的作用,一边介绍考场情况。

唐、祝二人见到了,也说要去准备同样的东西,毕竟这可都是别人摸索出来的经验,若是没有谢良臣,他们也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来总结,这一次浪费的时间可就是三年。

国子监的事基本都是按部就班的在做,吏部又在忙着考核百官政绩,谢良臣也无事,便在家中开了这个会试临时培训班,希望三人都能有个好结果。

而且托他以前在翰林院任过职的福,这次的主考官和同考官们,他大多都认识,对方性格如何,喜好的文风怎样,他也算了解,于是便仔细罗列了对方的信息,让三人能有个大致的答题方向。

谢良臣知道张筹也上京来了,不过他不是从荣县走的,而是从府城走的,所以并未跟祝明源他们一路。

他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时候到的,反正差不多是在谢良材三人到京五日后,张筹才递了帖子过来,道他如今住在什么地方,以及要是谢良臣有空,欢迎他随时去坐坐。

这帖子写得十分客气,不过也都是面子上的功夫而已,所以谢良臣也没打算真去对方府上拜访,而是也回一一封同样客气的帖子过去。

在这次的朝廷大清洗中,张筹的岳父并未受到任何影响,而且还升官了,由原来的江城知府一职被调入京城,成了从三品的光禄寺卿。

光禄寺卿算是“小九卿”之一,因此即便光禄寺没什么实权,但是因为与礼部一起管着祭祀、宴席等等,所以是个油水很足的部门,若是背后没有关系,一般人也难拿到这个肥缺。

谢良臣不知这是江大人的安排还是王大人的意思,不过张筹确实娶了个娘家背景强势的夫人。

二月十九,会试开考。

谢良臣将三人送去贡院之后便去了国子监,只是才到不久,薛大人便将他叫了过去,道吏部发调令来了。

竟然这么快就发了调令?谢良臣眉头紧皱。

吏部派官一般都是按任职地方远近来排先后顺序的,若是要去的地方远,一般就会先发调令,若是就在京中,则一般会在地方官任命完了之后再发。

现在才刚二月中旬,吏部就给他发了调令,谢良臣已经有点猜到自己可能会出京了。

只是虽是猜到会出京,但他却没想到会离京这么远。

因为吏部给他的调令是让他去广西直隶钦州任知州。

知州为正五品官职,这次谢良臣算是连升了两级,不过去的地方却不怎么好。

因为广西在古代算是穷省,不仅地理位置不怎样,而且因为山岭众多,所以很多流亡的贵族或者逃犯都会选择来岭南,省内治安不怎样,因此民风也很彪悍。

渐渐的,因为地理条件恶劣,且离京城又远,紧邻交趾以及靠海,所以朝廷贬谪流放官员,除了选择琼州之外,另一个地方就是岭南了。

不过许是知道这个差事不算好,所以谢良臣领的差不是广西辖下十一个府中的某一个州,而是直隶州。

也就是不从属于府,而直接归省一级的衙门直管,地位虽不及府,但从政治角度上来看,两者算是在一级。

而且钦州辖下的情况也没其他地方复杂,没有土司也没有土寨这种地方势力盘踞的原着民,而只有5个县。

分别是南宾县、浦北县、上思县、安平县、合浦县。

这五个县中有两县靠海,非别是安平跟合浦,其中合浦盛产珍珠,因为品质极佳,因此被选为朝廷贡品。

至于其余三县,谢良臣只知南宾县盛产一种优质的荔枝,其他就没什么特别的了,而且这五县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很穷。

谢良臣放下县志,叹口气,看来他这官也不是白升的,便是给他升了两级,对方却仍想着要给他出难题。

朱大人原本见谢良臣升了两级还有点嫉妒,因为从他打听来的消息看,他大概率还是待在国子监,官职也只升一级,为从五品,比谢良臣还低一品。

可现在他见谢良臣被调去了岭南,那点嫉妒已经全部消散,转为了同情。

那地方每年病死或是赶路途中去世的官员不在少数,谢良臣去那地方当官,也不知道三年后能不能活着回来。

作者有话说:

第64章 钦州

谢良臣却在考虑另一件事, 他想趁着上任的机会,顺便回乡探亲。

吏部给他的调令是要他在四月二十日之前到钦州,毕竟路程远, 所以给了他两个月的时间。

他算过来了,若是经过平顶村,虽会绕一点路,但也没绕太远,毕竟大方向都是往西南。

打定了主意,谢良臣在与接任的司业交接完工作之后, 便与盛瑗开始整备起了行装。

不过因着会试还没结束,所以谢良臣又等了两天,等他们考完休整好, 他这才把自己即将去钦州的消息说了出来。

三人都十分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