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4
的工匠、力夫大概就要近两千人。
至于炒热皇帝出巡的各种活动更是层出不穷,且都是城里士绅们自发行动。
比如因着朝廷还派了礼部的官员到场,所以不少士绅便都争相请他们游湖宴饮,又在湖边搭了戏班子唱戏,现场情况比过年还热闹,出游的人比过年还多。
而比出游人还多的则是各种卖手工品、小食的百姓,至于那些家中什么都没有又扛不动木头砖石的,便拿了扁担来做挑夫。
除了湖上每日各种士绅的大船来往不绝,当地衙门在经过礼部的暗示之后,还在当地举办了多场的民间活动,除了破冰赛船之外,还根据季节时令推出了堆雪,冰雕等游戏环节。
对于这些活动,河南的商户们不仅积极捧场,而且还各自赞助了队伍,招募相关人员参加培训,个个都想争第一。
至于他们为何情绪如此高涨,便是因为比赛的胜者可以有机会在融景帝来的时候,登台到御前表演。
这份荣耀在他们看来根本不是金银所能比的,反正他们也不差这一点钱。
于是,在河南士绅富户们大撒币消费三个月之后,原本反叛力量暗流涌动的地方,无数灾民们暂时得到了喘息之机。
底层百姓难得有了赚钱的机会,度过了最危险的三个月,而没有成为流民或者接力继续叛乱。
而等到三月之后,雪化雨来,户部也终于凑够了谷种和麦种调拨河南,春耕既种,民心亦安,虽是百姓们仍过得艰难,但因着有了希望,河南也算暂时安抚住了。
这件事在期初看着像是朝廷大员以及皇帝不顾百姓民生,非要铺张浪费的奢靡之举,哪知却在后头收获了出人意料的结果,让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官员们都惊讶不已。
谢良臣最初的想法便是如此,即拉动富人消费,从而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给底层百姓们提供尽量多的赚钱机会。
毕竟朝廷如今除了镇压之外,并没有其他好的安置办法,如果弃之不管,那么这些人要么饿死,要么就是造反。
所以赈灾的难点,从来都是后续的安置问题,他这法子也算是另类的以工代赈了。
安抚住了灾民,提出此办法的王霄得到了融景帝嘉奖,说他不愧为辅国重臣,官职也升了一级,成了从一品。
除了他之外,在这件事里出了力的人几乎都得到了嘉奖,比如兵部尚书、礼部侍郎还有工部的几位主事。
至于谢良臣,许是觉得抢了他的功劳,没说此计是他提出的,因此王霄给他也派了个活,就是帮融景帝写封禅的祭天文,最后给他也升了一级,把谢良臣调到国子监任正六品的司业去了。
国子监的正官是祭酒,一人,官职从四品,司业二人,官职正六品,为副官,主管监内七学。
之前曾说过,若是乡试连上两次副榜,可入国子监学习,只不过他们只能入七学中的四门馆、律学、书学以及算学四馆学习。
至于另外三馆如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则是非贵族子弟不能入读。
其中国子学监生的资格,最差也必须要官职在三品以上大员或是国公府孙子,要么就是从二品以上官员的曾孙子才能获得,要是品级再低以及辈份再远则不能入国子学读书。【1】
太学、广文馆也差不多,只是官品和爵位降了点,正五品和郡县公的孙子以及从三品官员的曾孙就行。
至于越到后面自然要求就越低,像算学,从九品下的京官就可以把家里的孩子送来了,还有就是普通百姓出身,但是有了两次乡试上榜经历的俊才也能来读书。
而其中四门馆又是个过渡,除了贵族子弟能去,有些门路,或者特别优秀的寒门俊才也能去。
大融对于官员考核升迁的制度是,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若要升迁便要考评优秀。
若任职未满升迁,则必是特殊需要,比如某个职位突然空缺需要人去填补。
融景帝从河南封禅回来,谢良臣差不多也被授官满一年了,虽然最开始有两个月他请假回了乡,不过也是达到了小考要求的。
所以恰逢国子监的其中一位司业要回乡丁忧,这位置便空了出来,而才帮了王霄大忙的他自然是小考评语优秀,所以这才来了国子监。
对于他的升迁,翰林院不少人都瞠目,毕竟他才不过任编撰之职不过一年,竟如此快的就升了一级。
只是等他们看见掌院学士对谢良臣似乎十分赏识后,也了悟过来,原来这位之所以升官如此之快,盖因抱上大腿了。
因此等他离馆那日,翰林院中真心为他送别的人虽有,但大多羡慕嫉妒恨,拐着弯说酸话的更是不少。
不过升迁的并不止他一人,江牧也要离开翰林院了,他被点了大理寺丞,也是正六品。
“国子监里多显贵子弟,谢贤弟此去当慎之又慎。”蔡占和提醒道。
“多谢蔡兄关心,我定当牢记。”谢良臣朝他抱拳,感谢对方的关心。
三日后,谢良臣正式去国子监赴任。
国子监是大融的最高学府,同时也是统管全国教育的行政机构,不过却并不在皇城之内,而在靠近安定门大街的位置,坐北朝南,总共有三进,占地非常的大,比之前世的大学校园也不遑多让。
谢良臣踏进集贤门,拿出手中的调令,立刻就有仆役将他领了进去。
国子监总共有三进共六道门,而祭酒及司业的办公场所在第三进的院子里,所以这一路上他也得以粗粗窥见国子监大概的布局。
跨过太学门就算是入了二进,这里是国子监主要的教学场所。
这里的重要建筑包括有:为勉励学子上进而立的琉璃牌坊,为皇帝驾临讲经而建造的辟雍殿,博士、教授们上课的“六堂”,还有共监生们查阅资料的图书馆彝伦堂等。
其中这里头最瞩目的建筑,还是要属为皇帝临时讲经而建的辟雍殿。
辟雍殿是国子监的核心,这座方形殿阁四角皆为重檐尖顶,四周有水池环绕,池边则立有玉石栏杆防挡行人落水,水池上又各架一座小拱桥连通四方,看起来非常的神圣庄严。
不仅如此,国子监内还有不少树龄逾百年的古树,此刻正值古树繁茂之际,参天的树干和遒劲铺开的枝条上覆满了郁郁葱葱的绿叶,一眼望去,绿盖如云,黄瓦红墙,当真美不胜收。
除此之外,国子监内还设有宿舍、膳堂、药房、射御场,甚至还有菜园等等场所。
总之一切与教学活动相关,以及监生们常接触以及可能会用到的设施,基本都在二进院子里,所以这处地方也是最大的。
谢良臣走在广场上,不久便听到了铃声响起,似乎是监生们下课了。
辟雍殿两边即为教室,三十三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