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9


说一一说了清楚, 也可查证。

后又有些人跳出来,道自己与那故事中的某某认得,在何处见过面, 又谈及他如今得了这笔意外之财后如何富贵,总之——如今百姓中间就没有不羡慕这个人的。

世人爱财, 这是人尽皆知的,哪怕像萧瑾这样坐拥一国的皇帝也会因为银钱不够而烦恼,更不必说一文钱掰成两文钱话的普通百姓了。

有那些爱冒险的, 已经借着官府召人开荒辽东一带的风,早早地就报名去了, 携家带口的想要去发一笔财。不是他们想要阖家都去,而是官府说了,只有阖家过去,才会给送房子跟开荒的农具。

哪怕到时候发不了财, 他们也不吃亏, 去了那儿怎么着都有房子住, 有地耕种,虽然地方贫苦了些, 房子也不会是什么好房子, 但是好歹有个盼头。

最大的盼头, 就数那野人参了。

还有些谨慎的, 抱着安土重迁的念头, 既想要人参, 又不肯抛弃故土,最后多方打听,才得知辽东一带的许多山上确实长着不少野人参,只是不好挖。

还有便是,那地方水土适合种人参,若是家种,同样能养得好。

这当然也是萧瑾散布出去的。

东北那一块的确有野山参,但是萧瑾也不打算让人过度开采。眼下是不得已拿这个当作噱头把人给引过去,等一年之后,他就准备彻底禁止百姓上山采摘人参。不是萧瑾小气,野山参这玩意儿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长出来的,若是全都进山采,要不了多久便会被采得精光,等三五年后灭绝了,他哭都不知道找谁哭去。

那地方适合种人参也不是诓他们的,等他们到了时自然会明白。但人参也不是谁都能种的,说来说去,最保险的还要数种地。

要是都给他去种地,那自然最好了。

半月中,一批又一批人被这人参给迷住了眼,选择去东北闯荡。

萧瑾对此洋洋得意,常拿这件事儿跟冯慨之他们炫耀。

冯慨之沉默地听完他炫耀之后,忽然来了一句:“圣上,您打算什么时候回宫?”

萧瑾:“……”

会不会说话,不会说话可以不用说,他在外头潇洒地正高兴,这时候说回宫未免太过扫兴。

萧瑾敷衍地道:“再说吧。”

冯慨之也知道他正在兴头上,若非必要,他也不想说这样扫兴的话,但是张丞相那边已经来了好几封信,话里话外都是催促圣上赶紧回去。这仗都已经打完了,是该回去好生料理朝中事了。齐国的这几块地方虽好,但是夏国才是他们的根基,总不能捡了西瓜丢了芝麻吧。

冯慨之唉声叹气:“不是微臣想催您回去,是朝中那些大臣都盼着领回去,您毕竟是一国之君,长久不回去是什么事儿呢?”

萧瑾也知道这是自己躲不不过的一件事儿,他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往后拖:“好了好了,朕知道了,会仔细考虑的。你写封信给张丞相,让他不要着急,朕心里有数。”

冯慨之默默道,您有数才怪呢。

今儿若不是他提起来,圣上断不会想起回的事情。

萧瑾的确如此。

他这段时间在外头玩耍玩不亦乐乎,早就忘了从前在宫里过的是什么日子了。自由自在的日子过多了,人也就贪心起来了,想要一直如此。

无奈他的臣子不同意。

没办法,萧瑾只能将回宫的事情提上日程。

再之后,萧瑾重点轻点了一下自己攻打齐国过后四处搜罗的金银财宝。这次他可算是赚大发了,迁移东北一事后,竟还剩下一笔钱。

这笔钱暂时也没有什么急的用处。他跟司徒恭的确攻城了,每到一处便打一仗,但实则两人心中都有所计较,不会把自己日后的地盘给弄坏了,最多也就只损坏了城门,余下皆未动。不论是燕京还是山东,亦或是东北一带,原先是什么样,如今大抵还是什么样,要修缮的地方也不多,替萧瑾省下了好大一笔开支。

战后重建没这个必要,萧瑾便将心思放在了书院里头。

说起来,他一直想在各地开设书院跟武院,但因为经费有限,并未办得多好。

说来说去还是钱的问题。这回总算是有了一大笔盈余,若是不用完实在是可惜,于是萧瑾大手一挥,将这笔钱全都砸进夏国的教育大计之中,并点了礼部尚书韩仲文全权负责此事,另在之前各地未中进士的举人里头选取文先生跟武先生,尽数放到学院中充当夫子,替夏国经营好这科举大业。

萧瑾还给这些官府开设的学院定了极低的束脩,就是贫寒家庭,咬咬牙也是可以上得起学,读得起书的。

可束脩低,便容易入不敷出。就他们手头目前的钱来看,这些学院撑个两三年的运作是不成问题的,至于往后如何,那就只能往后再说了。总之这些学院不能倒,便是拆东墙补西墙,强行稳住这些学院,那也是值得的。如今还不能覆盖整个夏国,等日后有钱了,再慢慢填不上。

这毕竟是一个向上的通道。

对于原先齐国之地,萧瑾也尽量做到了一视同仁。

书院造得很快,因为都是用之前原有的屋子改造的。各地书院建好之后,萧瑾从夏国境内抽调了一部分举人来教授文武之道,又下令在民间招募有识之士,让他们去书院授课。

这些授课的夫子也是有品阶的,只是品阶不高,除了教书也没有别的职务。

但好歹,也算是夏国正经的一个小官儿。

还真有齐国人愿意当这个夫子。他们从前是齐国人,然齐皇已经没了,齐国皇室男丁也死完了,彻底没了念想。为了往后生计,向夏国投诚才是明智之举。

来的都是当地的读书人,武师傅倒是也有,只是很少。

不过怎么说,教书的班子是凑齐了,萧瑾只能寄希望于他们真能教出栋梁之材来。

王从武对齐国人一向防备心很重,见萧瑾如此任用齐国人,便道:“圣上您就不怕这些齐国人包藏祸心?”

萧瑾纠正他:“齐国都已经忘了,他们如今可不是齐国人,是夏国人。”

王从武这话也让萧瑾想起来,估计夏国人有不少还抱有这样的偏见,回头他得下一封诏书,好好警醒一下夏国人,顺便安抚安抚新得的百姓们。

然而这种说辞依旧说服不了王从武:“齐国刚被灭国,这些人是否有二心,咱们也不知道,圣上您还是不要把他们想的太好。”

萧瑾笑着说:“只是让他们去教个书,又不是让他们入朝为官,他们纵有异心,又能做得了什么呢?何况每个书院里头还有夏国的举人,你信不过他们,还信不过这些举子吗?”

王从武拧着眉头。

萧瑾继续说:“提防肯定是要提防的,但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