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


效。

但是,随着面板关闭,慕之云忽然觉得,这个世界好像忽然在自己面前展现出了另一副模样。

一副她以前甚至完全无法理解的模样。

一切都显得如此条分缕析,井井有条。

她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个世界,竟然如此容易被理解。

好像有某种更深层次的真理,直接投在了她的灵魂上。

慕之云睁开眼的时候,看着那道刚才叫她冥思苦想的题目,忽然灵光一闪。

然后就开始奋笔疾书起来。

她写得很快,而且过于顺,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解开了题目的样子。

程璋百无聊赖的靠在桌边上,看着慕之云运笔如飞,琢磨着她什么时候会放弃。

之前那个高三生也是,他写得最快的时候,是抄题目的时候。

这些孩子可真有意思,觉得自己实在做不出来了就开始抄题目,好像抄一遍,灵感就来了。

可是做不出,依然还是做不出来的。

不过,能到这个程度,真的已经是出乎他意料的厉害了,程璋觉得,这孩子肯定是有大好前途的。

程璋等她写了一会,才直起身,想再次开口劝。

然而,自己看到了什么?

程璋忽然就开始怀疑人生起来。

这……是真做出来了?

这道哪怕做出来一半,就能被少年班录取的题目,被一个十来岁还没上过几天学的小丫头,给解出来了?

要么自己以前白活了,要么,这孩子就是真真正正的天才。

程璋看慕之云的神情,终于慢慢郑重起来。

这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面对天才,他好像也教不了太多,只能把自己对几门主科的理解,系统性帮慕之云过了一遍。

虽然只是简单过了一遍,慕之云依然觉得获益良多,感觉之前那层蒙在眼前的面纱,终于被彻底揭开了。

就是几天以后,程璋对慕清说自己实在教不了什么的时候,慕清看起来有些惊慌。

“是这孩子哪里不听话,还是基础太差了?”慕清看起来忧心忡忡,毕竟自己一家好容易摆脱了补习的噩梦,还没轻松几天呢。

“不是不是,”程璋面对心目中的女神,本来就有点语无伦次,解释的时候也是结结巴巴,“云云是我见过最聪明的孩子,她很快就能追上去的,就是以我的水平,实在也教不了她太多了,钱我也不能要,我本来就没帮上什么忙了,哪好意思收钱。”

他硬是把女神递过来的钱推了回去,发现自己一手心的汗,黏黏答答的,又很羞愧的用力往裤子上蹭。

慕清可不能让他退让,很强势的把钱塞进程璋的包里:“云云都说了,你对她的帮助特别大,这钱你肯定不能不要的,不要就是看不起我们俩母子。”

慕清本来就带着一种偏凌厉的美,这时候又带着三分强势,更把这个没什么见识的小青年迷得魂不守舍,最后,还是羞羞答答的接过了钱,钱上仿佛还带着女神的香气,再混着自己的体温……

这没出息的家伙,自己就把自己晃晕乎了。

程璋辞了家教的活,本来慕清还想帮女儿再找一个老师,谁知慕之云却说自己已经不需要了,程璋已经教会她怎么学了。

慕清很惊喜的感叹:“我还以为他是教不了才走的呢,还真有不小的帮助?”

慕之云毫不犹豫的点头:“帮助特别大。”

她倒也不是想帮程璋在妈妈面前博得好感,主要是,程璋讲课的内容,太对自己的路了。

程璋首先的建议,就是理解背后出题老师的心思,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小学语文的重点是基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的能力,由此衍生出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就是通过阅读理解和作文题来考察。

计算,数论,行程和图形,这是数学考察的重点,虽然后三者主要是为了初中内容铺路,但要是不熟练,一样容易犯错。

英语和自然是相对简单的科目,前者靠熟记单词和语法——最好直接把课文背下来,后者把散乱的知识点整理归纳记忆,就都能得一个高分。

这样一细分,提分就显得容易多了。

英语和自然好办,凭着慕之云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背课本本来也就是几个小时的事,再强化一下听力,做几套试卷熟悉题型,基本就没什么问题。

数学稍微灵活一点,但总也离不了那几种题型,以她的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熟记公式和概念,掌握足够多的解题方法,再就是做题巩固了。

稍微麻烦一点的,其实还是语文。

比如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就需要清楚有哪些结构和特点,这样才能言之有物。

总结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则需要知道出题者想要看到的是什么答案——每个人对文字都有自己的理解,而只有清楚正确答案的画风,才能拿到高分。

这些知识点都不是简单把课文背熟就能掌握的,而需要延伸到注释,说明,以及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上,需要的是长年累月的积累。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很多孩子语文成绩差距很大,也说不出太多理由的原因——于是语文就变成了一门玄学,好的很好,差的也不至于太差,但总归总结不出什么速成的法门,于是只能归咎于时间和灵气。

当然,靠着大量语文试卷硬总结也是可以的,毕竟慕之云没时间从头开始慢慢学,而且她的分析归纳能力,也远远高于一般的小学生。

至于作文也是类似的流程,小学作文对立意和格式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主要还是考察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但一篇言之有物,切题精准,格式规范的美文,绝对能拿高分。

照着程璋帮她总结的一套分析规律,这两周时间,慕之云全心全意埋头在了卷子里,一边努力完成任务,一边是为了屏蔽旁边纷杂的噪音。

可在其他人,包括老师和同学眼里,这种行为就成了傻子抄书。

小学就这么点知识,早早就开始刷题,一看就是一个书呆子,还是不太聪明的书呆子。

毕竟九十年代末,亲身体会到读书改变命运的小镇做题家还没有成为家长的主力军,鸡娃大军也未形成风气,尤其在小学阶段,边玩边学才是这年月的常态,聪明孩子读书升学,不那么聪明的孩子自由发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下海潮缔造出来的第一代富人,以及绝大多数人眼里,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甚至,那些更灵活跳脱的孩子,反而更得大人的喜欢。

再听说这个转学生以前是在村小读书的,就连四年一班的班主任都忍不住在办公室公开抱怨道:“校长也是,随随便便就接收了一个外地生进来,学习态度是可以,可习惯实在是太差了,从来不认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