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8


生,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夏莹看了她许久,在她不自在别过头的时候,哼笑道:“你有这么多不满可以去张老师面前说啊,跟我说有什么用。”

这人顿时哑了火。

夏莹哪能看不穿她这点小心思,不就是挑拨离间吗?她是从农村举荐到北城大学读书的,以前在村里没少看伯母婶娘们明争暗斗耍心眼子。

这点手段还真不算什么。

再说了,阿娉多好啊,有什么笔记都会给她抄,不懂还会耐心讲解,她的好姐妹这么温柔,自己才不会傻乎乎的去嫉妒疏远她。

就是没想到东城大学也会有这样的学生,还以为学习环境多清朗呢。

很快又过了一个月,到了中医系每两个月一次的下乡出诊。

中医系的程主任带一个队,张副主任带一个队,分别下乡。

每个队随行的有二十五名老师。

他们带足了药材,要去各大生产队,帮村民们义务看诊。

从大巴转到县城,又坐牛车到了镇上,最后徒步,去生产队。

苏娉自从野外拉练后,身体素质就好了许多,在东城大学她每天都跟着出早操,体力虽然比同学们差了一些,但也不会走一段路就心悸喘不上气了。

中医系的同学们穿的是绿色的军便服,挎着药箱和水壶,还有一个军绿色的斜挎包装着书。

夏莹跟苏娉都是由张老师带队的,她俩走在一起。

京墨是助教,不算东城大学的人,一个星期来学校两次就算多的了,平时也要坐诊,所以没有跟过来。

“这天可真冷啊。”夏莹耳朵都快冻得没知觉了,她缩着脖子,双手揣在兜里,在雪地里一踩一个深坑。

苏娉外套里面穿了两件毛衣,她也像只鹌鹑,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似水眉眼:“快过年了,气温降得厉害,你带老姜了吗?”

“带了带了,药箱里呢,这可是驱寒的好东西,我怎么能忘。”

夏莹叹气:“我怎么觉得这次比野外拉练还苦。”

“野外拉练是秋天,气候好,于老师又是个脾气性格好的人,十几天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苏娉温声道。

她也想念于原了,带她们抄近道,叉鱼、挖药材、摘野果,虽然个个疲惫不堪,但也没有觉得有多苦。

“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你年底回北城还可以去学校探望一下他,东城大学比北城大学提前一个星期放假。我就不行了,我得回老家。”

她老家远得很,现在去北城也不方便,没在那边读书,还得找学校开介绍信。

苏娉点头:“我会去的。”

“好了,打起精神来。”张轻舟拍拍肩上的雪,“还有十里路就到附近的生产队了,别一个个蔫了吧唧的,知道的晓得你们是来坐诊,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过来看诊。”

“好——”又是一阵有气无力的声音。

之前坐牛车就已经把骨头颠散了,现在又冷又饿又困。

他们原本是两个大队,后来又各自分成十个小队,分别跟那二十五个老师走了。

张轻舟带的这队只有八个人。

“醒醒神!”见他们蔫头耷脑,他大声喝道:“困了是不是?背背伤寒杂病论就不困了。”

“苏娉,来起个头!”

小姑娘揉揉通红的鼻子,嗓音温软清澈:“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

同学们精神一振,跟着大声背诵:“脉若静者,为不传。”

“颇欲吐,若烦躁,脉数急者……”

张轻舟其实也有些扛不住了,他从兜里摸出一瓶百草油,倒了点在指尖,往人中那儿抹了点。

瓶底还剩一点,他特意落后两步,悄悄把百草油塞苏娉手里。

苏娉愣了一下,弯眸笑。

生产队的大队长早就收到公社的通知,东城大学中医系的老师要过来坐诊。

他穿着一件打满补丁的破棉袄,揣着手在村口转来转去。

等了大半个小时,打了个喷嚏,就听旁边的党支书说:“来了来了。”

放眼看过去,稀稀拉拉几个人,背着药箱,深一脚浅一脚往这边走。

快到生产队的时候,张轻舟提醒他们:“你们看病要把病症全部记下来,药方先给我看过才能开药,自己多长点心,稍用错药就是天大的事。”

“听明白没?!”

“听明白了!”看到前方的村子,他们也回了血,精神抖擞。

现在别的都不指望了,有口热水喝,能睡上一觉,就已经是人间美事。

“张老师,”生产队的大队长认识他,张轻舟以前也带过学生来:“辛苦你们了!快快快咱们回屋说,卫生所那里有几间屋子都腾出来了,你们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麻烦你了大队长。”张轻舟招手,让身后的学生都跟上,“快一点。”

他走在最后,问苏娉:“小鬼,没哪里不舒服吧?”这个后辈打小身体就不好,家里老爷子和老太太再三嘱咐,一定要照顾好她,不然就仔细这身皮。

第51章

苏娉摇头,“没有,谢谢老师关心。”就是有点冷。

她脸色向来苍白,看起来没什么血色,张轻舟还是有些担心,“你要是有哪里不舒服就说,我备了药。”

“好。”

大队长是个健谈的,和学生们一路聊了起来,也差不多把他们的底子摸清了。

天南海北的都有。

大队长心疼这群学生天寒地冻的还要出来帮生产队的社员们看病,到了卫生所安置好他们,让自己媳妇熬了满满一锅姜汤送过来。

每个人灌了一大碗姜汤暖暖身子,回了屋子倒头就睡。

卫生所原先是村部的老房子,占地不小,村里的赤脚医生把自己的房间腾出来给张轻舟,自己回家睡了。

还有四个房间,正好两人一间。

夏莹毫无疑问跟着苏娉。

生产队安排十分妥当,每个屋子都烧了炭火,苏娉也睡得十分酣畅。

浅眠的习惯被劳累治好了。

等他们醒来已经是晚上八点多,大队送了饭菜过来。

学生老师的伙食住宿都是学校拨钱给公社,公社下发到生产队,不用生产队垫钱。

张轻舟坐在卫生所看诊的屋子里,中间是一个地炉,上面挂着一个水壶。

柴火旺盛,水“咕嘟咕嘟”顶着盖,冒着白色热气。

生产队的大队长徒手把水壶提起来,灌到暖壶里,又在卫生所后面的小厨房水缸里加了水,重新把水壶挂回炉子上。

“张老师,你们自己做饭能行吗?要不还是我们每天把饭菜做好送过来吧。”

不是他看不起这群学生以及张老师,而是怕他们太累了。

现在天气严寒,正是感冒多发季节,生产队每天感冒发烧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