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6
AU还是有原则的,尤其罗西这种老狐狸,那是吃归吃,但面对叶良依旧滴水不漏,还能闲侃他最拿手的意大利菜,叶良立刻用半生不熟的意大利语向罗西讨教,后者也乐得指点几个语法错误。
只是连环案件未破,罗西探员忙得很,最终,只能推荐了叶良几本书,把他随手丢给组里最年轻的小博士瑞德,说是年轻人在一起更会有共同语言。
这段时间没有进展,波士顿屠夫又没有犯下新案子,BAU也只能和警员一起在街面做排查工作。而智商奇高,情商极低的小博士在人际交往上没什么优势,就被扔在警局看家,顺带也看着这位身份不明的平民。
小博士看叶良无聊得快发霉了,就教导并陪他玩了两把国际象棋。
十分钟后,叶良终于掌握了规则,觉得小博士真的又耐心又可爱。
二十分钟后,叶良的额头开始狂跳。
四十分钟后,面对金发小博士一脸的无辜淡定,叶良几乎想掀棋盘。人干事啊!两分钟不到灭我一盘,灭了我整整二十回,欺负新玩家,你良心不会痛的嘛!
“没关系,刚接触都是这样的,慢慢就熟悉规则了。”情商奇低的瑞德探员竟然还以为自己安慰了脸色不佳的棋友,殊不知他的棋友只想用旁边的泡芙把他噎死。
“瑞德博士。”叶良把棋子都收回盒子里,然后慢慢问道:“以你的能力,应该可以搞科研,或者有更高成就,为什么会加入BAU呢?”
不要以为在美国,FBI是个多好的工作。诚然,对中低层人民来说,能做到联邦探员,那也算是不错了,说不定辛劳一辈子能捞个官,最终实现阶级上升。
但对真正的顶尖人员,比如大资本家的孩子、有潜力的硅谷新贵、能进入法官体系或竞选议员的精英律师、又或者瑞德这种智商高到能搞科研的天才,所谓的FBI探员不过就是一群猎犬而已。
至于普通警局的警员,那待遇和身份就更差了,君不见懂王的万千红脖子大军里,有多少本身就是当地治安官或底层警员?
“嗯……”瑞德犹豫了片刻。
叶良立刻会意:“对不起,瑞德博士,我不是故意打探你的私事,请你忘了这个问题吧。”
“不,不是。”小博士摸了摸金发,露出一个腼腆的笑意,“很多人都说,我不太擅长和人说话交往,有时候反应还会很慢。但你千万别误会,我没有觉得被冒犯什么的,我只是在想怎么回答你。”
瑞德博士沉静片刻,认真说道:“我只是想做一些真正有用的事情,帮助那些被害的人。另外,其实我在大学也有教职的。”
叶良:……啊,学霸和学渣之间的区别,简直是人类的参差。
瑞德博士的清闲没保持多久,就又有一具尸体被发现了,还是廉价的汽车旅馆,还是什么都没穿、部分器官遗失的男尸,还是一行血字,因压抑着极度愤怒而七歪八扭:“你们怎么敢禁锢这样的美丽?你们会付出代价的!”
好家伙,这货是看到他被警察保护起来,急眼了啊。
叶良面对齐齐望向他的BAU,再次无奈地摊开手:“我真不记得有这样的人了,要不你们把我放出去,再暗中监视我,看看能不能把他引出来。”
给警方做诱饵什么的,叶良完全不放在心上。他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见过,会害怕几个藏头露尾的变态杀人魔?
自己过得失败,就迁怒他人,剥夺无辜而珍贵的生命,一群人生loser!
就算是原主威廉·卡托,请恕叶良直言,也是个废物中的废物点心。你们一家人的破事,能自己整整明白吗?老卡托死了,你折腾不到他,你就来折腾无辜的受害者?
有本事你也自杀,去地下继续掐你爹,随便你们是相爱还是相杀,也给地狱那群玩意儿整点乐子,不是两全其美?
叶良对于杀人犯的不屑,BAU是看得明明白白。咳咳,他们很敬佩卡托先生这种大无畏精神和对犯罪份子的蔑视,但这次的凶手真的有些棘手,且行事凶残暴虐,看他在墙上写下的这些对警方的挑衅,已经是在失控边缘了。
等等……那这样或许再刺激他一次,真的可行?
“不行。”主管霍奇严词拒绝,“我不同意这种冒进的做法,如果对方受了刺激后,对平民大开杀戒呢?如果伤害到了威廉·卡托呢?不说FBI内部的调查问题,如果卡托出事,你们自己将来如何能安心?”
摩根始终觉得他们主管古板保守过头,他现在正是最年轻激/进的时候,当下反驳道:“但我们什么新线索都没有,继续之前的排查,没有三个月根本完不成,这样下去,会有多少具新尸体出现?”
“我愿意保护卡托,哪怕我牺牲了,都不会让他伤到一丝一毫。”摩根毫不退让地看着霍奇,双方一个冷脸,一个坚持,气氛顿时就有些尴尬。
艾米丽抿了抿唇,和旁边的联络官珍妮弗交换了个眼神,瑞德尚且有些茫然,不知道好好的,摩根怎么又和霍奇吵起来了,至于人老成精的罗西,则是抱臂思考良久,才说道:“我认为这个计划可行,但我们必须把他引出来,至少引到我们的包围圈里。”
“另外,我总觉得有些奇怪,写血字的这个嫌疑人这几次案件,总是感觉和之前不太一样,不像是一个人做的。”
“但是现场勘查下来,行凶过程和习惯都是一模一样的,除了留下血字挑衅这点。波士顿屠夫的作案手法,只有凶手自己和警方知道,如果他们真是两个人,要么是波士顿屠夫有了新同伴,要么……他在警方中有眼线。”艾丽米的表情有些凝重,而无论是哪种,都不是一件好事。
他们之前就怀疑波士顿屠夫的行为分裂,可能就是因为有同伙,现在又来一个?怎么,连环杀手打算来波士顿开全美精神病犯罪交流大会吗?
这样危险的境地,让BAU瞬间感觉不好起来,保守派的霍奇也不得不退让,同意以叶良为诱饵,将对方引出来,无论对方是波士顿屠夫,还是模仿者。
叶良终于“自由”了,但他身上装了不止一个警方的监听器和追踪器,也不可能浪的起来。他挑了一家咖啡店,坐下来边翻着刚买回来的意大利语书,边思考着写血字的究竟是谁。
对方行凶手段步骤一致倒不稀奇,叶良推测,对方应该是亲眼看到他杀人的,而且连细枝末节都做到了,要么是近距离观察过,要么是莫里亚蒂在作妖。
但后者的可能性并不大,莫里亚蒂再如何乐子人,也不至于为了这点小乐趣,让自己的心腹落到美国疯子手里。要死,卡托也只能死在他手里,这是莫里亚蒂的高傲和独占欲。
那么,就是近距离观察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