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6


者斩立决。

消息传至汴京,顿时在世家之间平地起波澜。

除了唐家以外,其他大家族迅速集合议事,此时他们都拧成了一股绳,火力一致对外。

许鼎劝萧归:“皇上,我们应该快点撤退了,不然几个大世族联合起来,单单是他们这附近城池的府兵,就足以拖住我们的脚步。”

高沉贤也道:“末将同许统领意见一致,虽然都是些虾兵蟹将,但我们不必与他们纠缠,应该迅速回到北境,整顿内部。”

他二人说了一通,萧归一条都没有接纳。

但见他站在巨大的羊羔皮地形图前,面色极其冷淡,盯了他们二人许久,才缓缓问道:“这是你们的主意?还是温无玦的主意?”

许鼎跟高沉贤对视一眼,两两错愕。

高沉贤拱手道:“末将没有接到丞相的命令,这是末将的意见。”

萧归冷声道:“他如今是庶民了,别让朕再听到丞相两个字。”

高沉贤:“……”

他又把脸转向许鼎,“你呢?”

许鼎反应过来,“末将也没有跟丞……温无玦联系了,这是末将的意见。”

“很好。”

萧归的声音依旧没有温度,尾音听起来有些阴冷。

在许鼎和高沉贤二人身旁经过时,他的身量很高,投下的阴影压得二人有些心惊。

“从今日起,谁敢再提丞相,朕就割了他的舌头喂狗。”

“传令下去,原地驻扎。”

“十天内在渔阳等地征募新兵三万,购置、新造、租赁船只三百条。”

“十天后,从渔阳潘湖口渡船过江,撤入北境。”

……

他一项一项地有条不紊地发布命令,从容不迫,自有一种运筹帷幄的淡定。

许鼎听得有些惭愧。

平心而论,北境地广人稀,而此处繁华富庶,正是征募新兵的好地方。

先征集,再带到北境训练,可弥补北境兵丁不足的缺点。

而这些,他一时之间,都没有考虑周全。

许鼎这才恍然发觉,如今的萧归是真的变了,杀伐决断,思量缜密,跟从前截然两人。

十日后,萧归带领六万禁军以及新征募的三万多士兵一同从潘湖口渡过明江,全部撤入北境。

至此,天下以明江为天堑,南北对峙的格局形成。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7-29 03:02:35~2021-07-30 00:43:3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48654077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秋风未起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8章 、偷袭

随后, 以王、薛为首的世族大家,凭借磅礴的财力物力,组织起一支联盟军队。

并且, 编造罗织了唐家侵占百姓良田的罪名,逼得唐玉不得不抛弃汴京祖业,举族搬迁北境, 依附萧归麾下。

然而, 此举正中世族下怀。

王、薛等人以“诛唐玉、清君侧”的名义, 正式起兵,兵锋直指北境。

这一场政变轰轰烈烈地拉开序幕, 由此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大梁内乱。

萧归坐拥北境, 征兵买马,养精蓄锐,并不与之正面交锋。凭借明江天堑易守难攻的天然优势,训练出了一支擅长水战的精锐水师。

世族联盟数次携几十万大军想要强行渡江, 还没上岸, 就被萧归打得落花流水。

且北境沿江一侧,江岸曲折,背靠高山,极好藏兵。

常常是反军还没回应过来,萧军已经一击击退, 不见踪影。

按照这种打法,反军打了也是白打。

而世族的联盟在最初的抵抗之后, 便开始内部矛盾激化。

王、薛因利益均分不当,分裂成了两个阵营,各自割据一方,互相敌对。其余世族则心怀鬼胎, 各自为利益打算,大梁世族的力量大大减弱。

世族统治下的京城已经不再有昔日繁华富庶,内乱摧毁了这座都城,城里城外饿殍遍野,百姓流离失所,景况凄惨。

而萧归治下的北境,百姓安居乐业,民心归附。

一江之隔的百姓们长年处于世族的压迫之下,格外怀念当初萧归的统治,更怀念温丞相当政的清明风气。所有人都再翘首企盼萧归能够挥戈南下,一统中原。

景帝六年,即萧归蛰伏北境两年之后,终于渡过明江,挥师南下。

沿江百姓奔走相告,额手相庆,甚至自愿相助北军。

而萧归一路势如破竹,攻城拔寨,将战火烧到了汴京附近。

世族之间再次紧急合作,聚起了联盟大军,然而这一次,来不及了。

萧归以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将汴京围得严严实实,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城里联军被迫断了粮草供给,凭着存粮负隅顽抗。

而萧归这边虽然长途跋涉,但粮道打通,后方稳定,供给源源不断,最初最担忧的粮草问题彻底解决。

有恃无恐之下,萧归围而不攻,只在城外驻扎。

三个月后,反军粮草耗尽,不得不开城投降。

至此,内乱平定,世族力量几乎消亡殆尽,大梁彻底拔除了世族这个脓疮。

此后,还田于民、提拔寒门、开设科考等等重大举措为大梁迎来了空前鼎盛,而这一切都基于这一场内乱的平定,被后世史书称为“世族政变”,意义重大。

但这些都是后话。

萧归南下不足一年,北燕趁机入侵北境。

汴京防务只得交给许鼎,萧归则迅速回军,从北邙山出发,兵分三路,意在包围北燕,彻底扫荡北燕这个多年强邻。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萧归这个名字,已经不再是赘于傀儡小皇帝之后,更不再被温无玦贤相的光芒所掩盖。

他们成了这个时代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明君贤臣典范。

·

温无玦接到高沉贤密信的时候,正皱着眉头,犹豫着是否要喝药,而温伯正寸步不离地盯着他。

他已经被温伯发现过一次偷偷把药倒掉的之事,因此如今温伯非要看着他喝下去才肯离去。

北境天气苦寒,不如汴京温暖,他的病一到冬季就容易发作。

温无玦苦笑,温伯等人都以为是旧疾,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刘宣下的药。

“公子对自己的身体就是太不上心了,太任性了,良药苦口,喝着喝着兴趣就除根了呢?”

温无玦:“……”

他心里苦,又不能说,最终只能任温伯唠叨去了。

“沉贤的信里,写了什么?”

陆嘉如今正在被温无玦押着识字读书,因此家中来了什么信件之类的,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