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4


重,陈念安会搬走吗?”祝怀雯愁得不行,问丈夫,“他要是真走了,怀军又过不来,满宝怎么

办?”

王东也是一筹莫展。

W?a?n?g?阯?发?布?页?i??????w?ě?n?Ⅱ?0???????????ò?M

隔离在家,对陈念安的影响反倒不大,他每天在家写剧本,那部《哪家人》历时一年零两个月,修修改改,终于在这年四月全本写完。

陈念安自认为完成度很高,写到最后一集时,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把剧本前五集发给施元启老师,请对方指导,又大胆自荐,希望施老师能帮他向合作的影视公司推荐一下。

施元启看完前五集后问陈念安要全剧大纲,陈念安留了个心眼,说没写大纲,前五集是灵感爆棚一气呵成写出来的,后面的走向还没想好。

施元启给他打电话,说:“那你先把大纲写完吧,我看过再说。小陈啊,我觉得这个本子很有潜力,的确可以找人开发一下。不过你也知道,影视方都比较势利眼,喜欢看人下菜碟,不大会用新人的本子。如果你愿意,我可以用我工作室的名义去做推荐,这样成功的概率会大很多,你觉得呢?”

陈念安只关心一件事,问:“那我能署名吗?”

“这……”施元启说,“总编剧必须是我,人家才会卖我面子去看这个本子,要不然他们连看都不会看的。这样,我可以给你挂个联合编剧,也算署名了嘛。”

陈念安略一沉吟,说:“施老师,对不起,这个本子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只接受第一编剧的署名。”

施元启的语气冷淡下来:“陈念安,你也不算纯新人了,这个行业什么样,你应该知道的呀。我这么和你说吧,以你现在的资历,想自己出去找甲方做这个项目,那是不可能的。你别忘了,你毕业后还要来我这儿工作,这个本子无论如何都会是我工作室的项目,到时候钱也不会少你,又有署名,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陈念安说:“之前那些本子,我都没争取,但这个本子,不行。对不起,施老师,我只能接受第一编剧的署名。”

谈话不欢而散。

后来,施元启又给陈念安打过几个电话,向他讨要全剧大纲,陈念安坚持不给,说必须签下合同,承诺给他第一编剧的署名,他才会给大纲。

他强硬的态度惹怒了施元启,那外表斯文的中年男人在电话里放出狠话来。

“陈念安,看来你是不想来我这儿工作了。”

陈念安:“……”

“行,你自己单干吧。”施元启语气轻蔑,“我先把话放在这儿,陈念安,你这辈子是别想混出头了。”

陈念安:“……”

施元启:“现在外面乱得很,大家保命还来不及。你试试自己去找甲方,看看有没有人来理你。你一个毛头小子,心比天高,我栽培你这么多年,真没想到你会恩将仇报!”

陈念安:“???”

他哪里恩将仇报了?他在施元启手下干了三年多,给他写了这么多剧本,工作室拿到的报酬是几万一集,甚至十几万一集,到他手里一集只有两三千,还没有署名。

他恩将仇报?!

陈念安的性格再是沉稳内敛,毕竟也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而他自己就是只血气方刚的小老虎,在施元启手下忍辱负重三年多,他早就受够了!

因为施元启的无赖行径,陈念安彻底断了去对方工作室工作的念头。

阮慧给他打电话,劝他:“你干吗呀?干吗和他闹成这样?联合编剧也行的嘛,这总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姐,循序渐进不是这么用的!”陈念安说,“别的本子,你们给我大纲,我来扩写,就是枪手行为,我认了!但这个本子,从头到尾是我一个人写出来的,凭什么挂他的名?他还好意思问我要大纲,别以为我不知道,他就是想抄袭!”

阮慧急问:“你给大纲了吗?”

“没有。”陈念安心有余悸,“还好没给,我只给了前五集。”

“那……你毕业后打算怎么办?”阮慧说,“要我帮你介绍工作吗?我认识一些制片人,还有编剧工作室,你要是感兴趣,我可以把你推荐给他们。”

陈念安说:“你不怕施元启知道了生气?我听他那语气,是想在行业里封杀我呢。”

“屁嘞!他哪有那么大的本事?”阮慧笑死了,“他要是真有本事,工作室也不会开在钱塘了,那些大拿哪个不在北京上海?我跟你说,北京的编剧是最多的,政治文化中心嘛,影视公司遍地都是,哎,你有兴趣做北漂吗?”

北漂……陈念安想,还挺酷的。

第171章 第02章姐,我就是……有点累了。……

第一波防控直到四月底才逐渐解禁。

五月初,祝满仓回校上课,陈念安没回A大,学校发了通知,2016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将以线上形式进行,闻锦程

、吕焕麟等外省学生此时大多留在老家,想回钱塘也很麻烦。

陈念安没想过自己在A大的最后一个学期居然是这么度过,他几乎没有机会回学校,在家里通过了论文答辩,等待着领取毕业证的通知。

周末时,他带祝满仓回到光耀新村,先去202室看望刘爷爷,又去阿祥叔叔的店里剪头。

阿祥招了一个小学徒,个头小小的,老家在贵州,刚来钱塘不久,屁颠屁颠地帮祝满仓洗头。

“大哥,我手不重吧?”搓头时,小学徒问祝满仓。

“不重。”祝满仓躺在洗头椅上,听得别扭,说,“你别叫我大哥,你不一定比我小。”

“你几岁呀?”

“十六。”

小学徒很高兴:“诶?我也十六,我农历三月生的,你呢?”

“我前几天刚过的十六岁生日。”

“哈哈!那我真的比你大哦,你还在上学吗?”

“嗯,我念高一。”

“我去年初中毕业就没上学了,我爸在钱塘打工,让我过来跟他一起找活干。最近活不好找,我就想学门手艺,以后可以回老家开个理发店。”

小学徒是个话痨,祝满仓和他聊了会天,陈念安听全了他们的对话,回家路上,两人各骑一辆共享单车,他开始给祝满仓“打预防针”。

“你看阿祥叔叔店里那个男孩子,和你一样大,已经出来打工了。”

祝满仓:“嗯。”

陈念安:“你有什么想法吗?”

“什么想法?”祝满仓很奇怪,“他不上学又不是我的责任,我上学上得好好的呀。”

“我的意思是说……”陈念安字斟句酌,说得艰难,“祝满仓,在咱们国家,十六岁是一道坎,虽然还不算成年人,但已经可以找工作了,可以自己坐飞机、坐高铁,所以很多小地方的人到了这个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