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4
。和航天航空口的那几位专家,满满都是兴奋,摩拳擦掌要搞固态发动机研发。
不过,再搞固体研发之前,还有个问题需要克服的,但是比起这样的超级燃料,那都不是事。
“比冲高,时间长,温度高,发动机有些吃不消。喷口时间长了就有些软化迹象,特别是全满药柱的时候,最后直接全熔化现象,
减半燃料的,情况好一些!“华雁行遗憾的道,这是不可避免的。
之前的固态燃料,比冲也就两三百,现在猛然增加了三倍多,同样分量的燃料,能比之前耐用三倍多的时间,之前老式发动机的材料承受不住这样超级燃料的冲击,这是必然的。
不是超级燃料的错,他们依然为这样的超级燃料诞生兴奋惊喜,减少燃料配置、改进发动机却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同单位重量的燃料,增加三倍多的燃烧时间,也就代表着,他们的导弹和航天器能够打得更远,更快的速度。
攻克眼前的小难关,这是必须要冲刺的重任。
“咱们的新型发动机材料,不知道能不能承受住超级燃料的高温?”华雁行有些忧心,虽然他们现在用的材料,比之前那些要退役大家伙的发动机材料又有精进,但是很大可能,也承担不起满药柱的超级燃料灼烧。
毕竟,吴桐研发的新型超级燃料,可以说是划时代的进步,有可能超出了目前材料的承受范围。
“华总,我有考虑的,先看看试车效果,再精进!”在设计发动机的时候,吴桐就考虑到了发动机进出口温度较高,甚至出口温度能奔赴3000以上,所以,设计的时候,吴桐就考虑到了融合冷却系统,降低过高温度对发动机的压力,增加能效比。
不过,意外推导出的燃料N24,在她进一步精确数值配比的情况下,数据的确是有些超出了她最初的预料,还好,她有做预留空间,可以尝试一下。
吴桐和华雁行简单的说了下她的想法和精进方向,搞完弹体优化,她准备再做燃烧室喷口新材料的优化推导以及涂层双向推导。
还有弹体新材料都要一项一项慢慢来,一次性无法全部安排上,她遗憾,自己没有多长几双手,没有三头六臂各自为工的能耐。
毕竟固发的技术简单,在六十年代后,固态火箭发动机技术取得进展,现在很多导弹发射都是采用了固态燃料发动机。
弹射发动机与新燃料适配性不足,如果有耐高温涂层进行弥补改进,在现有服役导弹基础上进行小幅度改进,尽快用上新型燃料,增加续航战斗力,这是最快的改进方式。
各种导弹发动机的改革,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搞定的,而且,已经制造出来,进入服役序列的导弹,大幅度浪费立即退役更不现实,如果能够研发出超级耐高温涂层,也能够进一步节省国家损失,且耐高温涂层的用途挺多的。
新材料是对她设计的新型发动机的补充,涂层是目前想要改用燃料N24的现有航天器和导弹准备的。若是能有人先她一步研发制造出来,也会是个好消息。
她一个人精力终归有限,关注不到全部科研版块,中华科研界能够百花争开,中华科技就能飞越大跨步冲锋。
华雁行认真的点点头,吴桐的考虑已经很周详,对于项目总设计师的责权掌握日益娴熟,几乎不用她补充,研发更是超前,果然优秀的人才,在各个板块,表现都是优秀,进步速度特别快。
不过,关于新材料研发,华雁行觉得,还是要看吴桐估计,等其他团队,可没吴桐这样的高效。
一个问题讨论完毕,吴桐向华雁行多方面请教了些导弹全方位的考量细节,作为老一辈的导弹人,在这个领域深耕二三十年的前辈,她的很多经验,都有她请教借鉴的地方。了解掌握的越发深入,她才能确保,PL-15,万无一失,也必须万无一失。
初次一肩挑起这样重大的国家科研项目,吴桐且行,心态上没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恐惧,却是在行动中,把兢兢业业做到极致, w?a?n?g?阯?F?a?布?Y?e???????ω?è?n??????2?⑤??????o??
在弹体设计版块,结构学,空气动力学、弹道、导弹上各个系统的工作要求、导弹的战术指标、翼面沿弹体纵向配置都必须要考虑进去。一点儿一点儿的捋,再细致都不为过。
一丝的细节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失败,前功尽弃带来整个项目的打击,也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科研的代价,从来都是现实而残酷,失败的代价,太高昂!
第182章
高目标
时间在奋战中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他们唯盼光阴能够走得再慢点儿,让他们能够做更多的事情。
几个能接触到吴桐的核心工程师压力比较大,他们按图画葫芦的制作速度,跟不上吴总更难部分,解析画元件图纸的速度,这叫什么事。
这叫他们的能力,还是不够到位,他们的进步空间,还有很大,他们为自己之前的沾沾自喜感到羞惭。
让他们觉得,他们现在脑袋上挂着的长江学者、杰青、学术带头人之类的头衔,都是受之有愧的。
不过,吴桐并没有对此表示不满,有限的人力做定量的事情,这是她这个项目主导要做好的统筹。
摸清楚加工车间的工作效率后,吴桐每天定量给图纸,并不一味赶速度压榨,很好的做了统筹规划,卡在众人上限即可。
不能为了赶速度,让工程师和工人们熬出事情来,这是最基本的原则性问题。
后世经常出现,某某程序猿、某某工作人员,因长时间熬夜加班连轴转,年纪轻轻失去生命的报道,数见不鲜,吴桐可不希望,也决不允许,项目组出现这样让人悲痛的重大事故。
再者,一味地赶速度,不注意精度,质量问题就无法确保。一般空空导弹,各个元件的精确度,要在毫米之下。
她这次是前所未有再挑战新型空空导弹,吴桐更希望,能做到以微米为单位的精确。
特别角度的元件,哪怕是一天打造一个,也要把精度提高上去。
弹体设计在和华总详细探讨请教,又和陆骁远程沟通共研,用了一周时间,吴桐终于,彻底落实了弹体设计。
基于设计,吴桐开始推导起了弹体材料。
盯着屏幕上小小的精细导弹设计图,吴桐手下不停的根据着其上数据推演着,脑海中思维延展铺开。
因为要承担较大的过载,目前空空弹体常用的材料,一般用得都是钢材料。弹体是导弹盔甲,好的弹体材料,能够提高导弹的运载能力,增大结构强度,为导弹各部件提供更好的保护连接性。
她这次设计的新型PL-15对弹体材料要求颇高,需要单位面积承担一般导弹更高,甚至是翻数倍的过载。